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高中唐诗宋词选读中的典故

1.唐诗宋词中最常用的典故

一、nbsp;别离之情1.nbsp;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nbsp;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nbsp;等。nbsp;2.nbsp;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nbsp;3.nbsp;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nbsp;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nbsp;《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nbsp;4.nbsp;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nbsp;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nbsp;情。

nbsp;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nbsp;1.nbsp;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nbsp;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nbsp;2.nbsp;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nbsp;西楼”nbsp;。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nbsp;3.nbsp;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nbsp;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nbsp;长,雁山瓯海土生香。

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nbsp;4.nbsp;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nbsp;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nbsp;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nbsp;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nbsp;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nbsp;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nbsp;1.nbsp;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nbsp;2.nbsp;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nbsp;3.nbsp;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nbsp;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

2.唐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1)斑竹 湘把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 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 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采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的代称。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8)登高 重阳有登高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 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

(10)杜康 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里的全部古诗

必修一1 沁园春 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

必修二2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必修三(无) 必修四4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5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7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8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9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必修五(无) 唐诗宋词选读 第一部分 唐诗11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4.中国诗词常用的典故什么

60。

方家:典出《庄子•秋水篇》,原 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 项技术的专家。 61。

等身: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 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62。

西席: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63。

心许: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 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64。

三味: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 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65。

洗耳: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 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 听、恭听。 斧正:典出《庄子•徐无鬼》,指 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66。 抱璞:典出《韩非子•和氏》,比 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67。 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比喻获取不应得的利益。

68。 射影: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 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69。 掣时:典出《吕氏春秋•具备》, 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70。 青鸟: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 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 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南 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 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 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青鸟在此已成为 传书的信使。 71。

雷同:典出《礼记•曲礼上》,相 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72。

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 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73。

城府:典出《宋史•傅尧俞传》, 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4。

借光:典出《战国策•秦策》,向 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75。

物色:典出《后汉书•严光传》, 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76。

不才:典出《庄子•山木篇》,自 谦没有才能。 77。

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 人的心。 80•捉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 比喻代人写文章。

81。 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 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 住宿。

82。 润色:典出《论语•宪问》,比喻 对文稿细加修饰。

83。 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84。 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 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 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 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 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85。

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 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 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 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 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 信,岂上望夫台。”

86。 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 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 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 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 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白《送友人》: “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87。

问鼎: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 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 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 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以“问鼎”喻 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 帝畏而恶之。”

今常以喻谋求夺得。 例:这 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 会。

88。 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 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 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后以喻为国忘家。

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 丨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 89。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 i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 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 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 丨故,千村落寥。

何曰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 |清河洛。” 90。

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 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 固定不动。 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 |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 |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

后 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 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5.唐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1)斑竹 湘把竹。

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 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 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5)采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6)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的代称。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8)登高 重阳有登高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 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0)杜康 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