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商隐的诗“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木兰花 唐• 李商隐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题解】 这首诗的作者有两说,一说为李商隐作,一说为陆龟蒙作。《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古今诗话》等均定为李商隐诗。而陆龟蒙有《宿木兰院》诗,盖因此二相互混淆。诗或作于大中二年(848)由桂北归自湘水入洞庭之时。 【注释】 “洞庭”二句:洞庭,湖名,在湖南。征帆,指远行的船。何逊《赠诸旧游》诗:“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二句即目所见,洞庭湖上波光粼粼,寒意直逼云霄,湖面上征帆不断,远人离别随时可见。 “几度”二句: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任昉(fǎng)《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后常用为船地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罗隐《秋晓寄友人》诗:“更见南来钓翁说,醉吟还上木兰舟。”二句谓自己几度登上木兰舟,也就是有几番离别,就如木兰花被制作木兰船一样,已成天涯羁客,时时不定,日日漂泊。 2.怎样赏析诗句点点征帆都卸了“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见清·曹溶《满江红》〔浪涌蓬莱〕。 征帆:远行航船的篷帆。海门:钱塘江入海处称海门。 风马:奔驰如风的骏马。骤:骏马疾驰。 这几句大意是:江所有的船只都停帆罪岸,远方海口处开始传出一片轰响,好像是急促的鼓声;转瞬之间,潮水涌至,像数匹骏马背着银鞍疾驰,你追我赶,争相超越。 潮水将至,敌“征帆都卸”。 转眼之间,陆地上那种战鼓轰鸣、万马奔驰的景象,竟然在水中出现了。想象奇特,构思新颖,比喻也很生动。 可用来描写涨潮的情景。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小题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2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分)。 小题2:前三句主要写景,借景抒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 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渺茫”在句中的意思;从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作者的情感。如“君去春江正渺茫”一句,通过描写春江烟雾朦胧,渲染了一种茫然若失的意境,结合着诗歌主题可知,“渺茫”体现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心理复杂的情感。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常用的诗歌赏析的表现手法在抒情方式上的赏析能力,抒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诗歌前三句都是在描写景物中蕴育着作者情感,故属于借景抒情;最后一句由“断人肠”可知,是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从两者关系看,前三句是在气氛上造势,为最后一句直接抒情做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