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赏析诗经《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龠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白礼。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宾之初筵,温闻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僊僊。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醉既止,威仪怭怭。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其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译文>宾客来到初入席,主客列坐分东西。 食器放置很整齐,鱼肉瓜果摆那里。既然好酒甘又醇,满座宾客快喝起。 钟鼓已经架设好,举杯敬酒不停息。大靶已经张挂好,整顿弓箭尽射礼。 射手已经集合好,请献你们妙射技。发箭射中那靶心,你饮罚酒我暗喜。 持龠欢舞笙鼓奏,音乐和谐声调柔。进献乐舞娱祖宗,礼数周到情意厚。 各种礼节都已尽,隆重丰富说不够。神灵爱你赐洪福,子孙安享乐悠悠。 和乐欢快喜气扬,各显本领莫保守。宾客选人互较量,主人又入陪在后。 斟酒装满那空杯,献给中的那射手。宾客来齐初开宴,温良恭谨堪赞叹。 他们还没喝醉时,威严庄重自非凡。他们都已喝醉时,威严庄重全不见。 离开座位乱跑动,左摇右晃舞蹁跹。他们还没喝醉时,庄重威严皆可观。 他们都已喝醉时,庄重威严尽荡然。因为大醉现丑态,不知规矩全紊乱。 宾客已经醉满堂,又叫喊来又吵嚷。把我食器全弄乱,左摇右晃舞踉跄。 因为大醉现丑态,不知过错真荒唐。皮帽歪斜在头顶,左摇右晃舞癫狂。 如果醉了便离席,主客托福两无伤。如果醉了不退出,这叫败德留坏样。 喝酒原为大好事,只是仪态要端庄。所有这种喝酒人,一些醉倒一些醒。 已设酒监来督察,又设酒史来戒警。那些醉的虽不好,不醉反而愧在心。 莫再跟着去劝酒,莫使轻慢太任性。不该发问别开言,不合法道别出声。 依着醉后说胡话,没角公羊哪里寻。不懂饮礼限三杯,怎敢劝他再满斟?<赏析>读此诗,第一个印象是章法结构非常严谨。 这不仅是指它全部五章每章均十四句,且都是标准的四字句;更是指它章节之间内在组织上的精妙。诗内容大致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两章写合乎礼制的酒宴,第二部分两章写违背礼制的酒宴,两者同以“宾之初筵”一句起头,而所描述的喝酒场面却大相径庭,暴露出理想状态与现实境况的尖锐矛盾。第三部分为末章,是总结性的言辞,连用“不”、“勿”、“无”、“匪”、“矧敢”等表示否定义的词集中凸现否定意蕴。 各部分之间起承转合脉络极其分明。第二个印象是诗人的写作技巧非常高明。 诗人之意实在“刺”,前两章却用“美”为“刺”作映衬,使丑恶的事物在与美好的事物的对比中更显出其丑恶,欲抑先扬,跌宕有致。而诗人的“刺”即使是在最重要的第三、第四两章中,也并不剑拔弩张,疾言厉色,只是反覆直陈醉酒之态以为警诫,除了烂醉后手舞足蹈的姿势不惜重言之以外,“载号载呶”、“乱我笾豆”、“侧弁之俄”写醉汉吵吵嚷嚷、弄乱东西、衣冠不正,也都抓住了特征。 并且,诗人还善于通过“既醉而出,并受其福”之类的委婉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之类的戏谑语,来作“绵里针”式的点染。借形象说话,实招就是高招。 当然,笔者无意说此诗没有正面的说理成分,末章就主要是说理,但毕竟使读者对酗酒的害处深感悚惕的还是那些描写醉态的句子。诗人技巧上的高明之处,在具体的修辞上,也得到充分的表现,除了消极修辞外,积极修辞更是丰富多彩。 “左右秩秩”、“举醻逸逸”、“温温其恭”、“威仪反反”、“威仪幡幡”、“屡舞仙仙”、“威仪抑抑”、“威仪怭怭”、“屡舞?”、“屡舞傞傞”,这是叠字修辞格的运用,频度之高,在整部《诗经》中似乎也不多见,那种奇佳的摹态效果,令人叹服。“笾豆有楚,肴核维旅”、“既立之监,又佐之史”,则是非常标准的对偶修辞格。 “宾之初筵”、“其未醉止”、“曰既醉止”、“是曰既醉”等句都同章或隔章、邻章重复一次,是重复修辞格,而由其重复所产生的效应则不同。如上文所说“宾之初筵”的重复意在引出对比。 但“其未醉止”、“曰既醉止”的重复,则既与从“威仪反反”、“威仪幡幡”到“威仪抑抑”、“威仪怭怭”的递进紧扣,又有“其未醉止”一组重复与“曰既醉止”一组重复的两层对比,从中更可见出结构的精整。而“是曰既醉”的隔章重复,所起作用是将第三、第四这最重要的两章直接串联起来。 还有一种《诗经》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格——顶针,此诗也有两例,即“以洽百礼”之后接以“百礼即至”,“子孙其湛”之后接以“其湛曰乐”。这两个顶针修辞在同章中仅隔两句,相距很近,也是诗人为加重语气而作的刻意安排。 另外,“钟鼓既。 2.宾之初艳步履纤纤诗经·小雅——《宾之初筵》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肴核维旅。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 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龠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白礼。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 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宾之初筵,温闻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醉既止,威仪怭怭。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其俄,屡舞傞傞。 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 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宾之初筵》讽刺酒宴中饮酒无度而失礼败德的行为。饮酒为戒,是西周朝初建确定的政治教训,周公曾告诫周成王:无若殷王(纣)之迷乱,酗于酒德哉(《无逸》),《宾之初筵》虽未从治国大道上规劝饮酒失礼的行为,而着重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了酒醉前后的不同情态。一开始“宾之初筵,左右秩秩”,后来则“是曰既醉,不知其秩”,初筵是“温温其恭”,醉了又是“侧弁之俄,屡舞仙仙”。诗的描写,客观真实,并没有过分渲染和夸张,正是鲁迅所说的真正的讽刺:“非写实决不能成为真正的讽刺。”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3.【古今异义查询(或)(文理)】1或古义:①有的;有的人;有的事.《寡人之于国也》:“或百步而后止.”②有时.《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③又.《诗经·宾之初筵》:“既立之监,或佐之史.”④或者;或许.《冯婉贞》:“猱进鸷击,或能免乎?”⑤通“惑”,迷惑.《汉书·霍去病传》:“别从东道,或失道.”2或今义: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或许.或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亦单用“或”).或然.或则.某人,有的人:或告之曰.稍微:不可或缓.不可或忽.不可或缺.或者 3文理:古:文章的条理、构思 4今:文科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