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一些唐诗宋词代表人物并谈谈对他们一首诗的感受唐诗:《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赏析:关于此诗还有一个故事,传李白本想登黄鹤楼时题诗一首的, 不料崔灏已题《登黄鹤楼》,观后李白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等后来李白游南京凤凰台时,就依崔颢《登黄鹤楼》做了相仿的此诗一较高下。 此诗曾被后人推为唐诗七律的压卷之作。韩联和颈联对仗非常工整,为唐律难得 之佳作! 宋词:青玉案——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此词为辛弃疾(豪放派)最具婉约风格的代表作,曾被国学大师王国维推为‘为学之三大 境’之词!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满城灯火,游人如织,通宵欢乐的热闹景象 历来为人传唱! 2.对唐诗宋词代表人物作品的感受我喜欢李清照,我就说下李清照吧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3.七年级的唐诗宋词各十首我翻了翻以前初中的语文书,这些都是七年级所学的古诗词: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太多了楼主,不好找阿,我只给题目你吧:《夜雨寄北》、《泊秦淮》、《观书有感》、《西江月》、《天净沙》。. 4.唐诗宋词中的习俗1、重阳习俗:登高,插戴茱萸。 如: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元宵节习俗:放焰火。 如: 唐代苏道味《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人日习俗: 有戴“人胜”的习俗, 人日,传说女蜗初期创造世界时,先在初一造成鸡.初二造成狗.初三造成猪.初四造成羊.初五造成牛.初六造成马.初七才创造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农历正月初七就被称为人日。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唐代高适在人日曾写下《人日寄杜二拾遗》的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4、端午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蒲. 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云:“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戴复古的《端阳》诗:“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朱门。” 高启《端阳十咏〈粽子〉》:“香茭裹秫炊,投祭楚江湄。颇恨馋蛟横,君忠竟不知”! 5.【你们对宋词、唐诗的看法要自己的观点】唐诗、宋词是我国传统文学艺苑中的两朵最美的奇葩.个人认为,他有以下优点,适合也值得大家去学习: 第一,总体看,他们篇幅短、韵律强,读之朗朗上口,词句优美,比之长篇大论的古文来说,她更易于现代人接受,更能让人陶醉,而且读之品之是一种享受; 第二,自古以来的说法是“诗言志”,词发展成熟后也可以言志了,那么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情感、古人的哲学观等等,也都毫不保留地融入到了诗词之中,我们品味诗词,可以学习古人,增长智慧; 第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一脉相承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不能不了解我们的前辈的生活,从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积累更多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比如读怀古作品、读节令作品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华; 第四,因为古诗词的语言最凝练,所以作者们在遣词造句上用的功夫更多,可谓字字珠玑.长时间学习诗词,可以增加自身语言的文采和底蕴,有助于文学素养的提升; 第五,诗从诗经开始,发展到唐代最成熟,是黄金时期.词代唐末产生,到宋代为鼎盛.所以要看诗词,首选唐诗宋词,这是最精华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