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大雅翻译

1.诗经 大雅 荡 翻译

原 文

荡荡上帝1,

下民之辟2。

疾威上帝3,

其命多辟4。

天生烝民5,

其命匪谌6。

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7。

文王曰咨8,

咨女殷商9。

曾是强御10?

曾是掊克11?

曾是在位?

曾是在服12?

天降滔德13,

女兴是力14。

文王曰咨,

咨女殷商。

而秉义类15,

强御多怼16。

流言以对,

寇攘式内17。

侯作侯祝18,

靡届靡究19。

文王曰咨,

咨女殷商。

女炰烋于中国20,

敛怨以为德。

不明尔德,

时无背无侧21。

尔德不明,

以无陪无卿22。

文王曰咨,

咨女殷商。

天不湎尔以酒23,

不义从式24。

既愆尔止25,

靡明靡晦。

式号式呼26,

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

咨女殷商。

如蜩如螗27,

如沸如羹。

小大近丧28,

人尚乎由行29。

内奰于中国30,

覃及鬼方31。

文王曰咨,

咨女殷商。

匪上帝不时32,

殷不用旧。

虽无老成人,

尚有典刑33。

曾是莫听,

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

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

颠沛之揭34,

枝叶未有害,

本实先拨35。

殷鉴不远,

在夏后之世36。

译文:

上帝骄纵又放荡,

他是下民的君王。

上帝贪心又暴虐,

政令邪僻太反常。

上天生养众百姓,

政令无信尽撒谎。

万事开头讲得好,

很少能有好收场。

文王开口叹声长,

叹你殷商末代王!

多少凶暴强横贼,

敲骨吸髓又贪赃,

窃据高位享厚禄,

有权有势太猖狂。

天降这些不法臣,

助长国王逞强梁。

文王开口叹声长,

叹你殷商末代王!

你任善良以职位,

凶暴奸臣心怏怏。

面进谗言来诽谤,

强横窃据朝廷上。

诅咒贤臣害忠良,

没完没了造祸殃。

文王开口叹声长,

叹你殷商末代王!

跋扈天下太狂妄,

却把恶人当忠良。

知人之明你没有,

不知叛臣结朋党。

知人之明你没有,

不知公卿谁能当。

文王开口叹声长,

叹你殷商末代王!

上天未让你酗酒。

也未让你用匪帮。

礼节举止全不顾,

没日没夜灌黄汤。

狂呼乱叫不像样,

日夜颠倒政事荒。

文王开口叹声长,

叹你殷商末代王!

百姓悲叹如蝉鸣,

恰如落进沸水汤。

大小事儿都不济,

你却还是老模样。

全国人民怒气生,

怒火蔓延到远方。

文王开口叹声长,

叹你殷商末代王!

不是上帝心不好,

是你不守旧规章。

虽然身边没老臣,

还有成法可依傍。

这样不听人劝告,

命将转移国将亡。

文王开口叹声长,

叹你殷商末代王!

古人有话不可忘:

"大树拔倒根出土,

枝叶虽然暂不伤,

树根已坏难久长。"

殷商镜子并不远,

应知夏桀啥下场。

2.诗经大雅卷阿 全文翻译~~~

【注释】

(1)有卷(quán):卷卷。卷,卷曲。阿:大丘陵。

(2)飘风:旋风。

(3)岂弟(kǎi tì):即“恺悌”,和乐平易。

(4)矢:陈,此指发出。

(5)伴奂:据郑玄笺:“伴奂,自纵弛之意也。”则“伴奂”当即“泮涣”,无拘无束之貌。或谓读为“盘桓”,非。

(6)优游:从容自得之貌。

(7)俾:使。尔:指周天子。弥:终,尽。性:同“生”,生命。

(8)似:同“嗣”,继承。酋:同“猷”,谋划。

(9)昄(bǎn)章:版图。

(10)孔:很。

(11)主:主祭。

(12)茀:通“福”。

(13)纯嘏(gǔ):大福。

(14)冯(píng):辅。翼:助。

(15)引:牵挽。

(16)则:标准。

(17)颙(yōng)颙:庄重恭敬。昂(áng)昂:气概轩昂。

(18)圭:古代玉制礼器,长条形,上端尖。璋:也是古代玉制礼器,长条形,上端作斜锐角。

(19)令:美好。闻:声誉。

(20)翙(huì)翙:鸟展翅振动之声。

(21)爰:而。

(22)蔼蔼:众多貌。吉士:贤良之士。

(23)媚:爱戴。

(24)傅:至。

(25)朝阳:指山的东面,因其早上为太阳所照,故称。

(26)菶(běng)菶:草木茂盛貌。

(27)雝(yōng)雝喈(jiē)喈:鸟鸣声。

(28)庶:众。

(29)闲:娴熟。

(30)不多:很多。不,读为“丕”,大。

(31)遂:对。

【译文】

曲折丘陵风光好,旋风南来声怒号。和气近人的君子,到此遨游歌载道,大家献诗兴致高。

江山如画任你游,悠闲自得且暂休。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何所求,继承祖业功千秋。

你的版图和封疆,一望无际遍海内。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有作为,主祭百神最相配。

你受天命长又久,福禄安康样样有。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百年寿,天赐洪福永享受。

贤才良士辅佐你,品德崇高有权威,匡扶相济功绩伟。和气近人的君子,垂范天下万民随。

贤臣肃敬志高昂,品德纯洁如圭璋,名声威望传四方。和气近人的君子,天下诸侯好榜样。

高高青天凤凰飞,百鸟展翅紧相随,凤停树上百鸟陪。周王身边贤士萃,任您驱使献智慧,爱戴天子不敢违。

青天高高凤凰飞,百鸟纷纷紧相随,直上晴空迎朝晖。周王身边贤士萃,听您命令不辞累,爱护人民行无亏。

凤凰鸣叫示吉祥,停在那边高山冈。高冈上面生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枝叶茂盛郁苍苍,凤凰和鸣声悠扬。

迎送贤臣马车备,车子既多又华美。迎送贤臣有好马,奔腾熟练快如飞。贤臣献诗真不少,为答周王唱歌会。

有文采的扩写我没有.

3.<翻译>诗经

1、瓞(迭dié):小瓜。

诗人以瓜的绵延和多实比周民的兴盛。 2、土:读为“杜”,《汉书o地理志》引作“杜”,水名,在今陕西省麟游、武功两县。

武功县西南是故邰城所在地。邰是周始祖后稷之国。

“沮”、“漆”都是水名,又合称漆沮水。古漆沮水有二:一近今陕西邠(宾bīn)县,就是后稷的曾孙公刘迁住的地方;一近今陕西歧山,就是周文王的祖父太王迁住的地方。

以上二句是说周民初生之地是在杜水、沮水和漆水之间。 3、古公亶(胆dǎn)父:就是前注所说的太王。

古公是称号,犹言“故邠公”。亶父是名。

4、陶:窑灶。复:古时的一种窑洞,即旁穿之穴。

复、穴都是土室。这句是说居住土室,像窑灶的形状。

5、家室:犹言“宫室”。以上二句是说亶父初迁新土,居处简陋。

(本住豳地,因被狄人所侵迁到歧山。) 6、朝:早。

走:《玉篇》引作“趣”。趣马是驱马疾驰。

这句是说亶父在早晨驰马而来。 7、率:循。

浒:厓(牙yá,旧读yái)岸。 8、岐下:岐山之下。

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以上二句是说亶父循西来之水而到岐山下。

9、姜女:亶父之妃,姜氏。 10、胥:相,视。

“胥宇”犹言“相宅”,就是考察地势,选择建筑宫室的地址。 11、周:岐山下地名。

原:广平的土地。膴膴(武wǔ):肥沃。

12、堇(谨jǐn):植物名,野生,可以吃。饴(移yí):用米芽或麦芽熬成的糖浆。

堇菜和荼菜都略带苦味,现在说虽堇、荼也味甜如饴,足见周原土质之美。 13、契:刻。

龟:指占卜所用的龟甲。龟甲先要钻凿,然后在钻凿出来的空处用火烧灼,看龟甲上的裂纹来断吉凶。

占卜的结果用文字简单记述,刻在甲上。契或指凿龟,也可能指刻记卜言。

14、曰止曰时:“止”言此地可以居住,“时”言此时可以动工,这就是占卜的结果。 15、乃:古文为“乃”。

慰:安。这句是说决定在此定居。

16、乃左乃右:这句是说定居之后又划定左右隙地的用途。 17、疆:画经界。

理:分条理。 18、宣:言导沟洫(续xù)泄水。

亩:言治田垄。 19、自西徂东:西东指周原之内,举西东以包南北。

徂(殂cú):始。 20、周:徧(遍的异体字)。

以上二句是说周原之内无人不担任工作。 21、司空:官名,营建的事属司空职掌。

22、司徒:官名,调配人力的事属司徒职掌。 23、缩:束。

版:筑墙夹土的板。载:读为“栽”。

缩版以载:言竖木以约束筑墙的板。 24、庙:供祖先的宫室。

翼翼:严正貌。 25、捄(揪jiū):聚土和盛土的动作。

陾陾(仍réng):众多。 26、度(夺duó):向版内填土。

薨薨(轰hōng):人声及倒土声。 27、筑:捣土。

登登:捣土声。 28、屡(楼lóu):古“娄”字,读同“偻”,隆高。

削屡是说将墙土隆高的地方削平。冯冯(凭píng):削土声。

29、鼛(皋gāo):大鼓名,长一丈二尺。敲鼓是为了使劳动着的人兴奋。

以上二句是说百堵之墙同时兴工,众声齐起,鼛鼓的声音反不能胜过了。 30、皋门:王都的郭门。

31、伉(抗kàng):高。 32、应门:王宫正门。

33、将将:尊严正肃之貌。 34、冢土:大社。

社是祭土神的坛。 35、戎:兵。

丑:众。攸:语助词。

这句是说兵众出动。出军必须先祭社,所以诗人将两件事连叙。

36、肆:故。殄(舔tiǎn):绝。

厥:其,指古公亶父。愠:怒。

37、陨(允yǔn):失。问:名声。

以上二句是说古公避狄而来未能尽绝愠怒,而混夷畏威逃遁,仍然保持声望。 38、柞(做zuò):植物名,橡栎之一种。

棫(域yù):白桵(蕊ruǐ),小木,丛生有刺。 39、行道:道路。

兑:通。以上二句言柞棫剪除而道路开通。

40、混夷:古种族名,西戎之一种,又作昆夷、串夷、畎(犬quǎn)夷、犬夷,也就是犬戎。駾(退tuì):奔突。

41、喙(惠huì):困极。以上二句言混夷逃遁而窘困。

42、虞:古国名,故虞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芮(瑞ruì):故芮城在今陕西省朝邑县南。

质:要求平断。成:犹“定”。

相传虞芮两国国君争田,久而不定,到周求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平断。入境后被周人礼让之风所惑,他们自动地相让起来,结果是将他们所争的田作为闲田,彼此都不要了。

43、蹶:动。生:读为“性”。

这句是说文王感动了虞芮国君礼让的天性。 44、予:周人自称。

曰:语助词。王逸《楚辞章句》引作“聿”。

疏附:宣布德泽使民亲附之臣。 45、先后:前后辅佐相导之臣。

46、奔奏:奔命四方之臣。“奏”亦作“走”。

47、御侮:捍卫国家之臣。以上四句言在文王时代我周有这四种良臣。

[全文翻译] 拖拖拉拉,大瓜连小瓜,当初我们周族,杜水沮漆是老家。古公亶父,把山洞来挖,把地洞来打,那时候没把房子搭。

古公亶父,早晨赶着他的马,顺着西水岸,来到歧山下。和他的姜氏夫人,来找地方重安家。

周原土地真肥美,堇菜苦菜都像糖。大伙儿有了商量,神的主张刻在龟板上,说的是:“停下”、“立刻”,“就在这儿盖起房。”

住下来,心安稳,或左或右把地分,经营田亩划疆界,挖沟泄水修田塍。从西到东南到北,人人干活都有份。

(塍:音成chéng) 叫来了司空,叫来了司徒,吩咐他们造房屋。拉紧绳子吊直线,帮上木板栽木桩。

造一座庄严的大庙。

4.求《诗经·大雅·瞻昂》的翻译

瞻卬瞻卬昊天,则不我惠。

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鞫人忮忒。

谮始竞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天何以剌?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

人之云亡,心之悲矣!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

藐藐昊天,无不克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译文抬起头来望昊天,不肯对我施恩情。

天下长久不太平,大祸降临在人境。国家无法得安定,士卒人民都累病。

好比蟊贼害禾稼,没完没了不得宁。罪恶之网不收起,人民苦难永难停。

别人有了好土田,你却占有搞盘剥。别人有了老百姓,你又强行去抢夺。

这人本是无辜者,你要把他来捕捉。那人本应有罪过,你却替他来开脱。

聪明男子建成城,聪明女人使城倾。可恨此妇太聪明,变成枭鸱发恶声。

女人多嘴舌头长,祸乱都由她造成。祸乱不是从天降,大都由于妇人生。

王行暴政无人教,就因爱把妇人听。诬告害人多诡计,先行诽谤后背弃。

难道这样还不够。为啥继续做恶事?商人唯求三倍利,主持政事岂相宜?妇人不肯做女工,停止养蚕和纺织。

上天为啥施责罚?神灵怎不赐福祥?披甲夷狄你不管,反而怨恨把我伤。天灾人祸不忧虑,人君威仪尽丧亡。

忠臣贤士都离去,国家困病多灾殃。上天降下罪恶网,多如牛毛密如雨。

忠臣贤士都离去,我的心里多忧虑。上天降下罪恶网,灾难临近无处藏。

忠臣贤士都逃亡,我的心里多忧伤。槛泉泉水涌不息,泉水源头深无底。

我的心中多忧戚,难道只从今日起?我生之前无灾祸,我生之后灾祸已。高远无边老天爷,一切无不可畏忌。

伟大祖先不可辱,子孙后代应救济。赏析 这是一首尖锐讽刺和严正痛斥昏庸荒淫的周幽王宠幸褒姒,斥逐贤良,败坏纪纲,倒行逆施以致政乱民病,天怒神怨,国运濒危的诗。

言辞凄楚激越,既表现了诗人忧国悯时的情怀,又抒发了他疾恶如仇的愤慨。 关于诗的作者,《毛诗序》说:“凡伯刺幽王大坏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刺幽王嬖褒姒以致乱之诗。而《序》谓凡伯作,则未有考。

曹氏粹中曰‘凡伯作《板》诗,在厉王末,至幽王大坏时,七十余年矣,决非一人,犹家父也。’然亦不必辩。”

郑振铎说:“有心的老成人,见世乱,欲匡救之而不能,便皆将忧乱之心,悲愤之情,一发之于诗。……《板》是警告,《瞻卬》与《召旻》则直接破口痛骂了。”

(《插图本中国文字史》)其实,诗的作者究竟是谁,无关宏旨。就诗本身推论,我们认为这首诗出自一位心地正直、关心国事,但又受到排挤、极不得志的西周宗室或朝廷官员之手。

全诗七章。首章总言祸乱。

天降灾祸,时局艰困,国运危殆,生灵涂炭。“天”,既指自然界的天,亦指人间社会的“天”——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害人虫不亡,则人民的灾难就永远不会有结束之期。“蟊贼”喻指幽王、褒姒之流,“罪罟”实指他们多设科条以陷人之事。

只此四句已说尽幽王时乱象。二章形容政刑颠倒之状,承首章“蟊贼”、“罪罟”生发,通过两个“反”字,两个“覆”字,揭露了统治者黩货淫刑的罪状。

三章言致祸之由,认为女宠是祸乱的根源。四章写褒姒无中生有,陷人于罪,斥责她干预朝政,祸国殃民。

五章申诉幽王听信褒姒谗言,不虑国政,忌恨贤臣,致使人亡国瘁。“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忌恨贤能,任用小人;谏言难进,妇言是听;骄侈怠惰,威仪不谨。

这就是幽王的所作所为!六章哀贤人之亡,抒发忧时忧国之情,言辞剀切。末章自伤生逢乱世的不幸,希望幽王改悔,以劝戒作结。

《瞻卬》塑造了一位疾恶如仇、悯时忧国的诗人形象。他对统治者的种种倒行逆施作了无情的揭露和严正的批判;对贤人之亡、国运濒危,又深感惋惜,痛心疾首。

他气愤填膺,言辞尖锐,指出了幽王的昏愦偏听、黩货乱刑、听信妇言、斥逐贤臣;指出了褒姒的狡黠邪恶、诡计多端、造谣毁谤、出尔反尔。对他们罪恶行径所作的揭露,诚如方玉润所说,是“穷形尽相,不遗余力”(同上)。

诗人深忧的根本原因非个人不幸,而是“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方玉润说:“诗之尤为痛切者,在‘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二语,……夫贤人君子,国之栋梁;耆旧老成,邦之元气。

今元气已损,栋梁将倾,此何如时耶?盖诗必有所指,如箕子、比干之死与奴,故曰:人之云亡,而邦国殄瘁也。倘使其人无足重轻,虽曰云亡,又何足殄人邦国也耶?惜无可考耳。

然而痛矣。”(同上)贤臣或丧亡,或杀戮,或贬黜,或隐逸,或逃亡,国脉将绝,诗人怎能不忧心如焚!“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

5.诗经 大雅 生民 全文翻译 (厥出生民,时维姜嫄)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

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

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

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

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

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释 (1)厥初:其初。 (2)时:是。

姜嫄(yuán):传说中有邰氏之女,周始祖后稷之母。 (3)克:能。

禋(yīn):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烧柴升烟,再加牲体及玉帛于柴上焚烧。 (4)弗:“祓”的假借,除灾求福的祭祀。

(5)履:践踏。帝:上帝。

武:足迹。敏:通“拇”,大拇趾。

歆:心有所感的样子。 (6)攸:语助词。

介:通“祄”,神保佑。止:通“祉”,神降福。

(7)载震载夙(sù):或震或肃,指十月怀 (8)诞:迨,到了。弥:满。

(9)先生:头生,第一胎。如:而。

达:滑利。 (10)坼(chè):裂开。

副(pì):破裂。 (11)菑(zāi):同“灾”。

(12)不:丕。不宁,丕宁,大宁。

(13)不康:丕康。丕,大。

(14)寘(zhì):弃置。 (15)腓(féi):庇护。

字:哺育。 (16)平林:大林,森林。

(17)会:恰好。 (18)鸟覆翼之:大鸟张翼覆盖他。

(19)呱(gū):小儿哭声。 (20)实:是。

覃(tán):长。訏(xū):大。

(21)载:充满。 (22)匍匐:伏地爬行。

(23)岐:知意。嶷:识。

(24)就:趋往。口食:生恬资料。

(25)蓺(yì):同“艺”,种植。荏菽:大豆。

(26)旆(pèi)旆:草术茂盛。 (27)役:通“颖”。

颖,禾苗之末。穟(suí)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

(28)幪(měng)幪:茂密的样子。 (29)瓞(dié):小瓜。

唪(běng)唪:果实累累的样子。 (30)穑:耕种。

(31)有相之道:有相地之宜的能力。 (32)茀:拂,拔除。

(33)黄茂:指黍、稷。孔颖达疏:“谷之黄色者,惟黍、稷耳。

黍、稷,谷之善者,故云嘉谷也。” (34)实:是。

方:同“放”。萌芽始出地面。

苞:苗丛生。 (35)种:禾芽始出。

褎(yòu):禾苗渐渐长高。 (36)发:发茎。

秀:秀穗。 (37)坚:谷粒灌浆饱满。

(38)颖:禾穗末稍下垂。栗:栗栗,形容收获众多貌。

(39)邰:当读作“颐”,养。谷物丰茂,足以养家室之意。

(40)降:赐与。 (41)秬(jù):黑黍。

秠(pǐ):黍的一种,一个黍壳中含有两粒黍米。 (42)麇(mén):赤苗,红米。

芑(qǐ):白苗,白米。 (43)恒:遍。

43)恒:遍。 (44)亩:堆在田里。

(45)任:挑起。负:背起。

(46)肇:开始。祀:祭祀。

(47)揄(yóu):舀,从臼中取出舂好之米。 (48)簸:扬米去糠。

蹂:以手搓余剩的谷皮。 (49)释:淘米。

叟叟:淘米的声音。 (50)烝:同“蒸”。

浮浮:热气上升貌。 (51)惟:考虑。

(52)萧:香蒿。脂:牛油。

(53)羝(dī):公羊。軷:读为“拔”,即剥去羊皮。

(54)燔(fán):将肉放在火里烧炙。烈:将肉贯穿起来架在火上烤。

(55)嗣岁:来年。 (56)昂:仰,举。

豆:古代一种高脚容器。 (57)登:瓦制容器。

(58)居歆:为歆,应该前来享受。 (59)胡臭亶(xìu dǎn)时:为什么香气诚然如此好。

臭,香气;亶,诚然,确实;时,善,好。译文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

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

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

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

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

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

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 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饱有本领。

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

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粒饱满质量高,禾穗沉沉收成好,颐养家室是个宝。 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白米也都全。

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欢。红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运仓满,忙完农活祭祖先。

祭祀先祖怎个样?有舂谷也有舀米,有簸粮也有筛糠。沙沙淘米声音闹,蒸饭喷香热气扬。

筹备祭祀来谋划,香蒿牛脂燃芬芳。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

祭品装在碗盘中,木碗瓦盆派用场,香气升腾满厅堂。上帝因此来受享,饭菜滋味实在香。

6.求翻译《诗经·大雅·文王》整篇

文王的神在民上,

赞美它明显在天上。

周虽然是旧邦,

它的天命是新上。

周朝是光明的,

上帝命令是新上。

文王神的升降,

在上帝左右两旁。

勤勉的文王,

好的声望不止。

厚赐啊周朝,

只有文王孙孙子子。

文王的孙孙子子,

本宗支子相传百世。

凡是周朝的士子,

光明也能照世。

照世的光明,

他的谋划谨慎。

赞美众多士子,

在这个王国里诞生。

王国里能够诞生,

只是周朝的干祯。

靠众多的臣子,

使文王得到安宁。

美好的文王,

啊,光明诚敬为是。

伟大啊天命,

商朝的孙孙子子,

商朝的孙孙子子,

它的数目上亿计。

上帝既然命令,

只服从周朝做臣子。

只服从于周朝,

天命没有一定。

殷朝的士人美好敏疾,

在周京用酒祭祖相称。

他的做法用酒祭祖,

经常穿殷朝礼服相应。

作周王的忠臣,

想念你祖先相称。

想念你的祖先,

修明他的德行。

永久配合天命,

自己求多福分。

殷的未失掉众心,

能够配合上帝天命。

应该以殷为鉴戒,

不容易保持大命。

不容易保持大命,

不要遏止在你身。

明白宣扬好的音声,

殷的有喜庆从天命。

上天的事,

没有味儿也没有声。

效法文王,

万邦对你信任。

7.高分求助

曲折丘陵风光好,

旋风南来声怒号。

和气近人的君子,

到此遨游歌载道,

大家献诗兴致高。

江山如画任你游,

悠闲自得且暂休。

和气近人的君子,

终生辛劳何所求,

继承祖业功千秋。

你的版图和封疆,

一望无际遍海内。

和气近人的君子,

终生辛劳有作为,

主祭百神最相配。

你受天命长又久,

福禄安康样样有。

和气近人的君子,

终生辛劳百年寿,

天赐洪福永享受。

贤才良士辅佐你,

品德崇高有权威,

匡扶相济功绩伟。

和气近人的君子,

垂范天下万民随。

贤臣肃敬志高昂,

品德纯洁如圭璋,

名声威望传四方。

和气近人的君子,

天下诸侯好榜样。

高高青天凤凰飞,

百鸟展翅紧相随,

凤停树上百鸟陪。

周王身边贤士萃,

任您驱使献智慧,

爱戴天子不敢违。

青天高高凤凰飞,

百鸟纷纷紧相随,

直上晴空迎朝晖。

周王身边贤士萃,

听您命令不辞累,

爱护人民行无亏。

凤凰鸣叫示吉祥,

停在那边高山冈。

高冈上面生梧桐,

面向东方迎朝阳。

枝叶茂盛郁苍苍,

凤凰和鸣声悠扬。

迎送贤臣马车备,

车子既多又华美。

迎送贤臣有好马,

奔腾熟练快如飞。

贤臣献诗真不少,

为答周王唱歌会。

【赏析】

这首是周王出游卷阿,诗人所陈赞美之歌。《毛诗序》说,此诗为“召康公戒成王也”。朱熹《诗集传》认为是“(召康)公从成王游歌于卷阿之上,因王之歌而作此以为戒”。其说似可从。

第一章发端总叙,以领起全诗。《汲冢纪年》:“成王三十三年,游于卷阿,召康公从。”本诗所记,当即为此次出游。“有卷者阿”言出游之地,“飘风自南”言出游之时,“岂弟君子”言出游之人,“来游来歌,以矢其音”二句则并游、歌而叙之。这段记叙简约而又全面,所以前人称其“是一段卷阿游宴小记”(方玉润《诗经原始》)。

第二、三、四章,称颂周室版图广大,疆域辽阔,周王恩泽,遍于海内,周王膺受天命,既长且久,福禄安康,样样齐备,因而能够尽情娱游,闲暇自得。这些称颂归结到一点,便是那重复了三次的“俾尔弥尔性”,即祝周王长命百岁,以便继承祖宗功业,成为百神的祭主,永远享受天赐洪福。

第五、六章,称颂周王有贤才良士尽心辅佐,因而能够威望卓著,声名远扬,成为天下四方的准则与楷模。这两章是承第二、三、四章而来。第二、三、四章主要说的是周王德性的内在作用,五、六两章主要说的是周王德性的外在影响,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七、八、九章,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诗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即所谓“媚于天子”。(所谓“媚于庶人”,不过是一种陪衬。)然后又以高冈梧桐郁郁苍苍,朝阳鸣凤宛转悠扬,渲染出一种君臣相得的和谐气氛。方玉润评得好:“盖自凤鸣于岐,而周才日盛。即此一游,一时扈从贤臣,无非才德具备,与吉光瑞羽,互相辉映,故物瑞人材,双美并咏,君顾之而君乐,民望之而民喜,有不期然而然者。故又曰‘媚于天子’、‘媚于庶人’也。然犹未足以形容其盛也。九章复即凤凰之集于梧桐,向朝阳而鸣高者虚写一番。则‘菶菶萋萋’、‘雝雝喈喈’之象,自足以想见其‘跄跄济济’之盛焉。”(《诗经原始》)

第十章回过头来,描写出游时车马,仍扣紧君臣相得之意。末二句写群臣献诗,盛况空前,与首章之“来游来歌,以矢其音”呼应作结。

本篇是对周王歌功颂德的诗篇,思想上带有局限性。但称颂中带有劝戒之意,所以仍有可取之处。从艺术上来说,全篇规模宏大,结构完整,赋笔之外,兼用比兴,如以“如圭如璋”比贤臣之“顒顒昂昂”,以凤凰百鸟比喻“王多吉士”、“王多吉人”,都很贴切自然,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8.求李白《古风》(大雅久不作)翻译

大雅久不作(《古风》其一)1

作者:李白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1?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2。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3。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4。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5。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6。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7。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8。

君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9。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10。

我志在删述11,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12。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

1.《大雅》:《诗经》之一部分。此代指《诗经》。作:兴。吾衰:《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陈:《礼记·王制》:"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李白此意为:诗道久已不振,而我年将衰,此意向谁陈说呢?

2.王风:《诗经·王风》,此亦代指《诗经》。委蔓草:埋没无闻。此与上句"久不作"意同。多荆榛:形容形势混乱。

3.龙虎两句:形容战国群雄相争,战争直到强秦统一六国。

4.正声两句:《诗经》那样雅正的诗歌衰微了,而屈原以其哀怨的作品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5.扬马二句:言汉代文学家扬雄、司马相如使衰颓的文坛重新振兴,开创了宽广的文学新天地。

6.宪章:本指典章制度,此指诗歌创作的法度、规范。沦:消亡。

7.建安:东汉末献帝的年号(196-219),当时文坛作家有三曹、七子等。绮丽:词采华美。

8.圣代:此指唐代。元古:上古,远古。垂衣:《易·系辞下》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意谓无为而治。清真:朴素自然,与绮丽相对。参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抒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9.群才句:文人们正逢休明盛世。属:适逢。耀鳞:比喻施展才能。

10.文质句:意谓词采与内容相得益彰。秋旻:秋天的天空。

11.删述:《尚书序》:"先君孔子……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

12.希圣:希望达到圣人的境界。获麟:《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传说孔子修订《春秋》,至此搁笔不复述作。因为他认为骐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不是好兆。以上四句意谓:李白欲追步孔子,有所述作,以期后垂名不朽。

〔导读〕

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一说作于天宝安史之乱以前,所据"吾衰"一语。一说"当属早期'大言'之作"(裴斐《李白与历史人物》,载《文学遗产》1990年第三期)。关于诗意,俞平伯《李白〈古风其一〉第一首解析》云:"本篇大意,只是《孟子》(离娄下)上的两句话:'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载中华书局版《李白研究论文集》)。王运熙《李白〈古风其一〉中的两个问题》认为:"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也包括建安诗歌在内。"我志在删述"之意是删述、编选诗歌,而非如俞平伯所云通过作史以显褒贬(文见《天府新论》1988年第一期)。王又在《略谈李白的文学思想》(载齐鲁书社版《中国古代文论管窥》)中说:李白推崇《诗经》的风雅正声,主要是重视《诗经》的风雅比兴传统。他表示仰慕孔子作《春秋》的事业,实际上还是要继承《诗经》的美刺和褒贬传统。《唐宋诗醇》卷一:"《古风》诗多比兴,此篇全用赋体,括风雅之源流,明著作之意旨……指归《大雅》,志在删述,上溯风骚,俯观六代,以绮丽为贱,清真为贵,论诗之意昭然明矣。"

9.《诗经

诗经里面有 不武 吗?我只知道诗经大雅里有 下武,你会不会是记错了。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译文:

后能继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圣明。三位先王灵在天,武王配天居镐京。

武王配天居镐京,德行能够匹先祖。上应天命真长久,成王也令人信服。

成王也令人信服,足为人间好榜样。孝顺祖宗德泽长,德泽长久法先王。

爱戴天子这一人,能将美德来承应。孝顺祖宗德泽长,光明显耀好后进。

光明显耀好后进,遵循祖先的足迹。长啊长达千万年,天赐洪福享受起。

天赐洪福享受起,四方诸侯来祝贺。长啊长达千万年,那愁没人来辅佐。

不知道,这是不是你要找的。

10.诗经 常武 翻译与赏析

《大雅·常武》出自《诗经》,赞美了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

诗人满怀激情,借助精巧选词,串联比喻、排句,饱蘸笔墨,歌唱王师。朱熹有一段绝好的分析,他说:“如飞如翰,疾也;如江如汉,众也;如山,不可动也;如川,不可御也。

绵绵,不可绝也;翼翼,不可乱也。不测,不可知也;不克,不可胜也。”

(《诗集传》)作品原文 常武 赫赫明明(1)。王命卿士(2),南仲大祖(3),大师皇父(4)。

整我六师(5),以脩我戎(6)。既敬既戒(7),惠此南国(8)。

王谓尹氏(9),命程伯休父(10),左右陈行(11)。戒我师旅,率彼淮浦(12),省此徐土(13)。

不留不处(14),三事就绪(15)。 赫赫业业(16),有严天子(17)。

王舒保作(18),匪绍匪游(19)。徐方绎骚(20),震惊徐方。

如雷如霆(21),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22),如震如怒。

进厥虎臣(23),阚如虓虎(24)。铺敦淮濆(25),仍执丑虏(26)。

截彼淮浦(27),王师之所(28)。 王旅啴啴(29),如飞如翰(30)。

如江如汉,如山之苞(31)。如川之流,绵绵翼翼(32)。

不测不克,濯征徐国(33)。 王犹允塞(34),徐方既来。

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35)。

徐方不回(36),王曰还归。注释译文注释 (1)赫赫:威严的样子。

明明:明智的样子。 (2)卿士:周朝廷 执政大臣 。

(3)南仲:人名,宣王主事大臣。大祖: 指太祖庙 。

(4)大师:职掌军政的大臣。皇父:人名,周宣王太师。

(5)整:治。六师:六军。

周制,王建六军。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

(6)脩我戎:整顿我的军备。脩,习;戎,武。

(7)敬:借作“儆”。 (8)惠:爱。

(9)尹氏:掌卿士之官。 (10)程伯休父:人名,宣王时大司马。

(11)陈行:列队。 (12)率:循。

(13)省:察视。徐土:指徐国,故址在今安徽泗县。

(14)不:二“不”字皆语助词,无义。留:占“刘”字,杀。

处:安。 (15)三事:三司,指军中三事大夫。

事与“司”通。绪:业。

姚际恒《 诗经通论 》:“谓分主六军之三事大夫,无一不尽职以就绪也。” (16)业业:高大的样子。

(17)有严:严严,神圣的样子。 (18)舒:舒徐。

保:安。作:起。

(19)绍:戴震《 诗经补注 》:“如‘夭绍’之绍,急也。”游:优游,与“绍”对文,指缓。

(20)绎:络绎。骚:骚动。

严粲《 诗缉 》:“王乃舒徐而安行,依于军法日行三十里,进兵不急,人自畏威,徐方之人,皆络绎骚动矣。” (21)霆:炸雷。

(22)奋厥武:奋发用武。 (23)虎臣:猛如虎的武士。

(24)阚(hǎn)如:阚然,虎怒的样子。虓(xiāo):虎啸。

(25)铺:韩诗作“敷”,大。敦:屯聚。

濆(fén):高岸。 (26)仍:就。

丑虏:对敌军的蔑称。 (27)截:断绝。

(28)所:处。 (29)啴(tān)啴:人多势众的样子。

(30)翰:指鸷鸟。 (31)苞:指根基。

(32)翼翼:整齐的样子。 (33)濯:大。

(34)犹:通“猷”,谋略。允:诚。

塞:实,指谋略不落空。 (35)来庭:来王庭,指朝觐。

(36)回:违。译文 多么威严多严明,王对卿士下命令。

太祖庙堂召南仲,太师皇父在其中:“速速整顿我六军,备战习武任务重。布防警戒切莫松,救助南方惩元凶。”

王诏尹氏传下令,告谕程伯休父依令行,士卒左右列成队,告诫全军申军令。沿那淮岸急行军,巡视徐国察隐情。

诛其祸首安人民,三司就职工作勤。 多么威严多伟大,神圣天子亲出征,从容镇定向前进。

不快不慢按兵法,徐方慌张乱阵营。王师神威震徐方,雷霆万钧压头顶,徐方骚动大震惊。

周王奋威用武力,如天动怒雷声起。前锋部队如猛虎,虎怒吼声震大地。

大军屯聚淮水边,擒获顽敌向前逼。切断淮水沿岸路,王师驻此扫顽敌。

王师强大兵马众,迅捷如鸟掠长空,势如江汉水汹涌。如山之基难动摇,如川之流滚滔滔。

军营绵绵排列齐,战无不胜难知底,大力征讨定淮夷。 王的谋略无不中,徐国投降来归从。

徐国臣服成一统,胜利应是天子功。四方叛逆已平定,徐国入觐来王庭。

徐国改邪已归正,王命班师返京城。作品鉴赏 此诗题目特别,《诗经》大多是取首句语词为题,有的虽不是首句,但亦是诗中的语词,而“常武”一词不见于该诗,故说诗者议论纷纭。

《 毛诗序 》谓其意是“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 朱熹 《 诗序辨说 》申此说“盖有二义:有常德以立武则可,以武为常则不可,此所以有美而有戒也”,对此,姚际恒《诗经通论》驳道:“诗中极美王之武功,无戒其黩武意。毛、郑亦无戒王之说,然则作《序》者其腐儒之见明矣。”

王质《诗总闻》谓“自南仲以来,累世著武,故曰常武”:方玉润《 诗经原始 》以为“常武”是乐名,他说:“武王克商,乐曰《大武》,宣王中兴,诗曰《常武》,盖诗即乐也。”近人或以为古常、尚通用,“常武”即尚武,与诗旨正合。

按:《序》与朱说明显牵强附会,姚批驳极是。王质误会南仲为文王时人,故有此说,亦不足取。

惟后二说较为合理,可供参考。 此诗为宣王时之作,有诗中两个人物为证:一是南仲,同见于《出车》,亦见《鄦惠鼎》(称“司徒南中”),《汉书·人物表》与《后汉书·庞参传》所载《马融上书》都认。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