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谁的诗经好

1.目前谁的诗经译注最好

最好是程俊英的《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注释,有白话翻译,有收藏价值。程俊英先生对自己《诗经译注》并不很满意,因为诗是不可译的,翻译诗歌意思容易传达,韵味却会丧失殆尽。

想要深入研究,最好是程俊英、蒋见元的《诗经注析》,中华书局。有非常详细的注释,没有白话翻译。这个版本被收入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很有价值。

比较常见的版本还有周振甫的《诗经译注》,中华书局。个人认为比较而言,程俊英的版本更好。

另外还有高亨的《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这本书的意识形态性较强,建议算了。

2.哪个版本的诗经比较好

《诗经》我推荐中华书局的《诗经注析》,内面有字音,音韵辨析,分章断句,运用现代的新型思想进行赏析,大胆抛掉了古代大多数简单的“美刺”等伦理教化似的观点,这是十分好的,所以诗经版本尤其注意,因为古代很多版本对诗经的分析十分牵强,例如《关雎》硬是被毛氏(古代最权威的诗经解本)说成是“美后妃之德”,这样的观点你能接受么?例外《诗经注析》也能合理吸收古代诗经赏析的经典观点,每篇开头有一个主题的介绍,使读者对诗经篇目大致有个总体的把握,还有一些故事或是背景的介绍,但排版是繁体右排本的。共两本,价格有些贵,大概60左右吧。

例外上海古籍出版社本是中华书局的一个分支,后来分立出来的,它的诗经基本是参照中华书局的,却大肆删减,采用现代白话体,适合只想随便看看的。

万卷出版社的《诗经》注音很好,比较麻烦的字都直接在字上面注音,字体很突出,版本质量居中,价格很经济。18元

其他版本我也翻过一些,觉得论质量上乘皆不如中华书局的《诗经注析》,论经济实用价值又不如万卷出版社的《诗经》。

3.诗经的哪几篇很出名

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桃夭(逃之夭夭,灼灼其华)

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邶风·绿衣(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卫风·硕人(美目盼兮,巧笑倩兮)

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谁诠释诗经是最好的

现在的注本比较好的几个有:高亨的《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袁梅的《诗经译注》(齐鲁书社)

金启华的《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

《诗经》的选集推荐的是余冠英的《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还有另外两本书可以参考:

叶舒宪的《诗经的文化阐释》(湖北人民出版社)

夏传才的《诗经研究史概要》(中州书画社)

PS:以上推荐的都是很经典的诠释《诗经》的作品,在文学这块,“最好”向来是没有定论的。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到你。

5.诗经最好的是哪篇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既然《诗经》已经被各位学者整理编纂过了,那么如今流传下来的这些篇幅自然是好的,所以诗经没有“最好”这一说,真要说的话,也只是被众人熟知的程度有所区分。

比如说如今广为流传的有:

1.《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诗经·国风·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4.《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诗经·国风·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诗经·国风·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7.《诗经·国风·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8.《诗经·国风·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等等

这些是我们从小背到大的名篇,所以我们会觉得它们好;而其它接触不多的诗篇同样蕴含了古人真挚的情感,倘若只是因为我们对它们不熟悉而否定它们的价值,那也太不公平了,因此我觉得诗经的每一篇都是很好的~

6.哪个版本的《诗经》比较好

建议 :

1高亨的本子,上海古籍版

2程俊英的本子,中华书局版或上海古籍版

3方雨润的本子,中华书局版或世纪人文系列中上海古籍版的普及本

4周正甫的本子,中华书局版

以上几种可供普通文史爱好者选读,版本都是很好的,要进一步研究的话这些也是要看的。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7.谁知道诗经,要几段好的

诗经•周南·关雎•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jū)鸠(jiū):雎鸠鸟不停地叫。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荇菜:水草名,一种可食的水草 逑:配偶 寤(wù):睡醒,寐:睡眠 寤寐:日日夜夜 思服:思念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芼(mào):挑选 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欢乐 译文:雎鸠鸟在河中沙洲, 不停地鸣叫。

文静美好的姑娘, 是男儿的好配偶。 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长短不齐的水草。

文静美好的姑娘, 男儿日夜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水草, 姑娘左右去摘采。

文静美好的姑娘, 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长短不齐的水草, 姑娘左右去挑选。

文静美好的姑娘, 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释 祝贺女子出嫁。

夭夭:桃含苞貌。一说形容茂盛而艳丽,一说形容少壮的样子。

灼灼(音茁):鲜明貌。华:花。

归:妇人谓嫁曰归。宜:与仪通。

仪,善也。室家:犹夫妇。

男子有妻叫做有室,女子有夫叫做有家。有:语助词。

蕡(音坟):实之盛也。蓁蓁(音真):草木茂盛貌。

----------------------------------------------------------------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这是一篇美丽的情歌。

想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蒹(音兼):没长穗的芦苇。

葭(音家):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

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顺流而下。

晞(音西):干。 跻(音鸡):登;升。

坻(音迟):小渚。 采采:茂盛貌。

涘(音四):水边。 右:不直,绕弯。

沚(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 静 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注释 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一说刺卫宣公纳媳。 静:娴雅安详。

姝(音书):美好。城隅:城角隐蔽处。

爱:隐藏。踟躇(音池除):徘徊不定。

娈:年轻美丽。彤管: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说怿(音月义):喜悦。 牧:野外。

荑(音提):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询:实在,诚然。 -----------------------------------------------------。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