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近代中国被入侵的诗句

1.中国近代史关于抵抗侵略的名言

来一组抗日时期的:

王竣,1902-1941,陆军新编27师少将师长。“未歼敌耻尔!何面目见人?军人不成功,便成仁,当与诸军死此!”

高志航(1907~1937,吉林通化人,时任第4空军大队中校大队长):“家仇国恨,等待何时!日机炸我同胞,向其讨还血债!”

郝梦龄(1898~1937,河北藁城人,时任第9军军长):“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黄樵松(1901~1948,河南尉氏人,时任第68军第143师长)“南阳就是我的葬身之地,各位好友来生再见!”

黄启东(1891~1938,湖南平江人,时任第23师少将参谋长):“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黄人钦(1809~1938,云南姚安人,60军183师541旅1082团长):“楼冠深入国土,民族危在旦夕,身为军人,义当报国。万一不幸,希汝另嫁,幸勿自误。”

蒋光鼐(1887~1967,广东东莞人,时任第19路军总指挥):“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

姜玉贞(1893~1937,山东菏泽人,时任66军65师196旅旅长):“有我姜玉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贞誓与原平共存亡!”

2.古诗中有许多勇敢抵御外敌侵略,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出塞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及注释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3.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侵略

1、蒙古国对中国的侵略。在南宋时期,蒙古侵略中国,基本霸占领整个中国领土,杀害了数千万人。蒙古对中国的占领,持续了100多年。一直到洪武元年,中国才把蒙古侵略者赶走。

2、满洲清国对中国侵略。满洲人来自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明朝时期东迁到朝鲜北部,受到朝鲜虐待,转而寻求中国庇护,被仁慈的中国皇帝安排在吉林边疆一代,当时叫“建州”。建州女真后来造反独立,建立金国,后改清国,开始蚕食中国东北领土。在崇贞年间,吞并了整个中国东北领土。在永历年间,吞并了整个中国领土。他们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杀害了数千万中国人。并且无耻了毁了中国的衣冠礼仪。使中国从世界上最先进、最开放、最强大的国家变为非常落后、非常封闭、非常软弱的半野蛮国家。满洲人把他们的发式强加给中国人,从此外国人称呼中国人为“猪尾巴”。一直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才推翻了满洲清国侵略者的朝廷,恢复了中华。

3,满洲清国对最亲密伙伴是俄罗斯。两国的国主经常派遣使节互相访问。因此,满洲人把中国北方大片领土赠给了俄罗斯。总数不下150万平方公里。比现在整个东北都大很多。俄罗斯占领那些领土后,杀光了那里的中国人,总数大约20万左右。到现在,这些领土还被俄罗斯霸占。

4,满洲清国自夸强大,但本质上非常弱,对浩罕国这样的中亚小国甚至都卑躬屈膝。满洲清国不但每年向浩罕国进贡岁笔,甚至允许浩罕国在中国新疆收税!后来,浩罕国甚至直接侵略中国,占领了整个新疆。但后来俄罗斯消灭了浩罕国,浩罕国在新疆的侵略才被击退。浩罕国前后占领新疆长达10年左右。

5,满洲清国对英美等国也卑躬屈膝。不过那些西欧国家都远离中国,只能霸占中国沿海几个小岛或半岛或其他据点,不足以入侵中国腹地。例如,英国只占领香港等地。但英法等国对中国周边侵略却很严重。例如法国吞并列越南,荷兰吞并印尼、消灭中国人在海外的兰芳共和国,英国和满洲清国“共同管理”西藏等。

6,日本长期羡慕蒙古和满洲,也打算到中国来“当家作主”。于是制定长期侵略中国的战略方案。大体上,现占领朝鲜、再占领东北蒙古、再吞并中国,以达到统治世界的目的。后来,日本看到台湾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就通过战争吞并列台湾。

7,满洲清国被中国人推翻后,日本扶植满洲遗老遗少,霸占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又进而全面侵华,挑起二战。但日本的侵略最终被中国人击退。除琉球群岛外,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都归还了中国。

8,印度、缅甸等国,以英国人麦克马洪私下制定的麦克马洪线为其与中国的国界。因此,都霸占着中国数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9,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尼等国,都武力霸占中国在南海的岛屿。文莱苏丹靠挖掘中国南海的石油称为世界最富有的人。

6,

4.关于反抗外族侵略的名言诗句有哪些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5.近代中国在抗外敌的诗句,快点,要准确,急,有18个作业

18. 赵登禹挥刀对天呼,何日复版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49.张 自 忠浩荡雄风藏万卷,磅礴大气独凛然。

一腔热血沸腾时,万里汪洋起波澜。山上山花始烂漫,山下盛况已空前。

传奇将军再出马,三军山呼旌旗悬。3. 黍 离风也奇,雨也奇,风雨之中话黍离。

黍离声声不忍闻,闻之含泪皆离席。风也奇,雨也奇,纵横四海无强敌。

看淡人间生与死,坦然面对枪林逼。风也奇,雨也奇,甘以鲜血溅胡逆。

苍天为你唱挽歌,大地为你致悼辞。风也奇,雨也奇,留下此恨恨无极。

来生亲率百万兵,长白山下雪国耻。风也奇,雨也奇,神州因你而风靡。

振古铄金百万年,今日风靡又一时。5. 芦沟桥爷爷谈起往事,六十年来犹记。

洞房花烛夜,新娘送郎抗日。争气!争气!夺回每寸土地。

6.纪念赵尚志激情奔涌似江水,此情未了,彼情未了,此起彼落知多少。八月十五光复日,山上号角,山下号角,敌人兵败如山倒。

6. 松 花 江白发何以祭英魂?守住乡村,守住家门。九月警钟长鸣时:龙吟山涧,虎啸丛林。

松花江畔寻故人,清清江水,悠悠白云。试看白山黑水间:多少丰碑?多少荒坟?。

6.抵御外敌入侵,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 ~在线等候~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满江红

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诗名句(爱国忧民)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这么多够不够 ??嘿嘿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