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大会》中董卿说了哪些经典诗句1.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2.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 3.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生。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4.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蝶恋花》 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先秦《诗经·小雅·采薇》 6.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唐·张祜《集灵台》 7.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唐·刘禹锡《蜀先主庙》 8.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9.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10.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唐·杜甫《柏学士茅屋》 1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2.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3.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宋·辛弃疾《菩萨蛮》 14.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民歌《上邪》 15.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唐·无名氏《菩萨蛮》 2.诗词大会董卿说了哪些经典诗句叶赛宁的《我记得》, “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我想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也同样能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放眼望去,无论是岳阳楼还是黄鹤楼,无论是滕王阁还是蓬莱阁。 哪一处,没有留下古来圣贤的名篇佳句,奇绝文笔。所以在这里也再一次盛情地邀请所有的朋友们加入到我们的诗词狂欢”。 3.董卿主持的诗词大会播出时间“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计划于2018年大年初二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连续播出,在春节期间为全国观众献上一场诗词盛宴。”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从正月初二起到正月十一止在央视一套每晚20:05连续播出十场,央视十套每晚22:05进行重播,并在次日15:00再行重播一次。每期节目时长约90分钟左右。 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4.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董卿圈粉无数,是什么成就了她站在央视的舞台上,董卿光彩照人。 她那优雅从容、大气谦和、知性亲切的形象,深入人心。很多人喜爱她,也有很多人好奇,是什么成就了董卿?这是一条无关“一夜成名”的成长之路。 “所有的光环、掌声、赞美,不是加之于我个人的”这是一个奇特的元宵节,身在澳洲,正逢盛夏。直播开始了,站在悉尼歌剧院的舞台上,董卿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这场在上海大剧院和悉尼歌剧院之间连线、向全球127个国家转播的大型直播音乐会,她已经闭门不出一个星期了。抵达悉尼后,她就把自己关在宾馆的房间里,从早上醒来就开始背台词,直至晚上入睡,连刷牙的时候嘴里都念念有词。 所有中英文台词早已烂熟于胸,可悉尼是什么样子,她却全然不知。双语主持、现场直播、和老外搭档、身在异国……她有太多紧张的理由。 然而,当上海大剧院现场的镜头跨过重洋,传送到眼前时,她赫然发现,在上海主场的两位主持人也格外紧张,她顿时释然。而后的两个小时,直播进行得精彩、顺利、分毫不差,董卿的表现堪称完美。 就在第二年,她拿到了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那时候,董卿在上海已小有名气。 她主持的《相约星期六》《视听满天星》《新上海游记》等栏目收视不俗。一切都按部就班,而就在此时,新的机遇降临了。 2002年春节刚过,央视成立西部频道,频道总监尹力正是上年“金话筒”奖的评委之一,他对董卿印象颇深,向央视力荐董卿。笔试、面试、试镜,一一顺利过关。 最后关头,董卿踌躇了。她现在工作如鱼得水,要放弃这一切,需要割舍的太多了。 她并不是那么勇敢,也经历了痛苦的纠结,而最终,她下定了决心,迈出了这一步。“所有的光环、掌声、赞美,不是加之于我个人的,而是给我身后的团队,给我所归属的央视。” 显然,是央视这个汇聚人才、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华人的平台,塑造了今天的董卿。人生的底色平台已然搭建,而仅有平台是不够的,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董卿的经历,正是生动的印证。董卿的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大学,学新闻的父亲曾任《嘉兴日报》副总编,对董卿家教甚严。 父亲认为,对孩子来说,只有学习、锻炼和劳动是必须的。于是,董卿在个子还没有洗碗池高的时候,就被要求站在板凳上洗碗;上学后,晨跑成为每天的必修课;进了高中,每年寒暑假都必须出去打工,在商场当营业员、到广播站跑腿儿、去宾馆当清洁工,这些董卿都经历过。 父亲对这个独生女儿不宠不惯。董卿的母亲是位大家闺秀,聪慧善良,总是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母亲虽毕业于复旦物理系,却格外热爱外国文学,董卿儿时的假期书单总是密密麻麻地由母亲写着《简•爱》《呼啸山庄》《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外国经典名著。她很感谢母亲,帮她养成了坚持阅读的习惯。 而今,只要不是为节目连轴转的日子,她都会抽出两个小时来阅读。董卿说,她近来读的两本书,一本是历史文化读本《芳心似火》,解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风物;一本是印度著名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爱与寂寞》,她借此丰满心智。 不难看出,在这个刚柔相济的家中,良好的家风为董卿氤氲出一种端庄有礼、勤奋守责的人生底色。没有捷径进入央视后,董卿度过了一段极为清苦、寂寞的时光。 当时西部频道录制节目的地点远在大兴,录完节目,她提着大包小包的衣服鞋子,站在大兴的街头,一个人在瑟瑟寒风中等待出租车。那样的时刻,她会想起离开上海前录完最后一期节目时的情景,“夜里两点多,我一个人开车回家,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当时只知道这个地方不再属于我,而且是我自愿选择离开的,没有人告诉我这种选择是对还是错。”董卿在央视接手的第一个节目是《魅力12》。 两场节目录下来,制片人很意外——新来的这位主持人不死背台词,还敢于对节目提出建议,他对编导们说,以后你们多听听董卿的意见。受到鼓励的董卿开始为每期节目熬夜。 她不再单纯依赖撰稿人提供的台本,而是努力发掘制片、编导没有想到的部分。董卿耐住了寂寞,也承受住了失落的考验,在精益求精中静静等待着。 于是,2004年为她而来。那年7月,因为在西部频道一贯稳定的高品质表现,央视领导决定让董卿试着主持“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一连20多天、30场比赛,每晚直播近3个小时。她每天下午1点开始采访选手,4点彩排,到晚上10点直播结束,换掉主持礼服又进会议中心,回到家往往已是凌晨两点,而这个时候,为第二天录制的幕后准备才刚刚开始,总得熬到凌晨三四点,她才能入睡……有点儿苦不堪言,体力严重透支,可她乐在其中。 接着,《欢乐中国行》也来了。从2004年到2009年,她用5年多的时间走了全国200多个城市。 由于节目涉及的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有些城市交通不便,路途艰辛。但每到一处,她都立刻收起一路的风尘和疲惫,情绪饱满地走上舞台。 就这样,2004年,她史无前例地完成了130多场节目的主持。后来,其他主持人问董卿有什么诀窍,她说:“没有捷径,每一期节目我都是这样过来的。” 只怕辜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