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古诗中的美古诗是凝固的旋律,是智慧的乐章,是祖先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更是劳动人民用勤劳和睿智筑起的韵律长城. 古诗,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 古人,时有尽而智恒远,是爱的凝聚.古诗,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使在新世纪的今天也无处不在. 当你吃饭时,望着桌上香喷喷的饭菜,你可懂得这是“粒粒皆辛苦”的成果;当你熄了灯,仰望满天繁星闪烁时,你可体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 当你深情抚摸长辈们粗糙大手的时候,你可领悟这是“饱经风霜”的见证; 当你敬仰岁寒三友的风姿时,你可品味“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实真”的感受;当你…… 在我们的生活中,古诗到处可见,虽只有寥寥几行字,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古往今来,诵读古诗的人很多,但懂得欣赏、细细品味的人却不多.用心领会吧!古诗会引领你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畅览在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里,尽情遨游在智慧的海洋上,让你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品味古诗,来弘扬传统和古老的文化,让古诗丰富我们的生活,让中华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 2012年12月张博雅原创于北师大校园. 北京海淀区师大实验小学六年级:张博雅点评:作者熟练运用修辞,尤其是排比,增强了文章语言节奏和气势.文章语言凝练、丰富,带领读者走进了诗歌的美好世界.小作者也倡导大家一起来学习古诗,体会古诗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灵魂.。 2.中国古代诗歌之美飘荡千年的精灵不知于何时,你幽然出现不知于何处。你开始熠熠生辉,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带着先哲们的不朽之作,轻轻的靠近了我,不得不说是精灵,也许是在更远的时代,你便流行于民间。 但我真正认识你,便是在读《诗经》的时候,305首诗歌的确是一种文化,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之路。在战国七雄的争战中,你一度消沉。而等到战乱平息,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你便悄悄地带上了《离骚》上路,这对你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笔极为可欢的财富。因为《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直至今日,她还在闪闪发光,像黄金一样,不得不佩服你,因为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东西。而你独具慧眼早在四年前,就收容了《离骚》带着屈原的怨愤与不平,屈原沉入汨罗江。带我知道,就在他沉入水中的那一刻,分明有一个升腾的灵魂随你飘走。这些可谓民族文化大仓库中的先期珍品。你独具慧眼与《诗经》《离骚》携手,深味了民族的苦难,理解了屈原的怨愤。 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现在,我便拿着一本诗歌书,在细细品味。我从来不会认为它仅仅是诗歌而已,它不仅只是那几句是,还蕴涵了诗人的灵魂。时至今日,它们还在闪闪发光,我想如黄金一样,跳荡在“坎坎代檀”,声音里的“苦难”犹在耳边,“怨愤”随汨罗江水流转千万年,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可在数千年的沉淀中,你——传统诗歌文化的分量最重,包罗最全面。不仅表达出人民美好的向往还将文人那种柔弱的文人蕴于其中,实在不能不谈你是精灵,古怪亲近却又让人摸不透。但你这个精灵,不知怎么的,却便悄悄捎上,有一丝的犹豫,尽管你的囊中已是沉甸甸的了,还记得你在途经宋代的时候吗? 你一路风尘仆仆,到达宋朝时,包裹早已是满满的。但你仍旧不满足,腾云驾雾,来俯视苍生。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朝代,但最显眼的地方便是赤壁。于是,不辞辛苦,你来到了这里“一道天光射向赤壁,便产生了前后赤壁的千古绝唱。”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也许正是这道天光使你惊喜万分,像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一般。你在宋代的稍作停留,又收集了大包的诗歌而后又匆匆地踏上了征程。实在不得不说你是精灵,行得匆匆,却从未遗漏过哪一朝、那一代。恍若隔世,现在你悄悄地靠近了我们。 等到你启程之后,我们及现在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但你依旧前行。因为有了你,我国成了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的成就,灿烂辉煌;诗人词者,星光灿烂;诗的风格,艳若群芳!我心中的精灵啊,你如同岁月流里的白莲,愈加古老,就愈发清香!我心中的精灵啊,望你能够天长地久,将中华传统文化长久的传下去。 3.结合几首古诗谈谈中国古诗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古诗之美,首先体现在内容之美。 翻阅古诗名篇佳作,我们可以随处感受诗中蕴含的德操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心态之美。“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淑伦《塞上曲》),直抒报国之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表明清廉之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曲叙兄弟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婉述朋友之谊;“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蕴含人生之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表露悠然自得的心态……中国古诗之美,其次体现在形式之美。 中国古诗以中华特有的文字韵律,在世界诗坛上独领风骚,以诗人独具的品德才情,在文学殿堂里匠心独运。“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这是比喻之妙;“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这是比拟之巧;“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此乃对双关之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此乃对仗之工;“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此为炼字之效……阅读中国古诗,我们可以欣赏随处可见的无限风光,可以拾取美丽圆润的颗颗珍珠。 如春花之灿烂,似秋叶之静美。 4.关于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之美的文章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 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 所谓意境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图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 意境美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多方面的。 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将从古典诗词中人物之形象、事物之传神及用词之精妙,来浅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的认识。 李白、孟浩然、韦应物等 人为代表创作的山水诗,用自然清新、明艳清丽的语言描物写景,抒情表意,创作出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诗中有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澄明性灵境界。如李白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 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等。 事 实上,意境的创造决不仅限于此,意境美是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地说明了诗人追求意境的构思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艰苦的探索,若加工不足则失之 浅露,加工太过则失之雕琢。最高境界是一种不露痕迹的美,正如古代的绘画一样,所传达的是意境中的神韵之美。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 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字字平淡无奇而境界自出,其中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其妙处正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的美在神而不在 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这意境不仅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的人又是如此悠然自乐,尘 虑皆空,真令人流连忘返。 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人创作诗歌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理想,是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它从立意命题,内容形式上尽善尽美,追求个性与共性并重,微观与宏观统一,主体与客体交融,是浑然天成,自然和谐的审美境界。 总 的说来,意境是诗人和艺术家直觉和理解、情感和思维、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融,共处于兴奋状态下所获得的既能恰当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心意,又能巧妙地使之生发 延展的知觉表象,它只须抓住那些能唤起特定情感的自然特征,便能以一种洗练,含蓄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上的影响,使景物的特点和人的情怀自然地结合起 来,从而才能普遍引起人的喜悦或为之动容的情感,也就是美感。 5.中华诗词之美C 2. C 3.A 4.B张惠言编《词选》,用他的观点以读温庭筠的词,就把温庭筠的《菩萨蛮》看作是一组有组织地写成的咏怀诗。 他解释第一首道: 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 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1..否,对比关系 2.是 附: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1)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2)意境开阔,气势飞动.(3)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 3是 4否 5否 初服比喻原来的志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