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弃妇诗

1.唐代弃妇诗有哪些

诗经》中弃妇诗和疑似弃妇诗的篇目有11首,都曾在不同的文献中被称为弃妇诗,分别是:《召南·江有汜》、《邶风·柏舟》、《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小雅·白华》。

《召南·江有汜》女子遭遗弃后的哀诉男子被弃男子被弃 《邶风·柏舟》女子婚姻不幸妇人的怨词失宠、受侮的妇女的自诉之词女子自伤之词 《邶风·日月》女子婚姻不幸弃妇之词妇女对变心的丈夫的控诉怨妇诗 《邶风·终风》女子被戏弄之后的复杂心情怨女之词女子被戏弄 《邶风·谷风》弃妇诗弃妇自诉悲怨之情弃妇的自诉之词弃妇诗 《卫风·氓》弃妇诗弃妇诗弃妇的自诉之词弃妇诗 《王风·中谷有蓷》弃妇诗哀悯弃妇的诗弃妇之词弃妇诗 《郑风·遵大路》弃妇诗女人被情人抛弃似是弃妇诗 《小雅·我行其野》弃妇诗弃妇诗男子被弃返乡姻亲反目 《小雅·谷风》弃妇诗弃妇诗弃妇的自诉之词君臣关系恶化 《小雅·白华》弃妇诗申后被黜废后所作的怨愤之辞弃妇诗。

2.诗经中的弃妇诗一共有几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

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文学的范畴。 《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密,但妇女因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婚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惟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夫妻间发生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遭弃后的妇女生活更是非常悲惨。《诗经》中弃妇诗就是当时这种普遍社会问题的有力佐证。

《诗经》弃妇诗中弃妇形象生动、性格鲜明,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 一、弃妇诗的判别 《诗经》中弃妇诗和疑似弃妇诗的篇目有11首,都曾在不同的文献中被称为弃妇诗,分别是:《召南·江有汜》、《邶风·柏舟》、《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小雅·白华》。

要判别以上11首诗是否为弃妇诗,首先对弃妇诗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弃妇诗是抒写因婚姻破裂或丈夫变心而被抛弃的妇女的感受的诗歌。

这个定义要求弃妇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弃妇婚后被弃,二是弃妇离开夫家。这两个条件排除了描写婚前情郎变心离开女子和婚后妻子被丈夫冷落而没有离开夫家这两种情形的诗。

表1列出了褚斌杰、余冠英、沈泽宜、聂石樵四位先生的著作中对这11首诗的性质分析。从表1中可看出,对《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白华》5首诗,诸家都认为是弃妇诗,没有异议,对此笔者认同。

对于《邶风·柏舟》、《邶风·日月》、《邶风·终风》,诸家倾向也较一致,前两首女主人公婚后被冷落而没有离开夫家,是描写女子婚姻不幸的诗。后面一首描写女子被调戏之后的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故不是弃妇诗。

对于《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诸家出现异议,笔者觉得是因为诗中行文的口吻没有弃妇诗中应该有的女子委婉哀怨、带有阴柔感觉的特征,而是直接斥责对方,因此不像描写弃妇。故而笔者认为这两首诗不是弃妇诗。

对于《召南·江有汜》,分歧也较大,无论认为是描写女子被弃还是描写男子伤其心上人所嫁非己都可以说通,本文不再做考证,但就本文给弃妇诗的定义,此诗即使是描写女子被弃,也是抒发女子见到心上人变心娶了其他女子而没有娶自己的悲怒之情。因此不能算作弃妇诗。

表1四位先生对此11首诗的性质分析 褚斌杰余冠英沈泽宜聂石樵 《召南·江有汜》女子遭遗弃后的哀诉男子被弃男子被弃 《邶风·柏舟》女子婚姻不幸妇人的怨词失宠、受侮的妇女的自诉之词女子自伤之词 《邶风·日月》女子婚姻不幸弃妇之词妇女对变心的丈夫的控诉怨妇诗 《邶风·终风》女子被戏弄之后的复杂心情怨女之词女子被戏弄 《邶风·谷风》弃妇诗弃妇自诉悲怨之情弃妇的自诉之词弃妇诗 《卫风·氓》弃妇诗弃妇诗弃妇的自诉之词弃妇诗 《王风·中谷有蓷》弃妇诗哀悯弃妇的诗弃妇之词弃妇诗 《郑风·遵大路》弃妇诗女人被情人抛弃似是弃妇诗 《小雅·我行其野》弃妇诗弃妇诗男子被弃返乡姻亲反目 《小雅·谷风》弃妇诗弃妇诗弃妇的自诉之词君臣关系恶化 《小雅·白华》弃妇诗申后被黜废后所作的怨愤之辞弃妇诗 因此笔者归纳的弃妇诗有:《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白华》。然而,《小雅·白华》是申后被黜废后所作的怨愤之辞,申后被废当属弃妇,但因其地位高贵,对分析弃妇形象没有普遍意义,故本文不作分析。

二、弃妇的形象分析 (一)《邶风·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又带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勤劳善良的。

在夫家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她能与丈夫同心同德、共创家业(“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在持家和睦邻等方面尽心尽力(“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女主人公是温柔多情的。这首。

3.唐代弃妇诗有哪些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解】: 1、凝妆:盛妆。

2、悔教:悔使。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注解】: 1、燕: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当年是戍边之地。 2、秦:今陕西一带,系征夫们的家乡,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罗帏:丝织的帘帐。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注解】: 1、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2、贾:商人。 3、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4.弃妇诗及鉴赏

弃妇诗 [魏晋]曹植 石榴植前庭。

绿叶摇缥青。 丹华灼烈烈。

璀彩有光荣。 光荣晔流离。

可以戏淑灵。 有鸟飞来集。

拊翼以悲鸣。 悲鸣夫何为。

丹华实不成。 拊心长叹息。

无子当归宁。 有子月经天。

无子若流星。 天月相终始。

流星没无精。 栖迟失所宜。

下与瓦石幷。 忧怀从中来。

叹息通鸡鸣。 反侧不能寐。

逍遥于前庭。 踟蹰还入房。

肃肃帷幕声。 搴帷更摄带。

抚节弹鸣筝。 慷慨有余音。

要妙悲且清。 收泪长叹息。

何以负神灵。 招摇待霜露。

何必春夏成。 晚获为良实。

愿君且安宁。 讲的是平虏将军刘勋妻王宋无子被出的事,与曹丕的《代刘勋出妻王氏作》的背景相同,是其前期的作品。

而这一作品写于曹植还是贵公子的身份下,与其后期弃妇诗或明或暗的自比不同,是一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反映。 曹植的诗歌,一般皆以建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曹植正值年少气盛之际,以洋溢的才华令人侧目。这个时期的曹植,过的是富贵无忧的贵公子生活,诗歌里也就充满着少年人的雄心壮志及趾高气扬的意味,可以《白马篇》为代表。

而后期所作诗歌多倾向于感伤哀怨一类,而以弃妇自比更是其诗歌的特色之一。 产生这种变化是与曹植的生活环境相关的。

曹操辞世之后,曹丕继位称帝。曹植满腔抱负无处施展,而手足胞兄对自己处处防范,不禁令曹植心灰意冷。

这种诗风的转变实为被压制受监视的结果。 对于建功立业曹植是什么想法呢?在《薤露行》中早已透露,“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迳寸翰,流藻垂华芬。” 诗中可以读出其既有像“孔氏”删订《诗经》和《尚书》一样建功立业的渴望,同时似乎还有着一种怀才不遇的自伤。

而早在给杨德祖德信中早就表示了“吾虽薄德,位为藩候,尤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功绩,词赋为君子哉!”可见他自信的把立功放在了首位。(《与杨德祖书》)。

曹植作《与杨德祖书》时是二十五岁,假设他写这首《薤露行》是在明帝太和初年而不是更晚,那么也才过去十一二年。“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恍若隔世一般。

他仍然坚信自己有王佐之才,他仍然抱着“展功勤”的一丝希望,但他也很清楚,一切的努力终将枉然。年轻时所不屑的“以翰墨为功绩,词赋为君子”和不得已而为之的“成一家之言”,现在成了他生活上的唯一慰藉和希望。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初看还有些豪迈,但如果联想曹植早年的志向以及到晚年还孜孜以求的“功勤”,细细品味起来,其中应有说不尽的辛酸。 怀着这种渴望着建功立业的抱负却一直都受压抑无法实现,热情冷却后化成一种自伤。

以弃妇自比,将满腔哀怨寄托在和他具备相同情感的怨妇的愁苦里。而曹植的系列弃妇诗中,那些怨女弃妇始终不懈自己的忠诚,恰如曹植对当权者的期待和幻想,而这种幻想和期待却一再的破灭。

《七哀》是其弃妇诗的杰出代表。开头两句用的是托物起兴的手法。

皎洁的明月照着高楼,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着,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接着曹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牵引出怨妇幽幽地叙述悲苦的身世,这同时也是曹植牵动了对自己崎岖境遇的感慨。

从明月撩动心事到引述内心苦闷,曹植写得流畅自然,不着痕迹。 而这也正是曹植真实生活环境和心里情境的展示。

曹植与曹丕的君臣关系,就彷佛那个时代全心托靠男性的女子,一朝被夫君离弃,那就是没了依傍的怨妇,失去生存的价值以及生命的重心。“清路尘”与“浊水泥”本来就是同一物,浮时为“尘”,沉时便成“泥”。

“浮沉各异势”,指的就是“尘”、“泥”因势而成异物,诗人以此比喻曹丕、曹植兄弟本为骨肉一体,因势而异,一为天子,一为臣下,枯荣也就不同。在这里,诗人仍以夫妇喻君臣,希望曹丕能念骨肉之情,不要随意将自己遗弃。

魏晋南北朝是个文人自行自觉的时代,曹丕的反省在于对文体的辨析,而曹植的醒觉,则表现在中国语言文字特色的反省和把握上。 在曹植的诗作里,已逐渐注意诗歌的对偶、铺排和雕饰。

《七哀》用韵谐和,用清尘、浊泥作为浮沉异势的两相比照,使得全诗的情感愈加曲折凄婉、含蓄意深。既有《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同时也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这正是钟嵘《诗品》称其“情兼雅怨”之因。

我们再来看一首曹植的《弃妇诗》,讲的是平虏将军刘勋妻王宋无子被出的事,与曹丕的《代刘勋出妻王氏作》的背景相同,是其前期的作品。而这一作品写于曹植还是贵公子的身份下,与其后期弃妇诗或明或暗的自比不同,是一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反映。

曹植另一首比较出色的《种葛篇》以“种葛”命题,所写也是思夫之辞。诗歌以“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起兴,用以比喻初婚夫妇的恩爱之深。

而《诗经·王风》中的《葛藟》首章写到“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曹植暗用兄弟离散问题的典故,比喻兄弟阻隔,意在表示曹丕对他的遗弃,已无骨肉情意可言。而此诗歌的意义在于借用《诗经》中。

5.描写弃妇的诗句

)《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修矣。

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