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道

1.诗经里所有经典的句子,统统道来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击鼓《诗经·邶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绸缪《诗经·唐风》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诗经中诗句

第一 诗经·国风·邶风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铺张的修饰,然而淡然中缓缓道来的誓言却震撼每一个人;轰轰烈烈也许是爱情的开始,但祥和总是爱情的归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似简单,千古以来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几个?时间飞逝,青春老去,身边却有一双可以握住的手,这也许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第二 诗经·国风·召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朴实而直接,没有矫情的掩藏;对于美丽女子的渴慕自然流露,求之不得的淡淡焦躁,想象未来时的喜不自禁,让每一个暗恋中的男子或女子都可以在这首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第三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之所以倾倒众人在于它用虚幻而绝美的景色代替了爱情的描写;所有热烈的追求,焦急的渴望与艰辛的等待都化在一片水雾迷茫中;淡淡的忧伤和着萧索的秋后,让人不由自主地迷失。偶然间想起神话的歌词“风中摇曳炉上的火,不灭亦不休”,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不灭亦不休”,但是的确如同“风中摇曳炉上的火”,飘摇而难以捉摸。更多诗经名句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

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遇见爱)

二: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难爱)

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爱萌芽)

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相思)

五:青青子衿,幽幽我心。纵我不在,子宁不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荼”总共出现了几次

《诗经》中的“荼”字,是指茶吗? 2500年前,中国出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当代许多学者著书立说之时,谈到茶诗则往往将其源头归结到——《诗经》。他们认为《诗经》中之“荼”字即为“茶”之始祖,故而其中有“荼”之诗句自然而然地成为茶诗了。

但又有许多专家对此则持有反对意见,甚至乎还搬出了前辈茶人的意见以作论据。如宋代车清臣的《脚气集》中就说到:“毛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注:荼,苦菜也。周礼掌茶,以供丧事,取其苦也。

苏东坡诗云:‘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争论之说,议论纷纭之处,实是多如河沙。

有关茶诗之起源是否是《诗经》,这并非由论者之言即可决定,我们还得返回其始,从《诗经》之文本研究出发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诗经》的产生年代与茶事活动出现时间之比较 关于《诗经》产生的年代这一问题已在文学史研究界得到一致的认同,认为《诗经》的创作时间距今应该有二千五百多年,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时候的作品。

这也就是说,《诗经》的发轫之作也只能是在西周初年,即公元前十六世纪。那么再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茶”进入世人生活的年代。

撇开“神农氏”与茶的故事不说,因为有众多学者认为这只是一个传说,不可充当论据使用,我们来看看史书中的记载,《华阳国志·巴志》所说:“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可见西周初年时茶已用作贡品,人们视茶为珍贵、稀有之物才会把茶作为贡品。

那么在此之前,把茶作为用来祭天、祭神、祭祖的祭品也是合利情理的。随着古代文献的进一步发掘、整理,相信将有更多的可靠的资料能够证明这一点。

那么,也就是说,在《诗经》创作之前已经有了茶的身影在中华大地飘荡。 二、《诗经》流传的区域范围与茶文化传播范围之比较 研究者们都认同这么一个观点,《诗经》中所反映的生活主要是当时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河流域,这可以从《诗经》的内容分类上看出:《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所占比重很大的“风”又分为十五国风,绝大部分都是黄河流域一带民生的歌谣反映。

而“雅”则是周王室都城区域内的人们生活的文学反映。“颂”就更不必说了,是对先祖丰功伟绩的赞颂之词。

所以说《诗经》主要歌说的是黄河流域的生活习俗。 而茶事活动,则产生于南方的巴蜀之地。

在当时而言,这一区域,相对于北方的黄河流域还是“蛮荒之地”。因而有的学者以此为据,认为流传于黄河流域的《诗经》当中不可能有反映南方巴蜀之地茶事生活的诗歌篇章的。

而《诗经》当中的“荼”字自然只能是当地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苦菜”一类的植物。 事实上,虽说巴蜀山水是滋养茶树最早的土壤,但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今山东境内)就业已出现了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中就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当然,当时传入的茶叶还只是作为菜肴一类的食用之物,而并非是品饮之物。

那要等到战国末期,秦灭巴蜀之后,黄河流域才受其影响,饮茶之风才开始流行。“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顾炎武《日知录》)。

由此可知,并非茶叶产自巴蜀,就说明在春秋时期黄河流域就没有茶事活动。 三、《诗经》中有关“荼”字诗句的解读 前已说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经过翻检,找出有“荼”字诗句的诗篇共有七首。下面分别根据《诗》学研究专家之言,按照“风”、“雅”、“颂”的顺序进行解说。

1、《邶风·谷风》,这是弃妇自叙悲怨之情的诗。诗中写被弃情节,出自故夫喜新厌旧,不说故夫相待之薄,却说待新婚之厚,言外隐照。

对于治生持家之道,低回呻吟,几不成声。一旦生活好转,反被遗弃,可见故夫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对她是绝情负义的。

其中有“荼”字之诗句为: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句的大意是指:被赶出门步子慢,心里有恨气难散。路并不是那么远,你只送到大门坎。

谁说苦菜味儿苦,比我痛苦荠还甜。新婚快乐迷着你,更比兄弟还缠绵! 此例之“荼”,一般释为“苦菜”。

因毛传载:“荼,苦菜也。”汉王逸《九思·伤时》句:“堇荼茂兮扶疏。”

清代曹寅《和孙子鱼食荞诗寄二弟》之二:“平生哺餟意,未改茹园荼。”荼荠皆菜名。

荼味苦,荠味甘,因以两者对举而成比较。故又有以“荼荠”喻小人与君子,《楚辞·九章·悲回风》:“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茞幽而独芳。”

2、《郑风·出其东门》,这是写一个青年的爱情是专一的,虽说东门游女如云,也不能打动他的心,转移他的目的,他还是深深地爱着那位“缟衣綦巾”装饰朴素的姑娘。其中有“荼”之诗句为: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耳。缟衣茹芦,聊可与娱。

诗句的大意是指:走出东城重门下,游女多如白茅花。虽然多如白茅花,可我都不去牵挂。

白衣红巾的那位,愿同游乐恋着她。 此处之“荼”,指茅、芦之类。

4.《诗经》中最最有名的诗有哪些

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