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刘毓庆

1.刘毓庆与李蹊的《诗经》与程俊英的《诗经译注》谁的更好些

刘毓庆与李蹊的《诗经》:

首先这个版本的诗经做到了全文收录。一般网上和书店找到的诗经都是精编版缩略版什么的,很少能够找到全文的。这个版本就是全文的诗经,这个很好。

其次是注释方面有生僻字的注音,方便诵读;字词方面的解释也尚且可以。

然后是每一首诗后面的注释, 这个解释可以参考一下,但是不能迷信。

最后就是诗歌的翻译,这个做的不是很好。都是翻译的跟现代白话诗一样,美感不够。

另外,印刷和装帧都不错。

程俊英的《诗经译注》:

首先, 插图古朴有味,不浮夸。译文用淡淡的红色,典雅端庄。

注释译文都比较简单,生僻字注音少。 装帧纸张都有点毛躁。

综上,推荐刘毓庆与李蹊的《诗经》

2.关关雎鸠,君子好逑,风雅动物是什么动物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第一部诗歌总集的第一句,是“六经”第一句。

作为爱情的象征——雎鸠到底是什么鸟?说法有好多种:就当代注家而言,大都沿袭前辈,如高亨说:“雌雄有固定的配偶,古人称作贞鸟。” (《诗经今注》),这些注“雎鸠是贞鸟,是爱情专贞的象征”之类,如同未注。

至于“贞鸟”是什么?我看像凤凰一样,谁也没有见过,是大儒们根据书斋里的想象,敷衍出理学色彩。 晋唐以来的学者有关“雎鸠”的注释,除了说它是鱼鹰,有时也会说明就是鹗。

李时珍《本草纲目》:“鹗,雕类也……能翱翔水上捕鱼食,江表人呼为鱼鹰。”宣统二年日本人冈元凤著《毛诗品物图考》,就把雎鸠画成俯冲入水的鹗。

《图考》影响深远,所以一些鸟类书介绍鹗时,经常提到关雎。雎鸠即鱼鹰,也就是鹗的说法,几乎已成为定说。

如扬州学派代表人物焦循:鱼鹰,以其善翔,故曰漂。漂与扬义同,其飞翔之状似鹰,故食鱼独得。

就是大江南北居渚沚食鱼者,呼为“鹗”,五各反,即王之入声,盖缓呼之为王雎,急呼之为鹗,此古之遗称(《毛诗补疏》)。焦循是终身生活在扬州北湖之滨的学人,鹗是什么?焦循可能没看过。

今天他的一位研究者——赵航教授(扬州教育学院原院长)为焦循作补充 “这种鹗有很多种,有称白鹤子、漂鹗、牛矢鹗、苦鹗等”。(《扬州学派研究》第143页,广陵书社),焦、赵二位有无目睹过“雎鸠”的丰姿?我认为难免穿凿,如“苦鹗”即下文介绍的“姑恶鸟”(秧鸡),不属于食鱼的鹗。

闻一多在《神话与诗》中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诗经》中的鱼连及食鱼的鸟作出男女求爱隐语的解释后,日本《诗经》专家松本雅明认为,就《诗经》来看,在所有的鸟的表现中,以鸟的匹偶象征男女爱情的思维模式是不存在的。所以孙作云在《诗经恋歌发微》中,提出了《关雎》以鱼鹰求鱼象征男子向女子求爱的观点。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在此基础上,对上古时代诗歌及器物图案中的鱼、鸟作了全面考察,认为鸟、鱼有分别象征男女两性的意义,并进一步认为雎鸠在河洲求鱼,乃是君子执著求爱的象征。山西大学刘毓庆教授还从先秦古器物及民间工艺美术中的大量“鸟鱼”图案与造型,专门撰文证明雎鸠喻意问题(参见刘毓庆《关于诗经·关雎篇的雎鸠喻意问题》,《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二期)。

但也还是有人对鱼鹰说提出质疑,当代胡淼先生认为“这是与诗情、诗境、诗意 完全不相符的,这些解释是无法接受的”。“《关雎》一诗,正是以鸟的鸣声起兴的生动范例。

诗中之鸟,是一种快乐的鸟类歌唱家,而绝不是鹗那样独往独来,盘旋于水域上空袭击鱼类的猛禽,更不是色 黑如乌、形态猥琐丑陋,潜水捕鱼的鸬鹚。”。

胡淼认为雎鸠是苇莺,即其老家微山湖呼之为苇喳子。“每年初夏,河塘中之苇、蒲新叶初葳蕤,便有一种比麻雀略大 一点的小鸟,成群结队从南方飞来。

站在芦苇的高枝上,从早到晚高 声歌唱。歌声抑扬顿挫,铿锵有管乐之音,曲调简约而有变化,委婉 似有抒情之意……这种鸟数量很多,几乎凡河沟池塘中有芦苇蒲草生长的地方,都有他们的成员在歌唱,而且没有人知其名。

苏北等地的 民众,即以其鸣声,呼其为‘柴呱呱’(柴即芦柴、芦苇之意)或‘ 呱呱唧’。实际上,它的‘呱呱唧唧’的鸣声,与‘关关雎鸠’的声 音十分贴近。”

(《诗经关雎中的雎鸠是什么鸟》,《人民政协报》第70期)“儿时,我曾钻进密密的苇棵去造访苇莺的窝,它的窝用草和毛发编织而成,如小小的坩锅样,系牢苇杆上。我也曾掬过窝里如麻雀蛋大小的蛋,但又放回窝内,不像别的孩子搞破坏。

稍长,到大湖去,可以听到百鸟的热闹争鸣;其中,声音最嘹亮最动听最抒情的还是苇莺的歌唱,苇莺绝对是拿金 牌的第一等的高音歌唱家。而且是雌雄对唱,在天高水阔中,讴歌真挚的恋情。

用雌雄对唱的鸟声兴起男女情爱,是非常自然 妥贴的。 苇莺唱的曲子基本是四音节一句,与四言的《诗经》恰好有共同 的节拍。

至于唱的具体内容,你可以填不同的歌词。你既可以听成“ 关关雎鸠”,也可听成“呱呱唧唧”或别的什么。

我家四姑在苇塘边柳阴下,听着苇莺的对唱,曾给我讲过一个动人的故事。说小时候有 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但为家庭所不容,他们便坐了一只小舟逃到大湖。

在船上过了一段艰辛而幸福的飘泊日子,有一天暴风雨袭来,舱里积 满了水。男的急忙呼喊:快刮水!快 苇莺刮水!女的急忙呼喊:快撑船! 快撑船!就这样,在“撑撑撑撑”、“刮刮刮刮”的呼喊声中,小舟 沉没了。

据说,苇喳子就是他们变的。于是它们就整天对唱“撑撑撑 撑”、“刮刮刮刮” …… ” (《苇莺——爱情鸟》见“国学网”)。

苇莺是苇塘及沼泽地区内常见的食虫鸟类,体色以褐为主,嘴细尖;体型纤长,性活跃,在草茎间穿飞及跳跃寻捕昆虫。一种大苇莺,俗称“大苇扎、苇串儿及芦蝈蝈”,背羽棕褐色,具淡黄色眉纹,**淡白色,**有不明显的灰褐色的纵纹。

它们是苇塘及水洼地附近的典型优势种。大苇莺在繁殖时期,常停立于芦苇顶端不停地鸣。

3.曾子居卫的意思

曾子,即曾参,是孔子的学生,相传他著有《大学》一文。参考南怀瑾讲《大学》,说这一段是庄子评价曾子的,孔子死后曾子在卫国讲学,破棉袍都磨破了,营养不良而脸显浮肿,每日劳作而手脚生茧,三天没饭吃也是常事,十年也未置新衣。帽上带子一系就断了,长袍一拉就露出手肘,穿的鞋脚跟都着地了。(曾子)用布包住头发,在朗读《商颂》,他声音洪亮,发出金石之声。天子召他做官,不去;诸侯与他结交,不理。庄子的结论是,一个人真有修养会忘记外在,真要养形则忘记利禄,得道的人内心空灵。这是对曾子德行的赞扬,也是用曾子举例阐述自己的主张。

# 商颂是诗经的风雅颂中颂的一篇,刘毓庆《《商颂》非宋人作考》指出:《商颂》全部,俱显盛世之德。#

# 庄子似乎同时提倡养神和养形,达到神形兼备。所以这里的养形和忘形不是矛盾的。#

4.什么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 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时称为 《诗》,后来由于汉代儒者奉其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包括哪些篇章?《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 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