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襁褓,孩提,总角,豆蔻年华,及笄,弱冠,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总角:指幼年儿童(又叫垂髫);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又称加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天命:指五十岁(又称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又称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其中,“豆蔻年华”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而立”、“不惑”、”知天命“出自《论语·为政》篇第四章,原文如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耄耋”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以上这些词都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其他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除了题目的这些称谓以外,还有其他代指的年龄称谓,例如: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出自于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一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年龄称谓 2.诗经,岁月静好,与子偕老“岁月静好,与子偕老”出自诗经的《国风·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而“岁月静好”出自后人的改写:即胡兰成的名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意思是生活平安宁静为好,现在安定健康为佳。 全诗: 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译文: 女说公鸡已打鸣,男说天色尚未明。你快起来看天空,启明星儿亮晶晶。 鸟儿空中正飞翔,射些鸭雁给你尝。 射中鸭雁拿回家,做成菜肴味道香。 就着美味来饮酒,恩爱生活百年长。你弹琴来我鼓瑟,夫妻安好心欢畅。 知你对我真关怀,送你杂佩表我爱。知你对我多温柔,送你杂佩表我情。 知你对我情义深,送你杂佩表我心。 。 3.《诗经》里中描写时光和青春的八字句子有哪些《诗经》里中描写时光和青春的八字句子有: 1.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2.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____杜秋娘《金缕衣》 3.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____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 几时休。____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____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7.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8.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9.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____**《沁园春·长沙》 10.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____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11.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____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1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____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13.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14.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5.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____韦庄《菩萨蛮》 16.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 4.13.(1)《诗经·卫风·氓》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 应注意“陨”“蜉蝣”“渺沧海”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