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山石》的作者山 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① 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 芭蕉叶大支子肥。② 僧言古壁佛画好, 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 疏粝亦足饱我饥。③ 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 ④ 天明独去无道路, 出入高下穷烟霏。⑤ 山红涧碧纷烂漫,⑥ 时见松枥皆十围。 ⑦ 当流赤足蹋涧石,⑧ 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 岂必局束为人鞿?⑨ 嗟哉吾党二三子,⑩ 安得至老不更归? 【作者】 768-824,字退之,排行二,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郡望昌黎,世称韩 昌黎。贞元八年 (792)进士。 曾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其后任监察御史等 职。 贞元十九年 (803)因言关中旱灾贬阳山(今属广东)令。元和中,随裴度 平淮西,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召为国子祭酒、终 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 缢文,世称韩文公。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同倡古文运 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驱驾气势,雄奇壮伟,光怪陆离。虽有因避 熟求生、以文为诗、追求奇险而缺少韵味之作,但其木色则是雄厚博大,波澜 壮阔。 有《昌黎先生集》,《全唐诗》存诗十卷。 【注释】 ①荦确(落却):险峻不平。 微:窄狭。 ②支子:即栀子,常绿灌木,花大色 白,极香。 ③疏粝(音利):粗糙的饭食。疏,不细密。 粝,糙米。 ④扉: 门。 ⑤穷烟霏:在云雾中走遍了。 ⑥纷烂漫:光辉互相照耀。 ⑦枥:高 大的落叶乔木。围:两手合抱为一围。 ⑧蹋:同踏。 ⑨局束:拘束。 鞿 (音基):牲口含在口中的嚼子。为人鞿:受人控制。 ⑩吾党:志同道合的 朋友。 【赏析】 此诗取首句头两宇“山石”为题,井非歌咏山石,而是叙写游踪。 他所游 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时间是贞元十七年 七月二十二日,即公元八○一年九月三日。 韩愈作为杰出诗人兼散文家,在这篇诗里汲取了游记的写法,按照行程顺 序,叙写从攀登山路、“黄昏到寺”、“夜深静卧”到“天明独去”的所见所 闻和所感,是一篇游记体的诗。 虽按顺序叙写,却经过筛选和提炼。从“黄昏到寺”到就寝之前,所写者 只有“蝙蝠飞”、“芭蕉叶大支子肥”、寺僧陪看壁画和“铺床拂席置羹饭” 等殷勤款侍的情景,因为这体现了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跟“为人鞿”的幕 僚生活对照,突出了结尾“归”隐的主题。 关于夜宿和早行,入选的也只是最 能体现山野自然美和自由生活的若干镜头,同样是结尾“归”隐念头形成的根 据。 这篇诗的另一特点是:诗人善于捕捉不同景物在特定时间、特定天气里所 呈现的不同光感、不同湿度和不同色调。 “黄昏到寺”之后,先用“蝙蝠飞” 带来暮色,又用“新雨足”表明大地万物刚经过雨水的滋润和洗涤,这才写主 人公赞赏“芭蕉叶大支子肥”,而那芭蕉叶和支子花在雨后日暮之时所特有的 光感、湿度和色调,也就通过“大”而“肥”的独特形象显现出来。接着写夜 景:看壁画而以火照明,静卧无所见而听百虫呜叫,都准确地表现出深山之夜 的幽暗与恬寂。 写“月”而冠以“清”字,表明那是“新雨”之后的月儿,尽 管她深夜出岭,已是下弦,却能照进窗扉,特别明净。写朝景,新奇而多变。 先以“天明独去无道路”总括了山中雨霁,地面潮湿,黎明之时,浓雾弥漫的 特点,然后以“出入高下穷烟霏”画出了雾中早行图。“高下”,指山势时高 时低。 “烟霏”,指流动的雾气。“穷”,尽也。 主人公“天明”出寺,眼则 是一片“烟霏”世界,“出”于“高”处,“入”于“低”处;“出”于低处, 又“入”于“高”处。“烟霏”既“尽”,朝阳照耀,画面顿时增加了亮度, “山红涧碧纷烂漫”的奇景就闯入眼帘。 “山红”而“涧碧”,互相映衬,色 彩已极明丽,但由于诗人敏锐地把握了雨后天晴、秋阳照耀下山花、涧水所特 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感到仅用“红”、“碧”还不够,故又用“纷烂漫” 加以渲染,才把那“山红涧碧”的美景表现得鲜艳夺目。而以此为背景的主人 公“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之时,无怪乎逸趣盎然,忍不住要吐 露“人生如此自可乐”的情怀了。 这篇诗,极受后人重视,影响深远。苏轼游 南溪,曾和此诗原韵,作诗行怀。 至于元好问“拈出退之《山石》句”来对比 秦观的“女郎诗”,更为人所熟知。 2.唐诗山石山 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① 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 芭蕉叶大支子肥。② 僧言古壁佛画好, 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 疏粝亦足饱我饥。③ 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 ④ 天明独去无道路, 出入高下穷烟霏。⑤ 山红涧碧纷烂漫,⑥ 时见松枥皆十围。 ⑦ 当流赤足蹋涧石,⑧ 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 岂必局束为人鞿?⑨ 嗟哉吾党二三子,⑩ 安得至老不更归? 【作者】 768-824,字退之,排行二,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郡望昌黎,世称韩 昌黎。贞元八年 (792)进士。 曾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其后任监察御史等 职。 贞元十九年 (803)因言关中旱灾贬阳山(今属广东)令。元和中,随裴度 平淮西,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召为国子祭酒、终 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 缢文,世称韩文公。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同倡古文运 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驱驾气势,雄奇壮伟,光怪陆离。虽有因避 熟求生、以文为诗、追求奇险而缺少韵味之作,但其木色则是雄厚博大,波澜 壮阔。 有《昌黎先生集》,《全唐诗》存诗十卷。 【注释】 ①荦确(落却):险峻不平。 微:窄狭。 ②支子:即栀子,常绿灌木,花大色 白,极香。 ③疏粝(音利):粗糙的饭食。疏,不细密。 粝,糙米。 ④扉: 门。 ⑤穷烟霏:在云雾中走遍了。 ⑥纷烂漫:光辉互相照耀。 ⑦枥:高 大的落叶乔木。围:两手合抱为一围。 ⑧蹋:同踏。 ⑨局束:拘束。 鞿 (音基):牲口含在口中的嚼子。为人鞿:受人控制。 ⑩吾党:志同道合的 朋友。 3.李白山石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诗名里带山石字的诗词有哪些1、《武关南见元九题山石榴花见寄》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往来同路不同时,前后相思两不知。 行过关门三四里,榴花不见见君诗。2、《思山居一十首·题寄商山石》年代: 唐 作者: 李德裕绮皓岩中石,尝经伴隐沦。 紫芝呈几曲,红藓閟千春。聊用支琴尾,宁惟倚病身。 自知来处所,何暇问严遵。3、《山石》年代: 唐 作者: 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度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4、《爱碣山石》年代: 唐 作者: 刘叉碣石何青青,挽我双眼睛。 爱尔多古峭,不到人间行。5、《酬乐天武关南见微之题山石榴花诗》年代: 唐 作者: 元稹比因酬赠为花时,不为君行不复知。 又更几年还共到,满墙尘土两篇诗。6、《庐山石镜》年代: 唐 作者: 鲍溶东岩采薇人,岩际朝见月。 怪堕幽萝间,非时更澄彻。绿萝就玉兔,再与高鸟歇。 清光照掌中,始悟石上发。谁传阴阳火,铸此天地物。 深影藏半山,虚轮带凝雪。早回谢公赏,今遇樵夫说。 白日乘彩霞,翩翩对容发。我图辨鬼魅,信美留烟阙。 形神乍相逢,竟夕难取别。如其终身照,可化黄金骨。 7、《山石榴花》年代: 唐 作者: 施肩吾深色胭脂碎剪红,巧能攒合是天公。莫言无物堪相比,妖艳西施春驿中。 8、《谢洞山石台远来访别》年代: 宋 作者: 苏辙窜逐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共游渤澥无边处,扶出须弥最上层。 未尽俗缘终引去,稍谙真际自虚澄。坐令颠老时奔走,窃比韩公愧未能。 9、《以山石条环赵昌甫交支廿八字》年代: 宋 作者: 陈文蔚连城价重虽非玉,千古名存寿此山。野服闲居颇相称,无端因得玩如环。 10、《采山石》年代: 宋 作者: 林逋危阁闲登日渐曛,整屏晴雨枕江濆。秋棱瘦出无多寺,古翠浓连一半云。 坐卧不抛输钓叟,往来长见属鸥群。翻然却怪宣城守,是甚移将李白坟。 11、《题山石》年代: 宋 作者: 陈知柔山花有空相,江月多清晖。野意写不尽,微吟浩忘归。 12、《嵬嵬山石行》年代: 宋 作者: 释文珦山石何嵬嵬,孤松何薿薿。其大逾百围,其高过千尺。 广厦需梁栋,求之若匪克,梓人一以视,斤斧见促迫。牛夫竞牵挽,输入王侯宅。 观者如堵墙,靡不重嘉惜。镂刻以为工,丹青以为饰。 巍然在云霄,七贵所栖息。梁栋岂不美,残生良可哀。 宁作南山松,毋为广厦材。13、《钟山石》年代: 宋 作者: 曾极战备潜流石脉中,苍崖凿断见殷红。 千年杀气方回薄,草木无春山尽童。14、《山石》年代: 明 作者: 王守仁山石犹有理,山木犹有枝。 人生非木石,别久宁无思。愁来步前庭,仰视行云驰。 行云随长风,飘飘去何之。行云有时定,游子无还期。 高梁始归燕,鹈晙已先悲。有生岂不苦,逝者长如斯。 已矣复何事,商山行采芝。15、《题铜坞后山石》年代: 明 作者: 徐贲山行兴未穷,复登白云峤。 石上识曾游,墨花破孤峭。邻僧尚未见,知有幽人到。 5.求《山石》诗词解释译文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象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赏析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只是用诗的开头二 字作题罢了。诗人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山寺之所遇,所见,所闻,所思。 记叙时由黄昏而深 夜至天明,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耐人寻味。前四句写黄昏到寺之所见, 点出初夏景物;“僧言”四句,是写僧人的热情接待;“夜深”二句,写山寺之夜的 清幽,留宿的惬意;“天明”六句,写凌晨辞去,一路所见所闻的晨景;“人生”四 句,写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是全文 主旨。全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后人所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