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香草美人

1.楚辞中香草美人象征什么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又是与楚国地力文文化紧密相关的。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

2.楚辞中香草美人象征什么

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扩展资料: 《楚辞》较早就流传海外,特别是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儒学—中华文化圈”。至1581年(万历九年),利玛窦来华,东方文明遂远播重洋,《楚辞》逐渐进入西方人的视野,1840年鸦片战争后,欧美世界开始广泛注意《楚辞》。

据粗略统计,17至18世纪由传教士以拉丁文翻译的中国典籍达数百种,其中包括《楚辞》。 迄20世纪中,相继出现英、法、德、意、等文字的楚辞,屈原作品全部有西译,其中以《离骚》为最多,甚至同一语种有不止一个译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草美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辞。

3.古诗词中香草美人意象的诗句

1. 《离骚》中通常会托香草以怨王孙来、借美人以喻君子。

2. 《离骚》中一共出现了十八种香草,主要有:蕙茝、菌桂、荃、江蓠、白芷、秋兰、木根、薛荔、芰荷、申椒、菊、芙蓉、石兰、杜衡等等。

3. 上面这些植物作为“香草”,后人对于它们在《离骚》中的具体含源义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比如:“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认为这里的“众芳”比喻为群贤,而蒋骥则认为是比喻为君。“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句中的“荃”字zhidao的解释,王逸、朱熹、王夫之认为前两句中的“荃”字比喻为君,后两句中的“荃”字,《文选》认为是喻忠臣或直臣。

4.采用“香草美人”象征手法的诗句(《离骚》除外)

《楚辞》中的“香草美人” 《离骚》《九章》《远游》 (1)离、芷、兰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木兰、宿莽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中洲之宿莽。 (3)草木、美人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4)众芳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5)申椒、菌桂、蕙、茝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6)荃 荃不揆馀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7)兰、蕙 馀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畮。

(8)留夷、揭车、杜衡、芳芷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 (9)众芳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10)木兰、秋菊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1)木根、茝、薜荔 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12)菌桂、蕙、胡绳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13)蕙、茝 既替馀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相关内容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