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赏析沈祖芬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

试题答案:小题1:①:淡淡的忧愁。

(1分)②: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

(1分)小题2:它的奇,表现在:①“飞花”和“梦”本不相似,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分)②,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2分)。

2.唐宋词读后感

读《唐宋词赏析》二三事 昨天给书架扫灰,看见书架上许多书已经尘埃满身,我身上的感伤细胞活动起来,回想收集这些书的经历,大有“逝者如斯”之叹。

这些书大部分与我的专业有关,是关于古代文学方面的书籍。说起古代文学就让我想器大学里的老师教我古代文学的赵老师来。

赵老师是一位很传统很老派的读书人,身上充满了让时下之人嗤之以鼻的书生意气。这样的书生意气做出很多让我们敬佩的事情来,“六四”的时候他为国家民族的自由民主奋斗过,做学问的时候他手不释卷十年磨一剑。

我没有福分看到他那时候的风姿,但是我有幸能够成为他的学生。赵老师讲课时候的神情称得上是孤高自傲,对眼下学术界里的诸多成名成家的人物不屑一顾。

他说目前的所谓古代文学的“学术”已经不是什么研究学问的体现了,要看真正的学术只能到故纸堆中去寻,比如研究唐宋诗词的沈祖芬。我们一起上课的同学听了大感诧异,让一向舍我其谁的赵老师推崇的沈祖芬上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此之后,每次去书店看书总是要留意一下,有没有沈祖芬的书。

也许真的不是学术时代了,她的书在各大书店不见踪影。机缘巧合,上旬我去湖州修电脑,事后就在书店里逛逛,却在无意之中发现了书架上沈祖芬的《赏析唐宋词》,毫不犹豫,立刻把她买下来。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随意地翻几页《赏析唐宋词》,直到夜深人静就沉沉睡去。这样的日子过得真是好不惬意。

《赏析唐宋词》以宋词为主,而宋词之中又以南宋诸名家为主。所以说沈祖芬老师喜欢南宋词,在她这本《赏析唐宋词》选用姜夔,张炎的词几乎要占到一般一半的篇幅。

这样的内容让我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个挺有趣的规律,男子读词和女子读词真是有很大不同的。男子读词喜欢研究词中那种包含的那种盛衰无常生命渺小的无可奈何之叹,推崇的词多以北宋前期的小令为主,而女子读词特别沉醉于词中爱恨情仇的悲欢离合之苦,喜爱的多以柳永之后的慢词为主。

男子读词的代表当是王国维,王国维先生的词学著作《人间词话》,在《人间词话》之中。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宋朝当以词为主。

但是他不是宋词就喜欢的,他极其喜爱北宋前期的小令,特别推崇南唐冯延巳的词,同时也很喜欢风格很像冯延巳的晏殊。沈祖芬老师的《赏析唐宋词》选用北宋词以柳永为代表的慢词为主,南宋姜夔,张炎的词基本上也是慢词。

王国维先生选用的词在内容上主要以别离为主,而这离别所要表达的情感不是离别的难舍难分,而是离别不可避免的无可奈何的生命本苦的感叹;沈祖芬老师选用的词大多表达的爱情的悲欢离合。 这样看起来,似乎沈祖芬老师的读词的境界似乎要比王国维先生要浅了许多。

其实不然,一是王国维先生学究天人,在古往今来的词学大家中,少有人能出其右。二是王国维先生自己也说境界有大小之分,没有高下之别,喜欢哪种词是一个人的自由和文学欣赏角度的不同,没有必要分个高下。

王国维先生的做学问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少考虑到读者的能力。《人间词话》之中全是语录,对词的理解也是一言以蔽之这种类型的。

而沈祖芬老师的《唐宋词赏析》全然不同,沈祖芬老师的学术是被学术界公认的,但是她的书里没有故作深沉的学究气,对于词的解析,深入浅出,用语质朴自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沈祖芬老师喜欢一句一句的讲词,对于学术功底较为浅薄的一般读者来说,是非常适合阅读的,也是引导你进入词学天地的明灯。

读沈祖芬老师的书,就像一位在走廊上晒太阳的老奶奶,给我们讲一个时代久远的故事一样,她缓缓地讲着,我们静静地听着,谁会知道这位老奶奶是一位难得的女学问大家呢。

3.潘岳的诗歌中,表现他对追求功名的诗歌有哪些

《诗经选译》(余冠英) 《诗经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傅庚生 北京出版社2003) 《新评唐诗三百首》(陈婉俊补注 黄雨评说) 《诗境浅说》(俞陛云 北京出版社2003) 《唐宋词欣赏》(夏承焘 北京出版社2002) 《宋词赏析》(沈祖芬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文学简史》(林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我中学时大约也喜欢过一回我国的古诗词,但由于资质鲁钝,记忆力又奇差,能张口背诵的总归极少。

大学时胡乱翻过几本外国的小说哲学美学之类的书,虽有获益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工作后感觉作为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学经典总该有至少是皮毛的掌握,于是希望有这样一个本子,能囊括至今还很有活力的诗词,且注解要既详细又简洁,让人信服,读起来所花的时间又不需要多。

也不把人当作待喷涂的白纸,接受强加的自以为是的煽情的说教。一时没有找到合意的,就自己把一些自认为很好的诗词做了简单的笔记,放到这里,请大家的火眼金睛照一照,给予修改增删,好让我自己在记得读它们的时候有更多美好的回忆,给儿子读的时候心里更有把握。

忘了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宁露丑,不藏拙”,这样才能得到高人对症下药的指点,呵呵。 我这个人比较简单,不喜欢太阴柔缠绵的东西,因此选择的时候比较阳刚的诗作更多些。

长篇的比较麻烦,又占地方,也基本没选。希望我所选的是那些语言仍然有活力、意象鲜明、构思不俗,有情趣,意境美,或描摹了各地的名山胜水,或表现了对生命的探究、对社会的关注的作品。

很多诗如果只其中一、二句特出,也就不选了。 虽然参考的还算是名家的本子,不少注疏仍有分歧,何况“诗无达诂”。

以前看过一遍《中国小学史》,忘得差不多了。在看到注释中有意见相左处,便利用一点可怜的印象,外加查工具书,来确定一个自认为更正确的见解。

不能确定便存“一说”。 每首诗后面都记了几句题解之类的话。

有些是自己理解感受的结果,有些是前人的认识。他们写得好的,我只是老老实实地照抄,就不加引号注明出处了,出处都在上边的书目里。

反正是作为诵读笔记,针对像我这样需要普及的人的。 提示简单些可能更少束缚,有利于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而且也能节省因终日学习和工作而奔忙的宝贵时间。

前面就提到本人资质鲁钝,虽然翻过几本书,所获却少。小时候缺乏营养,长大了再补的确是事倍功半。

热切期盼大家给予捧场鼓励。

4.潘岳的诗歌中,表现他对追求功名的诗歌有哪些

《诗经选译》(余冠英) 《诗经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傅庚生 北京出版社2003) 《新评唐诗三百首》(陈婉俊补注 黄雨评说) 《诗境浅说》(俞陛云 北京出版社2003) 《唐宋词欣赏》(夏承焘 北京出版社2002) 《宋词赏析》(沈祖芬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文学简史》(林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我中学时大约也喜欢过一回我国的古诗词,但由于资质鲁钝,记忆力又奇差,能张口背诵的总归极少。

大学时胡乱翻过几本外国的小说哲学美学之类的书,虽有获益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工作后感觉作为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学经典总该有至少是皮毛的掌握,于是希望有这样一个本子,能囊括至今还很有活力的诗词,且注解要既详细又简洁,让人信服,读起来所花的时间又不需要多。

也不把人当作待喷涂的白纸,接受强加的自以为是的煽情的说教。一时没有找到合意的,就自己把一些自认为很好的诗词做了简单的笔记,放到这里,请大家的火眼金睛照一照,给予修改增删,好让我自己在记得读它们的时候有更多美好的回忆,给儿子读的时候心里更有把握。

忘了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宁露丑,不藏拙”,这样才能得到高人对症下药的指点,呵呵。 我这个人比较简单,不喜欢太阴柔缠绵的东西,因此选择的时候比较阳刚的诗作更多些。

长篇的比较麻烦,又占地方,也基本没选。希望我所选的是那些语言仍然有活力、意象鲜明、构思不俗,有情趣,意境美,或描摹了各地的名山胜水,或表现了对生命的探究、对社会的关注的作品。

很多诗如果只其中一、二句特出,也就不选了。 虽然参考的还算是名家的本子,不少注疏仍有分歧,何况“诗无达诂”。

以前看过一遍《中国小学史》,忘得差不多了。在看到注释中有意见相左处,便利用一点可怜的印象,外加查工具书,来确定一个自认为更正确的见解。

不能确定便存“一说”。 每首诗后面都记了几句题解之类的话。

有些是自己理解感受的结果,有些是前人的认识。他们写得好的,我只是老老实实地照抄,就不加引号注明出处了,出处都在上边的书目里。

反正是作为诵读笔记,针对像我这样需要普及的人的。提示简单些可能更少束缚,有利于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而且也能节省因终日学习和工作而奔忙的宝贵时间。

前面就提到本人资质鲁钝,虽然翻过几本书,所获却少。小时候缺乏营养,长大了再补的确是事倍功半。

热切期盼大家给予捧场鼓励。

5.程千帆的发表著作

代表著作有《校雠广义》、《史通笺记》、《文论十笺》、《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两宋文学史》、《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闲堂文薮》、《古诗考索》、《被开拓的诗世界》等。

1 程千帆 《目录学丛考》 上海中华书局 19392 程千帆 《文学发凡》 金陵大学 19433 程千帆 《文论要铨》(即《文学发凡》的修订本) 开明书店 19484 程千帆 《文学批评的任务》 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 19535 程千帆 沈祖芬 《古典诗歌论丛》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 19546 程千帆 《关于文艺批评的写作》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557 程千帆 缪琨 《宋诗选》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8 程千帆 沈祖棻 《古诗今选》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799 程千帆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10 程千帆 《史通笺记》 中华书局 198011 程千帆校 沈祖棻著 《宋词赏析》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12 程千帆校 沈祖棻著 《唐人七绝诗浅析》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3 程千帆校 沈祖棻著 《涉江词》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214 程千帆 《文论十笺》(《文论要铨》的修订本)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15 程千帆 沈祖棻 《古诗今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16 程千帆 《古诗考索》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17 程千帆 《闲堂文薮》 齐鲁书社 198418 程千帆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英华》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19 程迁帆校 沈祖棻著 《涉江诗》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20 程千帆校 《沈祖芬创作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21 程千帆 唐文编 《量守庐学记》 三联书店 198522 程千帆 《治学小言》 齐鲁书社 198623 程千帆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日译本) 日本东京凯风社 198624 程千帆 杨扬编 《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625 程千帆 孙望 《日本汉诗选评》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826 程千帆 徐有富 《校雠广义·目录编》 齐鲁书社 198827 程千帆校 《汪辟疆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28 程千帆 莫砺锋 张宏生 《被开拓的诗世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29 程千帆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030 程千帆 吴新雷 《两宋文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31 程千帆 徐有富 《校雠广义·版本编》 齐鲁书社 199132 程千帆主编 《全清词·顺康卷》 中华书局 199233 程千帆审 徐有富等著 《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1 程会昌(千帆) 论今日大学中文系教学之弊 斯文 第3卷3期 19432 程千帆 李商隐《锦瑟》诗张《笺》补正 南京大学学报 No.1 19793 程千帆 李白和徐凝的庐山瀑布诗 长江丛刊 No.2 19794 程千帆 李白《丁都护歌》“芒砀”解 南京师范学院学报 No.2 19795 程千帆 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 南京大学学报 No.3 19796 程千帆 李颀《杂兴》诗说 群众论丛 创刊号 19797 程千帆 杜诗“曾闪朱旗北斗殷”解 学术月刊 No.7 19798 程千帆 韩愈以文为诗说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第一辑 19799 程千帆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诗题校释 社会科学战线 No. 4 197910 程千帆 《史通》内篇旧解订讹 南京大学学报 No.2 198011 程千帆 唐绝偶评 名作欣赏 No.2 198012 程千帆 读诗举例 文艺理论研究 No.3 198013 程千帆 读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记疑 文学评论丛刊 第七辑 198014 程千帆 古典小说技巧漫谈 青春 1980.1215 程千帆 校勘略说 社会科学战线 No.1 198116 程千帆 相同的题材和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 文学遗产 No.1 198117 程千帆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一)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No.1 198118 程千帆 宋诗小话 长江丛刊 No.1.2 198119 程千帆 关于治学方法 南京大学学报 No.2 198120 程千帆 詹詹录 文史哲 No.3 198121 程千帆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二)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No.2 198122 程千帆 校雠目录辨 文献 No.2 198123 程千帆 吴新雷 关于宋代的话本小说 社会科学战线 No.3 1981 24 程千帆 略论八代唐宋五七言诗的源流与发展 求索 No.3 198125 程千帆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三)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No.3 198126 程千帆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四)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No.4 198127 程千帆 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 抖擞 No.45 1981.0728 程千帆 关于对联 江海学刊 No.1 198229 程千帆 刘永济先生传 晋阳学刊 No.1 198230 程千帆 《史通》读法 文史知识 No.5 198231 程千帆 言公通义 南京大学学报 No.2 198232 程千帆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 文学评论 No.4 198233 程千帆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 文艺理论研究 No.3 198234 程千帆 对文科教育的几点看法 高教战线 No.4 198235 程千帆 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 第六辑 198236 程千帆 说“斜阳冉冉春无极”的旧评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No.562 1982. 11.0937 程千帆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意见 学语文、文教资料简报 No.1 198338 程千帆 自学不可囿于狭义概念 自学 No.5 198339 程千帆 谈谈关于怎样培养文科研究生的问题 高教战线 No.5 198340 程千帆 黄季刚老师逸事 学林漫录 No.8 198341 程千帆 我们所应当争取得到的--关于宋代文学的研究的随想 文学评论 No.6 198342 程千帆 关于在研究生培养上作中建立教师梯队的若干问题 。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