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穆如清风什么意思意思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原句出自于西周尹吉甫的《诗经·大雅·烝民》。 原文:知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白话译文: 四匹公马蹄不停,八只鸾铃响叮叮。仲山甫赴齐去得急,早日完工回朝廷。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仲山甫临行顾虑多,宽慰其心好建功。 扩展资料道: 赏析: 《大雅·烝民》是为周宣王时代的重臣尹吉甫所作,周宣王派仲山甫去齐地筑城,临行时尹吉甫作此诗赠之版。全诗八章,每章八句,赞扬仲山甫的美德和辅佐宣王的政绩。此诗在说理中不时采用民间谚语、俗语,用词精当,还多用叠字,使诗歌既生动又入理,增加了表现力。 此诗主要以赋叙事,开篇以说理领起;中间夹叙夹权议,突出仲山甫之德才与政绩;最后偏重描写与抒情,以热烈的送别场面作结,点出赠别的主题。全诗章法整饬,表达灵活,为后世送别诗之祖。 2.吉甫作颂,穆如清风翻译: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 仲山甫临行顾虑多,宽慰其心好建功。出自:先秦的《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 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 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不侮矜寡,不畏强御。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仲山甫出祖。 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译文:老天生下这些人,有着形体有法则。人的常性与生来,追求善美是其德。 上天临视周王朝,昭明之德施于下。保佑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辅佐他。 仲山甫贤良具美德,温和善良有原则。仪态端庄好面色,小心翼翼真负责。 遵从古训不出格,勉力做事合礼节。天子选他做大臣,颁布王命管施政。 周王命令仲山甫,要做诸侯的典范。继承祖业要弘扬,辅佐天子振朝纲。 出令受命你执掌,天子喉舌责任重。发布政令告畿外,四方听命都遵从。 严肃对待王命令,仲山甫全力来推行。国内政事好与坏,仲山甫心里明如镜。 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献忠诚。 有句老话这样说:"柔软东西吃下肚,刚硬东西往外吐。"与众不同仲山甫,柔软东西他不吃,刚硬东西偏下肚。 鳏夫寡妇他不欺,碰着强暴狠打击。有句老话这样说:"德行如同毛羽轻,很少有人能高举。 "我细揣摩又核计,能举起唯有仲山甫,别人爱他难相助。天子龙袍有破缺,独有仲山甫能弥补。 仲山甫出行祭路神,四匹公马力强劲。车载使臣匆匆行,常念王命未完成。 四马奋蹄彭彭响,八只鸾铃声锵锵。周王命令仲山甫,督修齐城赴东疆。 四匹公马蹄不停,八只鸾铃响叮叮。仲山甫赴齐去得急,早日完工回朝廷。 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仲山甫临行顾虑多,宽慰其心好建功。 扩展资料 鉴赏。这首诗;《毛诗序》谓“美”,郝敬谓“讽”,二说视角不同,自然见解相反,然也有共同点,那就是皆着眼于此诗的言外之意,非诗中的基本内容。 见仁见智,各有所取,此姑且不论,如果就诗说诗,当以朱熹说为胜。此诗首章起句不凡。 开头四句郑重提出“人性”这一命题,哲理意味甚浓。前人多认为这是最早的“性善论”,故孟子在《告子章》中引此四句与孔子的阐释作为论“性善”的理论依据。 但从全诗考察,似乎诗人并不是倡导什么“性善论”,他只不过是借天赋予人以善性,为下文歌颂仲山甫张本。第一章颂扬仲山甫应天运而生,非一般人物可比,总领全诗。 接下去二至六章便不遗余力赞美仲山甫的德才与政绩:首先说他有德,遵从古训,深得天子的信赖。其次说他能继承祖先事业,成为诸侯典范,是天子的忠实代言人;再次说他洞悉国事,明哲忠贞,勤政报效周王;继而说他个性刚直,不畏强暴,不欺弱者;进而回应前几章,说他德高望重,关键靠自己修养,不断积累,因而成了朝廷补衮之臣。 诗人对仲山甫推崇备至,极意美化,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身负重任、忠于职守、攸关国运的名臣形象。七、八两章才转到正题,写仲山甫奉王命赴东方督修齐城,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安慰行者,祝愿其功成早归。 全诗基调虽是对仲山甫个人的颂扬与惜别,但透过诗中关于仲山甫行事与心理的叙述,从中大体能体察到处于西周衰世的贵族,对中兴事业艰难的认识与隐忧,以及对力挽狂澜的辅弼大臣的崇敬与呼唤。不难理解,此诗对仲山甫的种种赞美,是真实的、现实的,然而也不排除其中有某些理想化的成分,包含着诗人所代表的这一阶层的期盼。 有人斥此篇为“谀词”,似乎过苛。此诗主要以赋叙事,开篇以说理领起;中间夹叙夹议,突出仲山甫之德才与政绩;最后偏重描写与抒情,以热烈的送别场面作结,点出赠别的主题。 全诗章法整饬,表达灵活,为后世送别诗之祖。在《诗经》中此篇说理成分比较浓厚,在诗歌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后世“以理为诗”当溯源于此。 此诗语言也很有特色,尽管多用说理、议论,却不迂腐呆滞,这除了诗人的激情之外,还在于语言运用独具匠心,诗人多以民间俗语入诗,如表现仲山甫扶弱锄强的性格特征、赞美仲山甫重视修身立德,都是反用俗语来衬托,这比直说简洁、形象,又有理趣,说理中注进了诗味,故姚际恒称此为“奇语”(《诗经通论》)。诗中一些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有的经后人使用或提炼,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如“小心翼翼”、“明哲保身”、“爱莫能助”、“穆如清风”等。 善用虚词与叠字词本是《诗经》的语言特点,此篇独特之处是“之”字的运用,全诗十二个“之”字,用于句尾的有九个,其中第六章连用五个“之”字收句,娓娓道来,。 3.“静如止水,穆如清风”是什么意思“静如止水,穆如清风”的意思是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 出处:出自《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白话译文: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 《大雅·烝民》全文: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古训是式5,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7,缵戎祖考8,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 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 爱莫助之。衮职有阙, 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 征夫捷捷20,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 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 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24,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白话译文: 老天生下这些人,有着形体有法则。 人的常性与生来,追求善美是其德。上天临视周王朝,昭明之德施于下。 保佑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辅佐他。 仲山甫贤良具美德,温和善良有原则。 仪态端庄好面色,小心翼翼真负责。遵从古训不出格,勉力做事合礼节。 天子选他做大臣,颁布王命管施政。 周王命令仲山甫,要做诸侯的典范。 继承祖业要宏扬,辅佐天子振朝纲。出令受命你执掌,天子喉舌责任重。 发布政令告畿外,四方听命都遵从。 严肃对待王命令,仲山甫全力来推行。 国内政事好与坏,仲山甫心里明如镜。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 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献忠诚。 有句老话这样说:"柔软东西吃下肚,刚硬东西往外吐。 "与众不同仲山甫,柔软东西他不吃,刚硬东西偏下肚。鳏夫寡妇他不欺,碰着强暴狠打击。 有句老话这样说:"德行如同毛羽轻,很少有人能高举。"我细揣摩又核计,能举起唯有仲山甫,别人爱他难相助。 天子龙袍有破缺,独有仲山甫能弥补。 仲山甫出行祭路神,四匹公马力强劲。 车载使臣匆匆行,常念王命未完成。四马奋蹄彭彭响,八只鸾铃声锵锵。 周王命令仲山甫,督修齐城赴东疆。 四匹公马蹄不停,八只鸾铃响叮叮。 仲山甫赴齐去得急,早日完工回朝廷。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 仲山甫临行顾虑多,宽慰其心好建功。 扩展资料《大雅·烝民》: 据《毛诗》序云:“烝民,尹吉甫美宣王也。 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然而朱熹却说“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齐,而尹吉甫作诗送之”,诗中所颂扬的却是仲山甫,并不是周宣王。 《诗经·大雅·烝民》是一首颂扬仲山甫的诗歌。起首之章,即颂扬仲山甫应运而生,说他非同小可,不是一般人物可比,以此总领全章。 二至六章,极力赞美仲山甫的德才政绩。说他有德,他遵从古训,深得天子的信赖;说他能继承祖先事业,他成为诸侯楷模典范,是天子的忠实代言人。 说他洞悉国事,他明哲忠贞,勤政报效周宣王。说他个性刚直,他不畏强暴,不欺弱者;说他德高望重,他关键靠自己修养,不断积累,因而成了朝廷大臣。 七、八两章则切入正题,叙述仲山甫奉周宣王之命,赴东方监督修建齐城,临别尹吉甫作诗相赠,从而宽慰出行者,祝愿其功成早归。 全诗的基调,是对仲山甫个人的颂扬与惜别,但透过对仲山甫行事风格与心理特点来看,能体察到处于西周衰微时期的贵族,对中兴事业艰难的认识与隐忧,以及对力挽狂澜的辅弼大臣的崇敬与呼唤。 作者对仲山甫推崇备至,从而极意美化,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身负重任、忠于职守、攸关国运的名臣形象。 其实仲山甫的最突出政绩,应是他所倡导的大胆经济体制改革。 废除所谓的“公田制”,推行“私田制”;废除了“力役地租”,推行“什一而税”。 积极鼓励农人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商业,等等。 正是这些改革的成功,促成了周宣王时期的繁荣景象,成就了史称的“宣王中兴”。 人们所看到的,是周宣王令仲山甫往齐筑城,临行之时尹吉甫作诗相送,从而赞扬仲山甫的美德,辅佐周宣王的政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烝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