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和尚诗句

一、关于僧人的诗句

山下留别佛光和尚(白居易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鸟窠和尚赞(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赠鸟窠和尚诗(白居易)

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

何年饮着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岑参)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赠袒肩和尚(杜荀鹤)

山衣草屐染莓苔,双眼犹慵向俗开。若比吾师居世上,

何如野客卧岩隈?才闻锡杖离三楚,又说随缘向五台。

乘醉吟诗问禅理,为谁须去为谁来?

长芦夫和尚真赞(黄庭坚)

松枯竹瘦,是其岁寒也。

山高水深,不可犯干也。

取多国士,庄严此土,如陶家手也。

拂除方丈,置榻而坐,一不受也。

首出万物,渊默雷吼,寂寥者之参也。

若夫以法界印,印毛印海,则惊僧繇而走巫咸也。

哭柏岩和尚(贾岛)

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

塔院关松雪,经房锁隙尘。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二、描写和尚的诗词有哪些

1,《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唐代 岑参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风炉。

译文:忙里偷闲来和尊敬的郑大师谈禅,急忙的去寻找这座寺庙。乘船才能发现岸花覆盖着利用水力舂米的工具水碓,顺着水碓声寻去,岸边是一片竹林。

2,《哭柏岩和尚》 唐代 贾岛

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

译文:新鲜的青苔覆盖在石床上,师傅曾享受了几度春秋。

3,《送冽寺主之京迎禅和尚》 唐代 灵一

禅门居此地,瞻望在虚空。水国月未上,苍生如梦中。

译文:禅门坐落在这个地方,遥望着虚无缥缈的天空。水面上月亮还未升起,人生就像梦一场。

4,《赠景和尚院》 唐代 贯休

貌古眉如雪,看经二十霜。寻常对诗客,只劝疗心疮。

译文:容貌上眉毛像雪一样白了,看着像似经历了二十载。寻找经常能对诗之人,只想劝慰自己修复心伤。

5,《见杭州乌窠和尚后作》 唐代 白行简

白头居士对禅师,正是楞严三昧时。

译文:白发居士面对着禅师,正是坚固摄持诸法之三昧经书。

三、关于和尚的诗词

1、《哭柏岩和尚》唐代:贾岛 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

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 塔院关松雪,经房锁隙尘。

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2、《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唐代:岑参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风炉。顶上巢新鹊,衣中得旧珠。

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3、《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唐代:刘长卿 燃灯传七祖,杖锡为诸侯。

来去云无意,东西水自流。 青山春满目,白日夜随舟。

知到梁园下,苍生赖此游。 4、《齐一和尚影堂》唐代:刘长卿 一公住世忘世纷,暂来复去谁能分。

身寄虚空如过客, 心将生灭是浮云。萧散浮云往不还,凄凉遗教殁仍传。

旧地愁看双树在,空堂只是一灯悬。一灯长照恒河沙, 双树犹落诸天花。

天花寂寂香深殿,苔藓苍苍閟虚院。 昔余精念访禅扉,常接微言清道机。

今来寂寞无所得, 唯共门人泪满衣。 5、《题令宣和尚院》唐代:贯休 轩窗领岚翠,师得世情忘。

惟爱谈诸祖,曾经宿大荒。 泉声淹卧榻,云片犯炉香。

寄语题门者,看经在上方。 6、《赠景和尚院》唐代:贯休 貌古眉如雪,看经二十霜。

寻常对诗客,只劝疗心疮。 炭火邕湖滢,山晴紫竹凉。

怡然无一事,流水自汤汤。 7、《离乱后寄九峰和尚二首》唐代:贯休 乱后知深隐,庵应近石楼。

异香因雪歇,仙果落池浮。 诗老全抛格,心空未到头。

还应嫌笑我,世路独悠悠。 萧洒复萧洒,松根独据梧。

瀑冰吟次折,远烧坐来无。 老ch寒披衲,孤云静入厨。

不知知我否,已到不区区。 8、《千秋岁(和尚学林寿筵节席)》宋代:刘辰翁 新篘熟也,借问谁家早。

梅影里,蜂儿绕。三更残月上,一夜霜天晓。

溪桥小,春风有意年年到。 当年青鸟去,落叶无人扫。

铜柱仄,瑶池老。残钟长乐树,坠马咸阳道。

空回首,御街人卖南京枣。 9、《子夜歌(和尚友)》宋代:彭元逊 视春衫、箧中半在,浥浥酒痕花露。

恨桃李、如风过尽,梦里故人成雾。临颍美人,秦川公子,晚共何人语。

对人家、花草池台,回首故园咫尺,未成归去。 昨宵听、危弦急管,酒醒不知何处。

飘泊情多,衰迟感易,无限堪怜许。似尊前眼底,红颜消几寒暑。

年少风流,未谙春事,追与东风赋。待他年、君老巴山,共君听雨。

10、《闻大愿和尚顺世三首》唐代:贯休 王室今如毁,仍闻丧我师。古容图得否,内院去无疑。

岳鬼月中哭,松龛雪次隳。直须文五色,始可立高碑。

邺卫松杉外,芝兰季孟间。尽希重诏出,只待六龙还。

不疾成千古,令焚动四山。感恩终有泪,遥寄水潺潺。

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苦雾埋空室,啼猿有咽声。今朝益惆怅,曾沐下床迎。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

四、形容“和尚”的诗句有哪些

1、山下留别佛光和尚 (白居易)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2、鸟窠和尚赞 (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3、赠鸟窠和尚诗 (白居易) 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

何年饮着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4、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岑参)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

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5、赠袒肩和尚 (杜荀鹤) 山衣草屐染莓苔,双眼犹慵向俗开。

若比吾师居世上, 何如野客卧岩隈?才闻锡杖离三楚,又说随缘向五台。 乘醉吟诗问禅理,为谁须去为谁来? 1、法海和尚是个道貌岸然的人物。

2、电影里的那位老和尚,武艺精湛,盖世无双。 3、和尚们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

3、造句 网(在线造句词典)-造句大全,几千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哦! 4、小和尚恍然大悟,不再生气了。 5、你这几句话,让人大惑不解,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6、和尚由于罪孽深重,在阴问遭受了刀砍锯断的惩罚。 7、人活着要有理想,有作为,切不可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8、这时一个小和尚来到棋局前只见他一身纳衣一尘不染,面对令众人眼花缭乱的棋局露出了迥然不同的神色。 9、和尚的脑袋,真是寸草不生! 10、老和尚一席话犹如当头棒喝,他幡然悔悟。

11、这个人向来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难堪重任。 12、你说这没头没脑的话,是啥意思,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3、花和尚鲁智深性情暴躁,遇到不平之事,不由分说,举拳便打。 14、古代和尚学经,多半靠师傅口传心授。

15、在唐代的中国,和尚是普通民众崇拜的偶像,僧侣之间追求佛法的的修为,追求品德学识的修养,他们不以貌取人,注重以德服人,基于这种氛围许多得道高僧应运而生,比如,玄奘便是众所周知的唐僧。

五、关于佛教的诗句

刚好收集了一些佛诗,摘录几首提供您参考

插 秧 诗 —南北朝•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在前。

赠质上人 —唐•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鱼鼓颂 ——唐•赵州从谂

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来时无迹去无踪 ——唐•鸟巢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学道 ——唐•龙牙居遁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亦休。

悟道诗 —唐•某比丘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牛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不是众生不是相

——唐•大川禅师

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

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

休惆怅,万里无云天一样。

山高岂碍白云飞

——唐•大川禅师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父子相守空山坐

——唐•庞蕴

父子相守空山坐,无相如如寄有闲。

世人见静元无静,看似闲时亦不闲。

六、关于和尚的古诗有哪些

1、《颂石头和尚草庵歌》 年代: 宋 作者: 释印肃 石头和尚草庵歌,试问参方会世麽。

千万莫将茅瓦比,离钩三寸绰清波。 2、《白云端和尚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智遇 接纳少机关,勘验无眼目。

时时膈气筑,只要煨芦菔。 3、《白云端和尚赞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宗杲 少处更减,多处又添。

达磨不会,却反西天。 4、《呈中竺雪屋和尚》 年代: 宋 作者: 释云岫 重重法界华严境,烟柳满城春正深。

弹指门开相见后,善财灰尽一生心。 5、《送僧参太白痴绝和尚并石溪和尚挂牌》 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前宝公兮后宝公,分身说法在玲珑。

参寻不用论宾主,十二面门元一同。 6、《布袋和尚赞恭依圣上韵》 年代: 宋 作者: 释慧远 布袋挨开,猿啼晓月。

海岳逃形,佛魔路绝。 列列挈挈,翘翘杰杰。

大机兮棒打不回闲,大用兮利剑流鲜血。 别别,出海昆仑头戴雪。

七、求志南和尚《绝句》诗意

诗僧拄著藜杖;气,格力闲暇,吹面不寒杨柳风。

成佛成魔一念间。 在带著节奏的「笃笃」声中:南诗清丽有余,真正构成了一个如诗如梦的境界,如没有了人,杖藜扶我过桥东,吹面不寒杨柳风,不是人扶杖藜,古木斑驳,是「杖藜扶我」,说其诗「无蔬,而这边却是杏花春雨,有无「蔬笋气」并不见得是论僧诗的最高标准,欣赏明眸流睇之美,只是「古木阴中」,杖藜扶著诗僧从桥西来到了桥东:「僧志南能诗,在诗之真谛上并没有截然界限,绿柳翩翩,人可以不扶杖,志南僧就留有这麽一首诗,然后登上河岸。

如云,又是满含诗味的。看来志南此诗颇合标准,是那杏花开时常下的杏花雨,对月和影成三」句,还会使人想起有古木便会有悲鸟,奔桥东而去,於此也可看出志南诗在当时的影响,朱文公尝跋其卷云,一步步,表达了对大自然的一种特殊感情,正是他桥东到桥西知其然而然的缘故,可正是靠人扶,我扶杖东行,似湿而不见湿,欲扰犹湿:「平常非即惯常。

沾衣欲湿杏花雨。「杖藜」即为拐杖。

」就是说僧诗要具清拨之韵,如丝和风,似乎已经是定势了的一种意象组合。人从桥上过,真僧侣亦必有诗人心,诗僧自己成了不是杖藜的的杖藜,隐入了桥东那另一个世界里。

诚如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所说,互为依托,主要还是於平常景物中写出了一种诗趣;感如酥细雨。 在《宋诗纪事》中,系舟后,浓阴郁郁。

诗写的是二月天里的真切感受;身影萧疏,这是怎麽回事,吹面不寒杨柳风。然而诗僧却就此打住,沾而不淋的若即若离的状态,且还没有实质性的题目。

微茫渺忽,那边还是古木垂垂,置身其中,很有方寸,只是借诗的形式题了一个不关意旨的诗题。然而就是这一首诗才使后人知其名。

人置其中,於岸边树阴之处停下小船,知而不能言,湿而不沾。这其中,不同的人便会有不同的「言」;气,志南留下一首好诗,只不过是比常人更深入一层。

这正是杏花雨带给人轻梦一般的惬意和融洽,亡逋莫追,一路红杏灼灼,最终又归合常道,「真诗人必不失僧侣心。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五十七引《西清诗话》云、杨柳风的柔美清丽,那种「枝藜扶我」的反常合道。

因此,悠悠之中,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宋人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上载,既是平常的,桥流水不流」的意蕴与真谛,自然便是「杖藜扶我过桥东」了,杨柳和风,「无蔬笋气」似乎是最高境界,尤其是诗的后两句写二月天的轻柔凉美,步行骑水牛。

苍拙古木林中,言语道穷,停停当当地系在岸边,生动而活脱,水边林下气象,看如烟杏花。 终于说完了。

宋代秦观《宁浦书事》诗之五曾有「身与杖藜为二,十不得一,是那杨柳树中吹来的杨柳风:「东坡言僧诗要无蔬。虽不是「日暮待情人。

」予深爱之,遂成为千古名句,杖藜在他意识中已远没有了「我扶」之作用,但杖必须得扶人。「沾衣欲湿杏花雨;及事过境迁。

」同是平常景,「悲鸟号古木」,系上缆绳。桥东桥西?实际上。

更兼那使柳丝依依;吹人脸面而不觉寒冷的。「欲湿」是似湿未湿。

志南此诗更绝,更有曲折之感,化腐朽为神奇,也正如蝉翼纱幕之后,志南此说才正和常道。「短篷」即小舟,取得不同的审美收获。

禅者的观物方式。此一句开篇,不偏不倚地撑出一只小船来。

古木浓阴,而知味者则鲜,则未忘我也,点到为止,意思其实就是,如线杨柳;气」,才赢得凡事讲究标准的朱熹的称赞,杨柳枝随风荡漾。朱熹以这首〈绝句〉为例。

僧也罢,才构成了神诗的奇趣,勉强揣摹。」(钱钟书《谈艺录》八八引法国白瑞蒙《诗醇》语)志南此诗被人称赏,似乎气氛有些阴郁,似乎能听到诗僧拄藜杖系板桥的笃笃之声,似乎给人两个世界之感,四围不免充溢颓腐之气,而是杖藜扶人,且不紧不慢,固诗人龟鉴,俗也罢,倒是反过来了,故每行而不能知,但却也别有一种清凉幽静的美感,维舟绿杨岸」(储光羲《钓鱼湾》)般的旖旎与幽丽。

譬如人莫不饮食,将杖藜和自身来了一个意识的平等,踏上小桥。宋人论僧诗,拐杖才成为拐杖,在当时实属不易。

在平常人看来,水流汩汩。「杏花雨」是指清明时节杏花盛开。

这就是禅家所说的「空手把锄头,那种杏花雨:「沾衣欲湿杏花雨。」两句是说在二月天里,也没有「互扶」之作用,拐杖是人扶著走路的,无蔬。

凝神忘我而自觉,拐杖何以得立,是深契事理的,轻柔和煦,细雨润泽的景象,表面看去有悖逻辑和常理,或是禅趣,但正是这种反常,沾人衣服直要潮湿的,和风迎面吹来,吹在脸上凉美而不寒冷的二月春风,不知其然而然。」朱熹能为其诗作跋,有本分家风, 细雨沾衣。

实际上。那种桥东桥西的不同境界:乘小船沿溪水而来志南〈绝句〉诗赏析 古木阴中系短篷。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