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在研究《诗经》,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讽喻精神”讽喻怨刺诗的内容: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 讽喻精神的实质: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 这一章我们把重点放在讽喻怨刺诗上,这些诗从内容上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如《板》、《桑柔》;二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十月之交》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两类诗表现情感虽有不同,精神实质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 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一、忧国忧民的情怀,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讽喻怨刺诗的作者被称为讽喻诗人,他们是周代贵族中 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诗经》讽喻怨刺诗所体现的讽喻精神、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对后世的作家、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屈原和杜甫就都继承了这种传统。 2.《诗经·魏风·硕鼠》读后感中华经典——《诗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诗经》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诗经》所蕴含的宝贵哲理,可以成为我们一生的文化资产。 今天,我读了诗经中的名篇《硕鼠》。《硕鼠》是一首政治讽喻诗。 这首诗运用比拟手法把压榨人民的统治者惟妙惟肖地比作大老鼠,发誓要离开它,表现出了无比愤慨的阶级对立情绪。这个比喻把剥削阶级贪婪、残忍、寄生的本性以及人民的反抗意识反映得淋漓尽致。 同时,作者又加以夸张,突出了“硕鼠”由于贪吃而体态肥硕,借以突出了剥削阶级的贪得无厌,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这首诗共分三章,每章八行。 各章均重叠“硕鼠”,把剥削阶级丑恶的面目揭露无余,也强烈地抒发了被剥削者切齿痛恨他们的仇视情绪。令我为之感慨万千。 更为重要的是,这首诗每章的末两句“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表达了一种向往、追求没有剥削、压迫,充满欢乐的人间乐土的社会理想。这就是人们抗拒阶级压迫和剥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思想感情。 后世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正是这样一片乐土。是啊!这些不劳而获的人不种不猎,却占有大量财富,过着寄生的生活,而劳动者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太不公平了!劳动最光荣!我鄙视那些不劳而获、巧取豪夺的人!。 3.专家您好 请问下我国学术界现在对诗经中怨刺诗的研究现状大体是什么:"雅诗"中的讽喻怨刺诗产生在"王道衰","周室大坏"的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年到平王东迁的时期.讽喻怨刺诗也像政治颂美诗一样,其作者属于贵族阶层中的"公卿烈士".作为本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家"和"代言人",他们很不幸地生活于末世与乱世之时,这使他们不但难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还不得不同社会上一切腐朽现象做斗争,同时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各种挫折和不幸,于是,他们作诗的目的也不得不因时代条件的变化由颂美而转向讽喻和怨刺.这些诗从内容上看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其二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这些诗主要见于二雅,《大雅》中的《民劳》,《板》;《小雅》中的《节南山》,《正月》等都属于这一类作品,这两类诗在内容上又有其共同性.即表现了那一时期的卿士大夫们的忧患意识和忧患之情.。 4.讽喻诗人是什么意思讽喻诗,古代汉族文学体裁之一。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代表作是新乐府《秦中吟》。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于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代表人物 杜甫《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陈志岁《桃》:“早岁我栽桃,县官嫌占地。今日果漫山,官功入县志。” 艺术特点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于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如这两首讽喻诗: 清官谣 --山水人 本为木舟水上漂, 抚生爱民心头绕。 平生淡漠利与名, 子孙万代汗青照。 论成败 ---山水人 同出一源路竟分, 交织互变耐人寻。 石穿滴水无一日, 磨砺必成铁杵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