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治水的诗词有哪些《调张籍》唐代 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登临晴川阁怀古赞颂大禹治水》宋代 黄庭坚晴川阁上望长江,茫茫水天拍繁华。广厦飞桥光溢彩,匆匆碌碌无停息。 茫然一粟流何处?天涯路远是为家。九州禹迹忘安乐,换却江山永泰宁。 《补乐歌十首。大夏》唐代 元结 (《大夏》,有夏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禹治水, 其功能大中国。 凡三章,章四句) 茫茫下土兮,乃生九州。山有长岑兮,川有深流。 茫茫下土兮,乃均四方。国有安乂兮,野有封疆。 茫茫下土兮,乃歌万年。上有茂功兮,下戴仁天。 《公无渡河》唐代 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唐代 赵彦昭 皇情遍九垓,御辇驻昭回。路若随天转,人疑近日来。 河看大禹凿,山见巨灵开。愿扈登封驾,常持荐寿杯。 2.大禹治水 的 诗词?大禹攀爬过的山峰??依然存留着上古的痕迹??洪水曾经到过这里??那岩层中??斑斓的印记??纹路清晰??险峻的山峦翠障遮掩大地??河流弯曲的银带??盘旋着奔流直向大海????曾几何??湮没了世间最秀美的景色??吞噬了人类艰苦创建的家园??洪水肆虐的脚步??毫不停息??汶川的大地在呻吟呼喊??禹帝??一位治水的君主??毅然挑起千斤重荷??与天作战????第一次??你路过家门??只是远望一下屋顶的炊烟??不曾回头????第二次??你路过家门??只是眺望了一眼妻子的身影??不曾逗留????第三次??你路过家门??只是倾听了一声孩子的啼哭??不曾停留????疏通了黄河的古道??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筑建堤坝??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牵引恶浪的波头??搬除阻挡江河的山川??合通向四海??让百姓安居乐业??寻回快乐。 3.与水有关的诗句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1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2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21、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22、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23、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2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25、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26、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27、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28、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29、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30、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 3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32、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33、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34、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35、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 36、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 37、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38、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39、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4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41、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 42、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43、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44、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45、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4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47、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48、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49、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50、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5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52、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53、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5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5、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5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呤》 5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陆游《后赤壁赋》 58、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59、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6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 王维 《汉江临泛》 6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 64、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6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71、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 4.有“水”的古诗词【幸武功庆善宫】李世民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 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 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 端?脑溃尬و伟偎尽Kؽ诿髑锞埃岜崴亍? 【过旧宅二首】李世民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 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纫?兰凋径,舒圭叶翦桐。 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 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登骊山高顶寓目】李显 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阊阖雄里閈,城阙壮规模。 贯渭称天邑,含岐实奥区。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图。 【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江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卢照邻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莺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 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年华已可乐,高兴复留人。 5.《治水必躬亲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 阅读《治水必躬亲》,完成以下问题。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泥于掌故(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 ) (3)势有曲直( )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 (5)不可执一( )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7)冒雨冲风( )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 2、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 送孟浩然之广陵 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 ) A。 治水/必躬亲 B。 泥于/掌故 C。昔/海/忠介治河 D。 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 4、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_,是_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 第二段,运用了_________论证方法,,阐明治水不但要________,而且要_______的道理。还用了_____论证方法,先从____说海瑞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后从____说如果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 _________”。 【答案】 1、(1)拘泥 (2)彻底摸清,追究到底;事理 (3)河流的形势 (4)因为;亲自 (5)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6)这样 (7)顶,形象的描述在大风大雨中行走的艰难 (8)好,成功 2、C 3、C 4、(1)如果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如果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2)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5、海瑞;明;事实论证;躬亲;廉洁;正反对比;正面;反面;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相关推荐】 《治水必躬亲》 文言文《治水必躬亲》教学参考资料 《治水必躬亲》和《海瑞传》对比阅读 《治水必躬亲》和《大禹治水》对比阅读 《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和答案 文言文《治水必躬亲》重点字词解释 为什么说治水必躬亲?用原文回答 治水必躬亲的原文断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治水必躬亲中考题。 6.赞美水的古诗文,现代文和歌词(不要太多诗句: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现代文:余秋雨的《都江堰》 一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二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 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 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 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 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 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场千年的收伏战。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三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 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受了一个连孩单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前不久我曾接到一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片,上面的头衔只印了“土木工程师”,我立即追想到了李冰。 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 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 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