1.兔一鼠二猫三狗四猪五羊六驴七马八人九骆驼十是什么意思《诗经·潮风》曰:“猫三狗四,人五人六。” 意思是:猫怀胎三个月,狗怀胎四个月,小猫小狗就出世了 一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马八,九果十菜,正月里初一对应就是鸡日子,初二对应鸭日子,类推下去,按老人们的说法,当天的天气好坏预示着相应动物是不是会兴旺,如果初一天比较好,那就是说这一年适合养鸡,初七天气好,今年家人就会健康。初九天气好,就种果树,一般在初七的时候为了不让小鬼把命勾走,一般要在初七这一天吃面条,意味把人绑住,从而长寿。 2.表达土的意思的诗句沧海自浅情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 《赋得故草原送别》 嘤嘤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卫风.木瓜》)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3.诗经“出自《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溥:(pǔ普)通“普”。 《礼记·中庸》:“溥溥如天。”《汉书·王莽传下》:“惟民困乏,虽溥开诸仓以赈赡之,犹恐未足。” 《玉篇·水部》:“溥,遍也,普也。”这里用为普遍之意。 率:《左传·宣公十二年》:“率师以来,惟敌是求。”《荀子·富国》:“将率不能,则兵弱。” 《史记·孔子世家》:“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盐铁论·疾贪》:“贪鄙在率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也。”《春秋繁露·五行相胜》:“将率不亲,士卒不使。” 这里用为领导、统帅之意。滨:通“濒”。 动词。《国语·齐语》:“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列子·说符》:“有人滨河而居,习于水。”《史记》:“而邹、鲁滨洙、泗。” 《后汉书·袁安传》:“至乎章和之初,降者十余万人,议者欲置之滨塞。”这里用为靠近、临近之意。 意思天下所有的土地,没有一处不归王;统率土地来靠近,没有谁不是王的臣民。大夫做事虽不均,我独去从事那贤人。 原文注释和翻译陟1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2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3盬4,忧我父母。溥5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6土之滨7,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8彭彭9,王事傍傍10。嘉我未老,鲜11我方12将13。 旅14力方刚15,经营四方。或燕燕16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17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18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19掌。 或湛20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注释】1.陟:(zhi至)《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诗·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诗·小雅·车舝》:“陟彼高冈,析其柞薪。”《诗·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诗·大雅·皇矣》:“陟我高冈,无矢我陵。”《诗·周颂·闵予小子》:“陟降庭止。” 《尔雅》:“陟,升也。”《虞书》:“汝陟帝位。” 《说文》:“陟,登也。”这里用为登高之意。 2.偕:《诗·鄘风·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诗·魏风·陟岵》:“夙夜必偕。” 《诗·小雅·鱼丽》:“物其旨矣,维其偕矣。”《诗·小雅·宾之初筵》:“酒既和旨,饮酒孔偕。” 《左传·庄公七年》:“与雨偕也。”《孟子·公孙丑上》:“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 《说文》:“偕,俱也。”这里用为共同在一起之意。 3.靡:《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诗·邶风·泉水》:“靡日不思。” 《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 《诗·小雅·皇皇者华》:“駪駪征夫,每怀靡及。”《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 《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我心伤悲。”《诗·大雅·皇矣》:“比于文王,其德靡悔。” 《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尔雅》:“靡,无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这里用为没有之意。 4.盬:(gu古)通“苦”。《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 《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我心伤悲。”《诗·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诗·小雅·杕杜》:“王事靡盬,继嗣我日。”这里用为止息之意。 5.溥:(pǔ普)通“普”。《礼记·中庸》:“溥溥如天。” 《汉书·王莽传下》:“惟民困乏,虽溥开诸仓以赈赡之,犹恐未足。”《玉篇·水部》:“溥,遍也,普也。” 这里用为普遍之意。6.率:《左传·宣公十二年》:“率师以来,惟敌是求。” 《荀子·富国》:“将率不能,则兵弱。”《史记·孔子世家》:“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盐铁论·疾贪》:“贪鄙在率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也。”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将率不亲,士卒不使。”这里用为领导、统帅之意。 7.滨:通“濒”。动词。 《国语·齐语》:“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列子·说符》:“有人滨河而居,习于水。” 《史记》:“而邹、鲁滨洙、泗。”《后汉书·袁安传》:“至乎章和之初,降者十余万人,议者欲置之滨塞。” 这里用为靠近、临近之意。8.牡:《诗·邶风·匏有苦叶》:“雉鸣求其牡。” 《诗·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诗·秦风·驷驖》:“奉时辰牡,辰牡孔硕。” 《诗·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诸舅。”《诗·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周道迤迟。” 《诗·鲁颂·駉》:“駉駉牡马。”《老子·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论语·尧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仪礼·丧服传》:“牡麻者,枲麻也。” 《大戴礼记·易本命》:“丘陵为牡。”《汉书·五行志》:“阳奇为牡。” 《说文》:“牡,畜父也。”这里用为雄性的鸟兽,在生殖过程中起授精作用从而生育下一代的生物之意。 9.彭:盛大貌。《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 《诗·齐风·载驱》:“汶水汤汤,行人彭彭。”《诗·小雅·出车》:“出车彭彭,旗旐央央。” 《诗·小雅·。 4.《诗经·周颂·载芟》的译文译文如下: 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 子弟晚辈也到场, 有壮汉也有雇工, 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 小伙子们真强壮。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 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 谷穗下垂长又长。 收获谷物真是多, 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 酿造清酒与甜酒, 进献先祖先妣尝, 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品喷喷香, 是我邦家有荣光。 献祭椒酒香喷喷, 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 在才这样, 不是今 年才这样, 万古都有这景象。 诗歌赏析: 这篇诗是周王在秋收后用新谷祭祀宗庙时所唱的乐歌。它创作的时代,从诗的内容、在《周颂》中的编排及其艺术风格来看,当在成王之后,晚于《臣工》、《噫嘻》等篇。 全诗三十一句,不分章,但有韵,是《周颂》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几篇有韵诗中用韵较密的一篇。它的内容记述了西周前期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也是历来被历史学家重视的篇章。 它为研究西周社会形态,了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在现代,它的历史文献价值,要超过文学价值。 全诗虽未分段,其叙事自成段落,层次清楚,依次叙述以下内容: 首四句写开垦。 描写了有的割草,有的刨树根,一片片土壤翻掘松散,“千耦其耘”,遍布低洼地、高坡田,呈现热烈的春耕大生产景象。“千耦其耘”的“耘”字,单释为除田间杂草,与“耕”合用则泛指农田作业。 开垦时重在耕(翻掘土壤),这里是为了用韵,略为“耘”,实即“千耦其耕”。所谓“耦耕”,是上古一种耕作方式,即二人合作翻掘土壤。 如何并力,可有几种形式,如挖掘树根,宜对面合作;开沟挖垅,不妨并肩;盖使用耒耜翻地,必须一推一拉。这里言“千耦”,是言极多,从低洼地到高坡田,遍布田野,开垦面积多,出动的劳动力多,这只可能是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性质的大生产。 第五至第十句写参加春耕的人,男女老少全出动,强弱劳力都上场,漂亮的妇女,健壮的小伙,在田间吃饭狼吞虎咽,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据文献所载,周王是全部土地的所有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他只直接拥有一大片土地,以封建形式将土地分封下去,他取贡赋,并有权随时收回土地。 所以被分封者只有较长期的、较固定的使用权,各土地领主又以同等形式分给下属,这样可以层层分下去,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当时的家庭实际是家族,以家长为首,众兄弟、子孙多代同居,这种土地分配和家庭结构形式,在诗中都反映了出来。 第十一至第十四句写播种。锋利的耒耜,从向阳的田地开播,种子覆土成活。 “啊!多么锋利的耒耜!”“播下百谷就出芽!”在这赞叹声中饱含着欢欣,反映出金属(青铜)农具的使用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十五至第十八句写禾苗生长和田间管理。 “驿驿其达”,“厌厌其苗”,也是赞叹中饱含喜悦;“緜緜其麃”,表示精心管理,努力促进作物生长,表现了生产的热情。 接下去三句写收获。 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以“万亿及秭”形容露天堆积的谷物广大无边,表现丰收的喜悦。“万亿及秭”一句是全诗的转折处。 此句以上是写农事,从开垦叙述到收获;此句以下则转人祭祀和祈祷,可以说是诗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前四句写制酒祭祀,是全诗的思想中心,表明发展生产是为烝祖妣、洽百礼、光邦国、养耆老。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报答祖先,光大家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这也是周代发展生产的根本政策。 周代制酒主要用于祭祀和百礼,不提倡平时饮酒。末尾三句是祈祷之辞,向神祈祷年年丰收。 《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后人多以此篇为不限于藉田祀神之用,与《丰年》诗大致相同,亦可为秋冬祀神之诗。 全诗叙述有层次、有重点,初言垦,继言人,言种,言苗,言收,层层铺叙,上下衔接;至“万亿及秭”而承上启下,笔锋转势,言祭,言祷。在叙述中多用描写、咏叹,时或运用叠字、排比、对偶,押韵而七转韵,都使全诗的行文显得生动活泼,这在《周颂》中是相当突出的。 对诗中所反映的农政思想,龙起涛《诗经本事》有一段评析文字很有参考价值,兹录于下:“此篇春耕夏耘,备言田家之苦;秋获冬藏,极言田家之勤。至于烝祖妣,洽百礼,供宾客,养耆老,于慰劳休息之中,有坚强不息之神焉,有合众齐力之道焉,有蟠结不解之势焉。 是以起于陇亩之中,蔚开邦家之基;以一隅而取天下,其本固也,此之谓农战。”(朱守亮《诗经评释》引)。 5.描写土的古诗词有哪些描写土的古诗词有 1.《湖州歌九十八首》 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 客中忽忽又重阳,满酌葡萄当菊觞。 谢后已叨新圣旨,谢家田土免输粮。 2.《舟中作》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湖海飘然避世纷,汀鸥沙鹭旧知闻。 渔舟卧看山方好,野店沽尝酒易醺。 病骨未成松下土,老身常伴渡头云。 美芹欲献虽堪笑,此意区区亦爱君。 3.《冬夜》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穷巷萧条早闭门,北窗灯火夜昏昏。 老于俗事不挂眼,愁忆故人空断魂。 急雪打窗飞砾细,狂风卷野怒涛翻。 土床纸帐寒无寐,强把村醅不厌浑。 4.《秋怀 其九》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青松生崇冈,土浅松低徊。 顾兹岁寒质,岂匪梁栋材?无奈牛羊牧,鄙贱蒿与莱。 惟有溪上风,清声寄余哀。 5.《水调歌头·擒得铅归舍》 年代: 宋 作者: 夏元鼎 擒得铅归舍,进火莫教迟。抽添沐浴,临炉一意且防危。只为婴儿未壮,全藉黄婆养育,丁老共扶持。火力频加减,外药亦如之。 汞生芽,铅作祖,土刀圭。火生于木,炎盛汞还飞。要得水银真死,须待阴浮阳伏,杂类降灰池。用铅终不用,古语岂吾欺。 6.《贫交行》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7.《玄鸟》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旗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