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岁月

1.诗经,岁月静好,与子偕老

“岁月静好,与子偕老”出自诗经的《国风·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而“岁月静好”出自后人的改写:即胡兰成的名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意思是生活平安宁静为好,现在安定健康为佳。 全诗: 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译文: 女说公鸡已打鸣,男说天色尚未明。你快起来看天空,启明星儿亮晶晶。

鸟儿空中正飞翔,射些鸭雁给你尝。 射中鸭雁拿回家,做成菜肴味道香。

就着美味来饮酒,恩爱生活百年长。你弹琴来我鼓瑟,夫妻安好心欢畅。

知你对我真关怀,送你杂佩表我爱。知你对我多温柔,送你杂佩表我情。

知你对我情义深,送你杂佩表我心。 。

2.哪位知道诗歌《岁月》的作者国风的介绍

国风是一位知名诗人,才华横溢。

此外,关于描写“岁月”的诗词,刚好刚才读到另外一首当代诗坛名家诗人写的唯美古诗词名篇名言名句之一如下供参考:

岁月

文/李者也

古今天地之悠悠,逝水不尽春与秋。

何人运其利之刃,将我壮志一揽收?

何人挥其巨之毫,将我锐气一笔勾?

何人动其诡之手,将我青春暗中偷?

何人施其魔之法,将我容颜沧桑修?

岁月如海无际涯,风雨人生一扁舟。

作者:李者也,豪放派爱国诗人、山水诗人,当代“古诗复兴运动”的致力者之一。“李者也”取自“之乎者也”的后二字,原名李华振,男,汉族,生于安徽、长于河南、学于湖北,曾工作于浙江、湖北、天津等地,高校、企业、机关都曾经历过,数十年多变的人生阅历、豪迈的山河之旅、不息的求索笔耕,只为写作古诗而生。主要作品有古诗集《诗裔山河录》(收录所写3000首古诗)、“新边塞体”诗集《不许山河换界碑》(收录所写260首古诗)、励志诗集《既生我》(收录所写150首诗)、人生感悟诗集《今生且》(收录所写220首诗)、情感诗集《风不误桃》(收录所写200首诗)、归隐诗集《且趁》(收录所写200首诗)等。

3.岁月静好出自哪里

出自《诗经·国风·郑风》中的《女曰鸡鸣》,原句是“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最近看一本闲书《后宫甄嬛传》,其中有句话使我感动良久。“琴瑟在御,岁月静好”

原出自《诗经·国风·郑风》。本句是:“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琴瑟琴瑟,天生一对,琴声细腻悠长,瑟音浑厚空旷,谓之琴瑟和谐。

琴瑟琴瑟,琴不离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可见古人由琴瑟而出的生死相守的誓言。

近代也有胡兰成,他对张爱玲说“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尽管四年后他们劳燕分飞,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年他们签订终生时,必定也是爱到情深意浓,必定也是希望偕白头到终老,必定也是满心欢欣,只是世事难料而已。

无论它出自哪里,且无论结果如何,每每读到仍生出一股淡然与温情。

岁月静好,日子淡淡。

于这份淡然中凝视一切。

幸福的容易,在它存乎日常。只要有心,俯拾皆是。彼此珍惜,便可岁月静好。

粗茶淡饭有朴素的甜蜜,山珍海味也有精致的美好。贵乎在心。

这便是情感的皈依,是忆念不忘的分分秒秒,最平凡的,也最真实。

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如果,能有人像叶芝一般对你说出这样的誓言: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人生须臾、荣枯无常”,但我知道, 纵然粗制草创,纹饰简陋,那鸡鸣声中是热乎乎的真实的幸福。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4.但愿人长久,岁月共婵娟 所对应的诗经是什么

但愿人长久,岁月共婵娟 所对应的出处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作品原文:‍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句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作品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5.岁月静好,越

是诗句,出自《诗经·国风·郑风》中的《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释义:

女说公鸡已打鸣,男说天色尚未明。你快起来看天空,启明星儿亮晶晶。鸟儿空中正飞翔,射些鸭雁给你尝。

射中鸭雁拿回家,做成菜肴味道香。就着美味来饮酒,恩爱生活百年长。你弹琴来我鼓瑟,夫妻安好心欢畅。

知你对我真关怀,送你杂佩表我爱。知你对我多温柔,送你杂佩表我情。知你对我情义深,送你杂佩表我心。

《女曰鸡鸣》那个年纪的岁月静好,可不是山青水明幽静静。那时候的“静好”,该是热热闹闹的。少年游侠,意气风发,纵马佩剑,豪饮一杯与君同醉。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岁月静好”的意象,大概可以有三个来源,可以是宁静、恬淡的佛系生活态度,可以是对生活中一丝细微的美的专注,也可以是饱经磨难后远离利欲争斗、与人生和谐相处的觉悟。

扩展资料:

《国风·郑风·女曰鸡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多数认为这是赞美青年夫妇和睦的生活、诚笃的感情和美好的人生心愿的诗。

全诗三章,每章六句。此诗是一首极富情趣的对话体诗,通过夫妻对话的形式,表现了和睦的家庭生活以及夫妻间真挚的爱情。对话由短而长,节奏由慢而快,情感由平静而热烈,人物个性也由隐约而鲜明。

6.诗歌《岁月》采用的主要艺术方法是什么

诗歌的写作方法 作诗有法,但无定法。

诗歌创作的过程可划分为“发现”——“构思”——“表达”三个步骤。我们只有深入生活,用心观察和体味,才能在平凡的世界里发现诗意。

发现诗意只是诗歌创作最初的阶段,接下来我们要仔细谋划和构思诗歌的篇章结构,将散漫的诗情集中起来。诗歌创作的最后阶段是表达,也就是将诗情语言化的过程。

概括起来,诗歌写作应该掌握的基本要求是: (一)、注意观察生活,敏锐捕捉瞬间感受和体验。 “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这是诗人何其芳在《生活是多么广阔》里写下的诗句。

可以说,是生活的宽广博大和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细致观察触发了何其芳蓬勃的创作灵感。如海洋般广阔的生活不仅处处有快乐和宝藏,而且处处充满了诗情和诗意。

不过,这诗情诗意只有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才能发现,只有异常敏锐的心灵才能捕捉。诗人艾青说:“生活实践是诗人在经验世界里的扩展,诗人必须在生活实践里汲取创作的源泉,把每个日子都活动在人世间的悲、喜、苦、乐、憎、爱、忧愁与愤懑里,将全部的情感都在生活里发酵,酝酿,才能从心的最深处,流出无比芬芳与浓烈的美酒。”

很显然,艾青把生活实践看作诗歌创作重要的源泉。当然,对于诗歌创作来说,“生活”的含义应该是广义上的,不仅包括社会实践,而且包括内心生活,二者的配合才构成了诗人的全部生活内容。

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敏锐地捕捉瞬间的感受和体验,及时将它积淀在思维的信息库中,以备日后的诗歌构思和诗歌创作之用。藏克家《歇午工》写道:“睡着了,/铺一面大地,/盖一身太阳,/头枕着一条疏淡的树荫” ,可以说,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厚积累,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来的。

(二)、注重灵感的培育和意象的提炼 古今中外,人们对于创作灵感的解释是很多的。柏拉图认为灵感是附着在诗人身上的神力,苏格拉底把灵感解释为诗人天生特有的禀赋。

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灵感有两个重要的特征:第一,它是突如其来的;第二,它是不由自主的。对于诗歌创作来说,灵感的意义是非凡的,灵感的作用是巨大的,正如艾青所说:“灵感是诗人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无比调协、无比欢快的遇合;是诗人对于事物的禁闭的门的偶然的开启。”

“灵感是诗的受孕。” 灵感尽管很重要,但它并不能轻易获得,只有长期积累才可以偶尔得之。

所以,诗歌创作要注意灵感的培育,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锤炼诗思,集聚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只有做到了这些,诗歌灵感才会在我们的创作活动中不期而至。 同时,还要重视对诗歌意象的采撷与提炼。

诗情表达必须借助典型的意象,而典型意象的得来必须依靠我们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春夏秋冬,时序更替,天南地北,空间转换,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空间中,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各自不同,我们对于世界的感受和理解也迥然有别,优秀的诗人都善于在不同的时空里提取独特的意象,把自己对于世界与自我的独特认识与理解用语言来物化。

比如诗人李金发,从1919年(当时他年仅19岁)起开始离开祖国,到法国求学长达5年,出于对异域生存的深刻理解,他择取了许多独具个性的意象来写自己的生命境遇,他以“弃妇”隐喻自己卑微的人生地位,以“寒夜”来写周围的环境,以“可死的生物”交代自己孤苦的灵魂,等等。对意象的诗化采撷和精心提炼,使李金发的诗歌达到了很高水平,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

(三)、以超常化的语言构造来呈现意象 意象在诗歌中的呈现需要借助超常化的语言,一般来说,呈现意象的语言方式包括下列几种情形: 1,动词精选 对于诗意呈现来说,动态的意象比静态意象作用更大,它能使诗歌更显得情绪流溢,力度扩张,意蕴生动,充满饱满的内在张力。动态意象还能抓攫住读者的阅读视线,撩发他们丰富的审美联想与想象。

一个恰切的动词会让诗歌意象变得灵动鲜活,从而使整首诗歌的艺术水准跃升到更高层次。如陈敬容的《哲人与猫》:“雨锁住了黄昏的窗,/让白日静静凋残吧” ,“锁”这个动词形象地点化了大雨的滂沱和给人的心灵造成的阴影,白日因这雨的紧“锁”而静静凋残;藏克家的《难民》:“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溶”字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夜幕慢慢降临的情形;还有“浓云把闷气写在天上。”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写”与“扣”也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

2,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诗歌作品中是相当平常的现象。诗歌中的词类活用一般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相互的词性转换,通过活用,扩大了现代汉语词汇的意义空间,充分挖掘了词语的表达潜能,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表现力。

“田亩已荒芜了——/狼藉着犁翻了的土地” ,“请停下来,停下你疲劳的奔波” ,“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胧” ,“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满了这么多的芬芳” ,其中“狼藉”、“奔波”、“朦胧”、“芬芳”都属于词类活用,表意效果很明显。 3,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一语双关,这也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我们知道,古诗中常用自然之“丝”来表达心理之“思。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