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和教育有关的句子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语出《管子.权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喻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2、一树百获:语出《管子.权修》. 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3、桃李满天下:语出《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4、身教重于言教:语出《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用自身的行动来教育人比用语言来教育人更重要。 5、耳提面命: 语出《诗经.大雅》.不但面对面教导他,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6、口讲指画: 语出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用手势辅助讲授,形容讲授生动的样子。 7、有教无类: 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语出《管子.权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喻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8、一树百获:语出《管子.权修》. 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2.诗经中和教育有关的句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语出《管子.权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喻培养人才很不容易.一树百获:语出《管子.权修》. 树:种植。 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桃李满天下:语出《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身教重于言教:语出《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用自身的行动来教育人比用语言来教育人更重要。 耳提面命: 语出《诗经.大雅》.不但面对面教导他,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口讲指画: 语出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用手势辅助讲授,形容讲授生动的样子。 有教无类: 语出《论语.卫灵公》.指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诲人不倦: 语出《论语.述而》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因材施教: 语出《论语.雍也》指针对学习者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势利导: 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加以引导、教育。 循循善诱: 语出《论语.子罕》。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多形容教育得法。 教学相长: 语出《礼记.学记》。指教和学双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多指都是和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诗经有什么好的能教育人的话吗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俩咋样? 短的嘛,这句话如何: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4.诗经的教育有何意义呢《诗经》的教育还具有政治、道德意义。 《礼记•经解》中引用孔子的话说, 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论语》里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 《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侍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 按照孔子 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意思就是说,《诗经》中的 作品,全部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 否则不可能用以“教化”。孔子 言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论来推测 当时人对《诗经》的看法,他们所定的“无邪”的范围还是相当宽广的。许多 斥责统治黑暗、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认为是“无 邪”即正当的感情流露。 第二,尽管如此,《诗经》毕竟不是一部单纯的诗集, 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项文化积累,又是贵族们日常诵习的对象。所以,虽然其中收 录了不少民间的歌遥,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与社会公认的政治与道 德原则相冲突的内容。 5.《诗经》里有哪些关于学习的句子《诗经》关于学习的句子: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舝》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后世有许多人对《诗经》的评价很高,现在引用一下孔子和孟子的:孔子: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简介: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3.《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歌分类:《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6.诗经中的关于学习名句《诗经》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反映徭役兵役痛苦的诗篇,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篇,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的诗篇,政治讽刺诗,祭祀诗和宴饮诗等,几乎没有劝学的诗篇。下面几句,有些让人学习的意思: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舝》 后世有许多人对《诗经》的评价很高,现在引用一下孔子和孟子的。 孔子: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诗的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术之名。” 孟子:孟子论诗,谓“说诗者不以问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