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对偶

1.【对偶与比兴的修辞有什么区别】

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⑴对偶的特点 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⑵对偶的种类 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就是由物象引发情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的联系.《毛传》所说的“兴”,还有另一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比兴分类: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诗经·魏风·伐檀》内容是讽刺统治者不劳而食的,诗的每段开头都以砍伐檀树起兴.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2.对偶诗句

你好!!!! 互文也称互参,它的手法是把本应该合起来的话分做两句说,使两者互相补充、渗透。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 互文和对偶同为修辞手法,但是并不属于同一个类别。

对偶指的是形式上的相对,互文指的是内容上的相融。 它们的判断标准不同。

对偶(互文)的句子可以互文(对偶)。就像一个人,从性别来看他是男性,从职业来看他是一个公务员。

他可以既是男性又是公务员。但是另一个人可能也是公务员,但是她是女生。

如 “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是一个对偶句,因为它内部了平仄和结构都相对应。 但是它不是互文句,因为你就不能把它解释为“不论生死天下都歌,不论生死天下都哭”,不通。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个互文句,因为可解释为“不因为外物或自己而喜,也不因为外物或自己而悲”。 一般来说,互文的句子都同时是对偶句。

就像护士一般都是女人,但是也有男人。 也许比较绕口,但仔细阅读一定可以明白,顺便说一句,是“互文”,不是“互问”。

3.古诗中,诗句对仗是什么意思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什么呢?一般来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

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

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象《诗经》那样随便的。

这个规则是: ⑴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⑵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①。 因此,象上面所举的《易经》和《诗经》的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下面这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出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②。 就修辞方面来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

“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③,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

“头” 对“嘴”,“脚” 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例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对偶的诗句

拟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比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对偶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低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反问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赠董大》 设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