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置自己与死地而后生”的诗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朝代:唐 作者:刘禹锡 译文: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朝代:宋 作者:陆游 译文: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题西林壁》 朝代:宋 作者:苏轼 译文: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4、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出处:《杂诗》 朝代:唐 作者:无名氏 译文: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处:《题西林壁》 朝代:宋 作者:苏轼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2.有关去世的诗句有哪些1.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二首》宋代 陆游 释义: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2.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李白墓》唐代 白居易 释义:在采石江边,无边的野草围绕坟地,远接白云。 3.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绿衣》先秦 佚名 释义: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4.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 苏轼 释义: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5.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野有死麕》先秦 佚名 释义:一头死鹿在荒野,白茅缕缕将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荡,小伙追着来调笑。 6.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华山畿·君既为侬死》南北朝 佚名 释义:你既然已经为了我死,我独自一人又怎会苟活? 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代 文天祥 释义: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 李商隐 释义: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9.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蜀道难》唐代 李白 释义: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10.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唐代 李贺 释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3.与生死有关的诗句中古: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中今:白天,我在河上漂浮的棺材竟拼凑成目前的桥梁或婚娶之船。 我的白骨累累是水面上人类残剩的屋顶。 ——海子 外今: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树 外古:死即睡眠, 它不过如此! 倘若一眠能了结心灵之苦楚与肉体之百患, 那么, 此结局是可盼的! 死去, 睡去。 但在睡眠中可能有梦, 啊, 这就是个阻碍: 当我们摆脱了此垂死之皮囊, 在死之长眠中会有何梦来临? 它令我们踌躇, 使我们心甘情愿的承受长年之灾, 否则谁肯容忍人间之百般折磨, 如暴君之政、骄者之傲、失恋之痛、法章之慢、贪官之侮、或庸民之辱, 假如他能简单的一刃了之? 还有谁会肯去做牛做马, 终生疲於操劳, 默默的忍受其苦其难, 而不远走高飞, 飘於渺茫之境, 倘若他不是因恐惧身后之事而使他犹豫不前? 此境乃无人知晓之邦, 自古无返者。 ——莎士比亚。 4.古代有关生死观的诗句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注释】 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⑦汗青:史册。 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5.哪里有关于“生与死”的古诗关于“生与死”古诗有: 1、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魏晋·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 2、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唐·李贺《官街鼓》 3、宾阶绿钱满,客位紫苔生。谁当九原上,郁郁望佳城。 ——南北朝·沈约《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 1.《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晚年六十三岁的作品,写后两月后逝世了。诗人假设自己死后亲友的情况,既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也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 2.《官街鼓》,主旨却在惊痛时光的流逝。时间,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诗人刻画了官街鼓的鼓声这一艺术形象,把无形变成了有形,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读者感触到了时光这一无限存在的事物。官街鼓是时间的象征,那贯穿始终的鼓点,正像是时光永不留驻的脚步声。 3.《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先帝之子,当今皇弟,身为豫章王的丞相,贵极人臣,可以想见生前府第如何车马填堙,门庭若市,显赫至极!然而一旦谢弃人世,就连冬至这样的大节,也绝无友朋门生故吏前往其门问候慰藉亲属,又何其冷落寂寞。沈约在拜谒萧嶷世子子廉后,于车中作此诗,感叹世态炎凉,讥讽那帮趋炎附势的小人。 6.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一样意思的诗句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北宋文学家张载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魏征: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孔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亡,治而不忘乱” 魏绛:“‘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周文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