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棠棣之华

1.“棠棣之华,偏其反而”此句出自《诗经》的哪篇

语出《论语》“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斯远而”孔子说:“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在诗经《小雅·常棣》是: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2.棠棣之华是什么意思

棠棣之华的意思是棠棣花开朵朵,花儿光灿鲜明。

出处:《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朝代:先秦

作者:不详

原句: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译文:棠棣花开朵朵,花儿光灿鲜明。凡今天下之人,莫如兄弟更亲。

扩展资料:

棠棣一词的引申意思

1.木名。

[汉]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诗》云:‘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按,此为逸诗。《论语·子罕》引作“唐棣”。

释义: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2.花名。花黄色,春末开。棠棣花白色或粉色,与棣棠应区分开,实为两种花。

[唐]李商隐 《寄罗劭兴》诗:“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

释义:描写春末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景象,常棣盛开着黄色的花朵,忘忧草摇摆着碧绿的叶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棠棣

3.诗经·小雅

棠棣的花儿, 花蒂都有光彩。

如今一般的人, 谁象兄弟相待。 死丧的威胁, 兄弟最是关心。

众人聚在原野, 兄弟往来相寻。 鹡鸰困在陆地, 兄弟赶来救难。

往往有些良朋, 相赠只有长叹。 兄弟在家相争, 同心抵抗外侮。

往往有些良朋, 长期没有帮助。 乱事平定之后, 日子过得安宁。

这时虽有兄弟, 又不如朋友相亲。 陈列竹碗木碗, 饮宴心足意满。

兄弟今日团聚, 互相亲热温暖。 夫妻父子相亲, 就象琴瑟谐调。

兄弟今日团聚, 永远快乐相好。 “使你全家相安, 妻子都能快乐。”

好好体会力行, 这话真是不错! 参考资料:余冠英·《诗经选》补充回答: 这是一首贵族宴请兄弟、赞美兄弟和睦骨肉情深的诗歌。诗中以棠棣比喻兄弟,成为常用典故。

这首诗的影响很大,后世以花萼,棠棣,脊鴒,孔怀比兄弟之情,都是从此诗中取意。 注释: 棠棣: 棠棣又称郁李或者六月樱,开白色或粉红色花,果实比李小,可食用,蔷薇科李属。

棠棣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常棣的花比兄弟,或许因其每两三朵彼此相依,所以联想。

华:花。鄂不:花蒂。

“鄂”字《说文》引作“萼”。“不”字在甲骨文是花蒂的象形。

韡韡(音伟):鲜明貌,一作盛貌。不:语助词。

威:畏。孔怀:孔,最、很。

最为思念关怀。原隰(音习):原,原野。

隰,洼地。 裒(音?g)聚:聚集。

聚于原野似指战争一类的事。 《集传》:“裒,聚也……至于积尸裒聚于原野之间,亦惟兄弟为相求也。”

一说“裒”读为“踣”(薄bó),毙。襃令(音剖令):襃:聚土成堆。

脊令(音急领):水鸟名,通常叫“鹡鸰”。头黑额白,背黑腹白,尾长。

每:虽。犹言时常。

况:就是“贶”,赐给。 以上两句是说当危难的时候往往有些良朋只能为之长叹,而不能像兄弟奔赴援助。

永:长久。 兄弟阋(音戏)于墙:阋(细xì):相争,兄弟在家里争吵。

御:抵抗。 务:侮。

A:终久。戎:帮助。

虽:发语词,通“惟”。友:朋友、友人。

生:发语词。 犹如反问。

傧尔笾豆:傧:陈列。笾(音边)豆:祭祀或宴享时用来盛物的器具。

笾用竹制,豆用木制。 好合:相亲相爱。

翕(音西):和顺,作聚合理解。 湛:深厚。

宜:和顺。帑(音奴):通“孥”,子女,儿女。

傧:陈设。饫(音裕):满足、饱,指家宴劝人痛饮。

孺:相亲。究:深思。

言用心体会上面两句话的道理。图:考虑。

言努力做到。 ??(音胆):诚然;信、确实。

其:指宜室家,乐妻帑。然、如此。

4.“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出自 《论语》

【原文】“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注释】 (1)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 (2)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 (3)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了。

【译文】 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虽同属蔷薇科,但是唐棣是苹果亚科,棣棠是蔷薇亚科。所以答案是:不是一种花。图中黄色的是棣棠,白色的是唐棣。

5.常棣之华,鄂不韡韡的意思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的意思是高大的棠棣树鲜花盛开时节,花萼花蒂是那样的灿烂鲜明。出自周朝周公的《小雅·常棣》。

1、原文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2、译文

高大的棠棣树鲜花盛开时节,花萼花蒂是那样的灿烂鲜明。普天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不如兄弟间那样相爱相亲。

生死存亡重大时刻来临之际,兄弟之间总是互相深深牵挂。无论是谁流落异乡抛尸原野,另一个历尽苦辛也要找到他。

扩展资料

此诗写兄弟宴饮之乐,关于其作者与背景历代存有争议。西周初年,出现过周公的兄弟管叔和蔡叔的叛乱。据此,西汉孔丘弟子子夏似认此诗为成王时周公所作;西周末年,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手足相害的事更频频发生。据此,春秋末年左丘明认为此诗为周厉王时召穆公所作。

《小雅·常棣》不仅是中国诗史上最先歌唱兄弟友爱的诗作,也是情理相融富于理趣的明理典范。对后世“兄弟诗文”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6.《诗经 小雅 棠棣》全文

全文如下: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家室,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释义:

棠棣花开朵朵,花儿光灿鲜明。凡今天下之人,莫如兄弟更亲。

遭遇死亡威胁,兄弟最为关心。丧命埋葬荒野,兄弟也会相寻。

鹡鸰困在原野,兄弟赶来救难。虽有良朋好友,安慰徒有长叹。

兄弟墙内相争,同心抗御外侮。每有良朋好友,遇难谁来帮助。

丧乱灾祸平息,生活安定宁静。此时同胞兄弟,不如朋友相亲。

摆上佳肴满桌,宴饮意足心欢。兄弟今日团聚,祥和欢乐温暖。

妻子情投意合,恰如琴瑟协奏。兄弟今日相会,祥和欢乐敦厚。

全家安然相处,妻儿快乐欢喜。请你深思熟虑,此话是否在理。

出自:先秦 佚名《诗经 棠棣》

扩展资料

诗八章,可分五层。首章为第一层,先兴比,后议论,开门见山,倡明主题。“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兴中有比;而诗人以棠棣之花喻比兄弟,是因棠棣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而生发联想。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寓议论于抒情的点题之笔,既是诗人对兄弟亲情的颂赞,也表现了华夏先民传统的人伦观念。上古先民的部族家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因而,比之良朋、妻孥,他们更重兄弟亲情。

二、三、四章为第二层。诗人通过三个典型情境,对“莫如兄弟”之旨作了具体深入的申发,即:遭死丧则兄弟相收;遇急难则兄弟相救;御外侮则兄弟相助。这可能是历史传说的诗意概括,也可能是现实见闻的艺术集中。这三章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点。

第五章自成一层。如果说,前面是诗人正面赞颂理想的兄弟之情,这一层则由正面理想返观当时的现实状况;即由赞叹“丧乱”时的“莫如兄弟”,转而叹惜“安宁”时的“不如友生”。“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这叹惜是沉痛的,也是有史实根据的。西周初年,出现过周公的兄弟管叔和蔡叔的叛乱。

六、七章为第四层,直接描写了举家宴饮时兄弟齐集,妻子好合,亲情和睦,琴瑟和谐的欢乐场面。第七章“妻子”与“兄弟”的对照,包含了诗意的递进:“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而“兄弟既翕”,则“和乐且湛”。诗人似明确表示,兄弟之情胜过夫妇之情;兄弟和,则室家安,兄弟和,则妻帑乐。末章承上而来,卒章显志。

诗人直接告诫人们,要深思熟虑,牢记此理:只有“兄弟既翕”,方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兄弟和睦是家族和睦、家庭幸福的基础。明理规劝之意,更为明显。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