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不能忘却的长征诗歌

1.不能忘却的长征有这本书吗

1、有;作者是康桥;

2、详解如下:

2006年10月央视台播出康桥诗歌专集《不能忘却的长征:征途》。

推出同乡好友 给你钥匙和密码 的叙事长诗----《征途》

《征途》塑造的不是某一个英雄的具体形象,而是整个红军将士群体所具有的勇于流血、勇于牺牲、勇于战胜千难万险的英雄形象。让红军战士的精魂跳动成太阳,燃烧照耀今天,诗人追叙红军战士远去的情怀!在灵魂的深处,始终醒着冲锋的号角,燃烧着长征不灭的火炬……

康桥尚精研现代诗,文学赅博,才貌富美,有“当代很有影响力的军旅诗人”之誉称;足以钦仰。

2.<<不能忘却的长征>>观后感

-- 作者:殷正扬

-- 发布时间:2007-10-4 15:28:32

--

有感于《我的长征》

——观《不能忘却的长征》有感

“轰”的一声炮响震惊了中华,一段战火纷飞、枪淋弹雨的日子正威胁着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勇敢的红军开始了他们一次又一次艰难困苦的救难历程。

少年红军王瑞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年代,那是一段人类永远也不能忘却的历史长征的日子。为了不让无辜的百姓受到伤害,王瑞一家四口都参加了长征。虽然残酷的战争夺走了他所有的亲人们,苦难与艰险磨砺、刺痛了着他的心,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极大的创伤,但他依然坚强地从背影里走了出来。在接连不断的战争中,他又不断失去了亲爱的战友,但在**的关心和鼓励下,王瑞感受到了他对自己如长辈般慈爱和坚定博大的爱护,抚慰着他,使王瑞在炮火硝烟中真正成长了起来。

是啊,长征精神是多么伟大。红军们为了保护祖国,吃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为了祖国的和平,他们牺牲了自己,把光明留给了人间。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到心中感慨万千,红军精神是多么可贵,多么勇敢。正如电影中所描绘的:王瑞经过一番番挫折后,终于战胜了困难,得到了亲情,友情。再想想我们现在和谐平静、富裕舒适的生活,不都是战士们当年在战场上抛头颅、撒热血的成果吗?我们真应该好好感谢红军们为祖国的和平在沙场上拼搏性命。我们这一代是祖国的幼苗,寄托着全人民的希望,应该好好学习,为祖国效力,使我们中华民族强大起来,使敌人再也不敢来侵略我们,要牢牢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为祖国争光夺彩!

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

徐思捷

3.以不能忘却长征为主题的作文

纪念长征七十周年

七十年前,瑞金,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这时候,远隔千里的**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

七十年前,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千里沼泽、连鸟兽都不能出没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草根下掩埋着烈士的忠骨,雪山上耸立着胜利的曙光。

七十年前,会宁,经过两年多的殊死征程,迈开双脚,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跨过了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历经千辛万苦,纵横驰骋10多个省,血战近600多次,行程数万里,终于胜利抵达陕甘苏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历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已经一往不复,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长征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传颂,它们刻下了长征者铿锵的足音,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

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一面旗帜引领一支队伍,一种信念点燃一把火炬。 砍刀、长矛、梭镖……用险象环生的大地作便笺;铁铳、石雷、匣子枪…… 用八万双穿着草鞋的脚作画笔。雪山、草地、饥饿、战争,红星、火把、马嘶、枪鸣……浩浩荡荡,逶迤向北。

历史不可复制,历史精神则在怀念中复活。是的,红尘滚滚,那一弯历史,盟动涛声,人民怎能忘记?是的,千古尘音,那一段岁月,先烈们骨骼堆起的诗,世人怎能忘记?

空旷的历史,仿佛在这首歌中,找到了高挂枝头的硕果。仿佛智慧之灯,四射毅力的赞叹和意志的高傲。它的旋律陡峭而无阶梯,它的节拍断续而多风险,每一音、每一符都是天空独揽的胜景。

云还在舞,风还在唱,胜利的欢呼,已被历史雕成壮美的风光。

4.作文800字 不能忘却的长征

不能忘却的长征 长征是对人身体极限的考验。

长征是对人在黑暗中坚定信仰的考验。 长征是对红军、对**、对中国革命的考验。

70年的岁月早已让长征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和动词,它已经成为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漫长而短暂的70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但长征精神没有变;崭新的21世纪带来了太多的冲击,但长征作为一种信仰,牢牢扎根在人们心中。

惨烈悲壮的长征缘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当中央红军被迫开始“西窜”时,没有人知道他们将向何方去,会遇见什么。

8万人离开了瑞金,湘江一役,近5万人没有再走下去,血染湘江;飞夺泸定桥,战士们和饥饿赛跑,和时间赛跑,和火魔赛跑。打突击的22名战士只有1名看到了新中国的太阳;爬雪山,红军走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道路,无数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成为永久的丰碑;过草地,红军用7天7夜战胜了自然,然而也有很多人无声无.cn 息的就被沼泽吞没了,连战死沙场的激昂都没有。

红二方面军的很多女红军因为指挥的失误,不得不三次横穿草地,吃了更多的苦。除了自然条件的恶劣,长征过程中红军们还要与敌人战斗,和不明真相的少数民族同胞交流,赢取他们的信任。

困难程度不亚于唐僧西行。 **曾说过,长征过程最黑暗的时期是爬雪山过草地的日子。

而对于大部分普通红军来说,每天都有可能是最黑暗的,因为他们不知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我曾不解于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走下去。

影片中的一个片断告诉了我:为了能让一个女红军产下婴儿,将军要求一个团作阻击。事后,有人不解为什么为了一个孩子要做这么大的防御,将军严肃地说:“我们不就是为了孩子吗?”1918年,有一位伟人向全中国呼吁:“救救孩子!”20年后,在另一位伟人的带领下,中国工农红军用自己的脚掌丈量了两万五千里路,用生命和鲜血证明了**对“为了孩子”的承诺。

为了孩子,四个简单而凝重的字,只有真正为了人民着想,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人和政党才说得出。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和贺子珍为了能顺利行军,忍痛将出生不久的小儿子送给了老乡。

能如此“舍小家为大家”的领导者,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吧。也正因为对党的信任,对革命的希望,对未来的向往,使得红军战士们克服了无数困难,用双脚丈量两万五千里。

在黑暗的日子里,红军战士们不可磨灭的信仰,造就了长征,也迎来了光明。 影片结束时,破天荒的,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

这不仅是对不能忘却的长征的崇敬,更是对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的革命前辈们的崇敬。我们不会忘却长征,因为它早已深深烙进了我们的血液中,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但愿,在将来我们也能为了理想和信仰,为了孩子,为了人民,勇敢的奋斗。

5.不能忘却的长征

是一部电影名。

《不能忘却的长征》

片名:不能忘却的长征

英文名:We must not forget the long march

出品:八一电影制片厂

地区:中国

类型:大型文献电影纪录片

时长:75分钟

上映:2007年6月26日--7月2日

故事梗概:

池煜华是一名红军战士的妻子,她的丈夫1935年在战斗中牺牲,然而他牺牲的消息却直到1985年才得到确认,池煜华始终相信丈夫没有死,新婚才3天便与丈夫分别的她用一生实践了“我等你”的承诺。

6.<<不能忘却的长征>>观后感

历史的尘埃 ———《不能忘却的长征》观后感 █ 陈欣怡 【2007年05月13日】 说出来,许是一件会被批判为“大逆不道”的事情。

对于从小就听着那些英雄战士们奋勇杀敌的故事的我来说,其实红军战士们在长征中所经历的苦,他们的那些牺牲、流血、信念……在很长在一段时间里,我都很茫然。不是不感动,只是不真实。

不是不懂事,只是不理解。清楚地明白,这些伟大战士们的努力,换来了今天的 安定生活。

歌颂的诗词曲赋,堆得比天还高,这是应得的,理所当然的。战士们一瞬间的牺牲,凝就了不朽的灵魂。

处在这样一个还算是和平的时代,多多少少,就会有种冷漠的感觉———那些金戈铁马的惊心动魄已然远去,虽然报纸电视广播上面的新闻总是充斥着那些恐怖分子袭击武装冲突的打打杀杀。通过屏幕,看着那些流着鲜血的躯体,断壁残垣,废墟硝烟,明明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地方,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成千上万的人正在死去,甚至是即将死去。

只是,心中没有任何感触,没有感动。自认为,不是多愁善感、情怀纤细的人。

当初,学校要求参观《不能忘却的长征》时,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对于那些已经讲烂的传统叙事结构的编年史没有兴趣。然而,却被此片深深打动。

现代的非线性叙事方式,传递着图文声画的信息。我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池煜华老人。

她是一名红军战士的普通妻子。“我等你。”

这是池煜华老人和自己丈夫离别时最后的话语,最后的承诺。等待。

他们的新婚,不过短短的三天;而这守望,这等待,却足足跨越了大半个世纪,整整70年的蹉跎岁月。命运和池煜华老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实际上,她的丈夫在1935年,便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然而,他牺牲的消息却直到1985年才得到确认。

历史的天空下,岁月的脚步轻快地流走,刻下属于自己的烙印。正值妙龄的少妇,不知在何时,青丝变成了银发,玉颜已然沧桑。

一弹指之间,已是垂暮之年的老妪。但是池煜华老人始终相信丈夫没有死,她用自己守候的一生实践了“我等你”的承诺。

风沙驻守,空缘回首朱颜凝;咫尺天涯,红尘飞逝梦已断。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