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圣,诗仙,诗魔,诗神,诗狂,诗佛,诗鬼分别是谁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神苏轼,诗狂贺知章,诗佛王维,诗鬼李贺。 1、诗圣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2、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3、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4、诗神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5、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 2.关于鬼神的诗词白居易 羲和趁日沈西海,鬼伯驱人葬北邙。 【二月五日花下作】 刘威 时向人间深夜坐,鬼神长在药囊边。 【赠道者】 吕岩 鬼哭神号金鼎结,鸡飞犬化玉炉空。 【七言 其六】 李咸用 鬼树夜分千炬火,渔舟朝巷一蓬霜。 【湘浦有怀】 李端 鬼因巫祝传移社,神见天人请施山。 【题觉公新兰若】 姚合 龙喷黑气翻腾滚,鬼掣红光劈划揁。 【恶神行雨】 徐夤 鬼神只阚高明里,倚伏不干栖隐家。 【招隐】 孔平仲 鬼谷纵横非世宝,贝多浮蠹逐时昏。 【呈陆农师 其一】 鬼神福善安无窘,君相知名直靡佗。 【寄方逢原】 文天祥 风雨满山连地卷,鬼神现世觉天低。 【赋吉州隆庆寺塔火】 樵牧旧蹊今可马,鬼神天巧不容诗。 【辟山寄朱约山】 文同 乡里共传为盛事,鬼神相助使前知。 【周思道如诏亭】 3.我要十首惊天地气鬼神的诗抛却浮名何足道 冠剑功成须笑傲 媚脸已非朱淡粉 香红全胜雪笼梅 道是弃绝红尘, 道是逍遥自在! 人生至此一回, 岂可随便走走! 奋斗!奋斗! 总会功成名就!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屈膝肩负残阳兮,辉照燃烧成血;归雁点失 天边兮,西风哀杀野草。 回首野旷如心兮,前顾道途苍茫;伊人似风 远去兮,此后任怀天涯! 满天风雨满天仇, 故宫容颜恨犹在。 今日杀却贼首去, 从此江湖弄扁舟。 君当如兰,幽谷长风,宁静致远; 君当如竹,高风亮节,坚韧不拔; 君当如菊,洁身自好,寒芳自赏; 君当如梅,笑迎霜雪,傲骨不折。 啸天苍, 少年狂。 几度笑与泪, 雄姿莫彷徨。 悲欢哀愁一夜吹, 天地男儿本四方! 名剑传说 千里轻骑过江南 笑颜毒心生死间 情窦方迷缘亦孽 六间传说起惊澜 名剑山庄万锋烈 错落如棋美人肩 火蝶乍现江湖险 碧云涧上紫金庵 灵兽奇毒原非祸 恶果自食莫怨天 云雾顿开玄机破 先因后果廿年前 易识人面心难测 人伦亲理是妄言 夺命刀落恩怨尽 无欲则刚乃婵娟 4.关于鬼神的诗词【过华清宫】李贺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绿章封事(为吴道士夜醮作)】李贺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谘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 虚空风气不清泠,短衣小冠作尘土。 金家香巷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王浚墓下作】李贺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白草侵烟死,秋梨绕地红。 古书平黑石,袖剑断青铜。 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铜驼悲】李贺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公无出门】李贺 天迷迷,地密密。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帝遣乘轩灾自息,玉星点剑黄金轭。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猰貐吐馋涎。 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 天畏遭衔啮,所以致之然。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长平箭头歌】李贺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簳雨中尽,直馀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炙。 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火。 访古丸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刲肉。 南陌东城马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 【神弦】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冬冬。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帖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5.我要十首惊天地气鬼神的诗侠客行(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筋劝侯赢。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由首《太玄经》? 满江红·写怀(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咏史(左思)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剑客(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碛中作(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寻扁舟。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赠李白(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6.诗仙,诗圣,诗佛,诗鬼,诗魔,诗豪,诗杰,诗狂,诗囚,诗奴分别1、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2、诗圣-杜甫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诗佛-王维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4、诗鬼-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 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 5、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6、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7、诗杰-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因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8、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9、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10、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扩展资料:李白介绍: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7.全唐诗一共有多少首诗《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版框16.6cm*11.5cm。《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玄烨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49403首,句1555条,作者共2873人。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满意请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