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古诗中“酒”的诗句的积累和理解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对酒行 李白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东鲁门泛舟其一 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荆门浮舟望蜀江 李白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行路难三首】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烂草, 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 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 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客中行】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古诗中的酒文化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觥筹交错之际,举觞称贺之时,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君子有酒,旨且多"。 东晋诗人陶渊明之前,酒中虽然已经积淀了若干情感因子,仍然只是作为创作素材之一种被吟咏入诗。荆轲谋刺秦王,酒酣辞行而歌《易水》;刘邦甫定天下,宴饮既醉而唱《大风》;曹操鏖兵赤壁,把酒横槊而赋《歌行》,秦汉时期,酒只是激发情绪而已。 直至魏晋时代阮籍、嵇康,“也还是酒是酒,诗自诗”,两者之间并没有显示出必然的内在联系。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中古清高自洁的大诗人。在其现存174篇诗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既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 这个传统,是从陶渊明“寄酒为迹”开始的,对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心灵感受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吟酒诗作产生过极为深远的潜在影响。 饮酒诗(之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我参考的是: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长久为人们所传诵。 它不仅是中国古今诗歌的高峰,在唐诗中也体现了很多的民族文化。我觉得其中最出条而吸引人的就是酒文化了。 唐代诗人多嗜酒,杜就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而酒仙李白更是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 说到酒,首先就要提到新丰酒。 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诗人们常常以此来代表豪纵风流的气魄。王维在《少年行》中就写道:“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而增色。再者,传说古时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始醒,于是又有了中山浆。 同现代人一样,古人也喝白酒,以及西域盛产的葡萄酒,而诗人皮日休在《春夕酒醒》中还提到过一种酃禄酒,据说是湘东酃县的酃水能酿出一种美酒,此酒酒气扑鼻,香味历时不散,因此得名。还有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而成的,带有醇浓的香味和金黄色如琥珀般的光艳,难怪李白喝过后要“不知何处是他乡了”。 喝酒、品酒,自然少不了酒器,唐诗中多把那些精致的酒器称为金樽,而事实上酒器的品种实在是种类繁多。最朴实的是葫芦,古诗文习称瓢。 今人所知的比如白玉杯、白玉碗、白玉壶、琉璃锺能在品酒时衬托出酒的色泽,相传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犹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可谓白玉杯中的精品。李白在《襄阳歌》中也提到了很多酒器,如鸬鹚勺,这是一种形如长颈水鸟鸬鹚的长柄酒勺,还提到了形状和颜色像鹦鹉嘴的螺壳制成的鹦鹉杯及金雷等等。 古代还有一种叫金屈卮的名贵酒器,用它敬酒,可以表示对人的尊重。 古人饮酒还有一些与今人不同的说法。 比如,他们把饯别之酒称为别筵,把劝酒称为催,把酒肆称为旗亭,还有粕醅是指重酿而未过滤过的。 4.古诗文中的酒渔家傲 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江城子 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渔家傲 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描写酒的诗句 《问刘十九》白居易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新丰主人 储光羲 新丰主人新酒熟, 旧客还归旧堂宿。 满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轩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 东家少女解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 梦中疑是洛阳城。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 摘来沽酒君肯否?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高适 相逢旅馆意多违, 暮雪初晴候燕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 薄暮途遥归不归?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晨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重经巴丘 张继 昔年高接李膺欢, 日泛仙舟醉碧澜。 诗句乱随青草落, 酒肠俱逐酒庭宽。 浮生聚散云相似, 往事冥微梦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 秋风回首泪阑干。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皎然 九日山僧院, 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 谁解助茶香。 曹操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中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逢知己千杯少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亏天.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5.古诗中的酒文化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饮酒诗(之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当人生不得志的时候,愁肠满腹,忧心忡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坐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孔融),"行觞奏悲歌,永夜系白日"(徐干),"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身世酒杯中"的辛弃疾"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过着"寄酒为迹"的生活,当报国无门的时候则"人间路窄酒杯宽"。无论"把酒问桑麻"(孟浩然),还是"把酒问青天"(苏轼),或是"煮酒论英雄"(曹孟德),诗人们寄托于酒的情意总是难以言表的。李白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况且"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劝君为我倾耳听”。陶渊明的"酒中有深味","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元好问)。李白"举杯邀明月",苏轼"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则又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友朋会聚时"诗酒相酬",一人独饮时"飞觞邀月",苏东坡"酒酣胸胆尚开张",而怀素则"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钱起)。那"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感觉让诗人们抒发了"共将诗酒趁年华"的才情,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酒朋诗侣"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寄托。酒助诗兴,酝酿了无数优秀诗人的诗篇,同时诗人们也丰富了中国的酒文化。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6、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9、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豕。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3、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关于李白诗歌中酒意象的研究有哪些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不同时期不同诗歌,李白的诗中“酒”蕴含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如《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表现的是一种洒脱,一种自由、随意的生活。 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现出了一种思念、孤独之感。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也表现出那么一点思乡之情。 7.研究性学习:古诗词中的酒文化何谓中国古诗词中的酒文化?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 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就像是一对姐妹花,彼此依托,相互映衬。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觥筹交错之际,举觞称贺之时,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东晋诗人陶渊明之前,酒中已经积淀了若干情感因子,只是作为创作素材之一种被吟咏入诗。 荆轲谋刺秦王,酒酣辞行而歌《易水》;刘邦甫定天下,宴饮既醉而唱《大风》;曹操鏖兵赤壁,把酒横槊而赋《歌行》,秦汉时期,酒只是激发情绪而已。直至魏晋时代阮籍、嵇康,“也还是酒是酒,诗自诗”,两者之间没有显示必然的内在联系。 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陶渊明清高自洁的大诗人。 在其现存174篇诗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这个传统,是从陶渊明“寄酒为迹”开始的,对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心灵感受,及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吟酒诗作产生深远的潜在影响。 陶渊明饮酒诗(之十四):“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他的饮酒诗主要表现自己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乐趣,称颂从酒中品到的“深味”。这个“深味”,就是“渐近自然”的人性自由。 所谓“寄酒为迹”,即借诗酒寄意遣怀,抗衡浊世,求得自身人格的清高与自为。他的咏酒诗,首开风气,为后人树立了酒徒、隐士、诗人“三位一体”的风范,对后世文人的饮酒生活和吟酒作诗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魏晋之后的隋唐,史称“盛世之治”,既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诗文学的全盛时期。唐代诗人以其开阔的胸襟,宏伟的气魄,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转而讴歌“盛唐气象”。 既有心神的澄静,复具人性的高扬,活泼欢畅,饱满健举,创造出一种唐人特有的诗酒浪漫情调,使酒文化在这座古代诗歌的颠峰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著名的饮酒诗人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据统计,李白现存诗文1050首,与酒有关的有170首,占总数16%左右;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与酒有关的约300首,占21%;而在《唐诗三百首》选本中,明确提到酒的诗有46首,占15%。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曾多次隐居学道,野山深林之中,“倾事幽酌,顾影还独尽”,这时他往往乐于独斟自饮,飘然来去。 如要寻酒友,凡夫俗子是不得入座的。“幽人”,想必是一位与之气味相投,仙风道气的高士。 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看,李白确实得到了陶渊明“任真”的嫡传。杜甫《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呜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后寓居四川近十年。 他的咏酒诗写实的成分居多。蜀中酿酒素有传统,青城山道士秘酿尤为著名,今日还留传其名酿“洞天乳酒”。 杜甫受酒后,与邻翁、渔父等乡老朋友分享,一面下棋消遣,一面品尝美酒,其田园乐趣于此可见。 宋代的苏东坡的饮酒诗中,“破愁解闷”之外,还增添了无限野趣与友情。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朝曦迎客艳重岗,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不杯当属水仙王。” 苏轼并不擅饮,但颇好置酒招客,本诗所描写的就是这种情景,他曾说:“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又为后世文人,开启了新一流酒风。 苏东坡且知酒、酿酒,著有《东坡酒经》专书,以及咏“竹叶酒”、“洞庭春”、“真一酒”、“蜜酒”、“桂酒”、“松花酒”等诗作,都可以直视为酿酒史料,留给我们一份珍贵的酒文化遗产。 中国酒道之精髓:“既醉以酒,既饱以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指明中国酒文化的魂灵“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诗人的笔下,对酒多有赞誉:酒为古人情感的载体,在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当人生不得志的时候,愁肠满腹,忧心忡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坐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孔融);“行觞奏悲歌,永夜系白日”(徐干);“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身世酒杯中"的辛弃疾“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过着“寄酒为迹"的生活,当报国无门的时候则人间路。 8.诗歌中的酒,生活中的酒酒与诗歌: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 “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尔而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 (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 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 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 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 “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 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 “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 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洒的精神: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 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 “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 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 这种“至人” 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与官司人、商人、匠人、农人相比,文人似乎和酒更有缘分。 一是文人多嗜酒。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酒后吟诗作文,每有佳句华章。 饮酒本身,也往往成为创作素材。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页页都散发出酒香。 李白和杜甫,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都终生嗜酒。李白自称“酒仙”,杜甫因有一句“性豪业嗜酒”,被郭沫若先生谥之为“酒豪”。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 (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 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郭老还煞费苦心地统计出,在他们现存的诗作中,言及酒的,李占17%,杜占21%。 这就使我们想到,假设没有酒,李杜的诗歌一定会少了许多韵味,我们今天读到的《李太白集》、《杜工部集》,也一定会薄了许多。 二是文人饮酒特别讲究那个饮的过程,特别讲究饮酒过程中的那套繁文缛节。 于是,便要制定颇为严刻的觞政,便要舞弄花样百出的酒令。那酒令,可不是好玩的,是对人的聪明才情、知识水平、文学修养和应变能力的严峻考验;没有满腹诗书和机敏睿智,是要临场出丑的。 文人们硬是把这一套玩出美妙的极至,硬是把经史百家、诗文词曲、歌谣谚语、典故对联等等文化内容,都有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令中去了。于是,酒宴始终,便充溢着浓浓的而又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