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月相的诗句(及农历时间)例如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春江花月夜》是满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月似真珠露似弓.-上蛾眉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确实是上弦月,可根据峨眉山和“平羌江”的关系推断.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满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下弦月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般认为是下蛾眉月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抱玉弓.-下蛾眉月 1.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望月)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朔月) 残月下寒沙”与相似的“残月下章台”,虽有一残字,但残月即下蛾眉月是不会“下”的,所以推断为满月或下凸月.。 2.和农历二月有关的诗句,词句山行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咏柳 年代:【唐】 作者:【贺知章】 体裁:【七绝】 类别:【静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浔溪棹歌 年代:【清】 作者:【董恂】 体裁:【七绝】 类别:【】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戏答元珍 年代:【宋】 作者:【欧阳修】 体裁:【七律】 类别:【答谢】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3.我国传统节日阴历时间相关诗词名句传统习俗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十六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诗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3;中秋节 农历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诗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4.我国传统节日 阴历时间 相关诗词名句 传统习俗(一至二项) 春节 元宵中国传统节日有八个,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期、风俗习惯、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6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十四(公历4月4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23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30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23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2年度的。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 5.有关月相的诗句(及农历时间)《春江花月夜》是满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月似真珠露似弓。-上蛾眉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确实是上弦月,可根据峨眉山和“平羌江”的关系推断。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满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下弦月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般认为是下蛾眉月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抱玉弓。-下蛾眉月 1.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望月)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朔月) 残月下寒沙”与相似的“残月下章台”,虽有一残字,但残月即下蛾眉月是不会“下”的,所以推断为满月或下凸月。 6.关于节日的诗句古诗大全1. 有关除夕的: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有关春节的: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有关元宵节的: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有关清明节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有关端午节的: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6. 有关七夕节的: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有关中秋节的: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 有关重阳节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有关传统节日的诗句关于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8.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1、春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3、七夕: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4、重阳: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元宵: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6、端午: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7、中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8、寒食: 《寒食》 唐-韩翃 (音红)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青烟散入五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