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上好小学语文古诗词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 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 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 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 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 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的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 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 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男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 )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 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 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 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 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 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五、课外拓展,积累诗文 古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的乐章、描绘的迷人的画卷。除了学完课本中的诗文,还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诗书让他们课外诵读。 学生通过课外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的语言,步入诗文的境界,就会得到很多课外的积累。学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课外的诵读与积累,反过来,就会大大地促进我们语文的。 2.如何上好古诗词欣赏课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是必要的,也是艰难的任务。 初二下册,有首古诗,我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才讲完;学生学完了大呼过瘾,并且主动在课余时间去搜索和作者相关的那些古诗词来看,这让我似乎看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那节课讲的是李商隐的《无题》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欣赏古典诗词首先要有感悟之情。学习古典诗词,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反复读背的过程中,慢慢品味。 对于觉得陌生的诗词要先自己理解、体味,查文学史和有关注释,再回过头来对照自己的理解对不对。有的诗词,不同的版本注释也不一样,这就要认真加以分析比较,判断哪种注释更合乎作者原意,更合情理。 我的引导步骤如下:一、简单的回忆作者的简介。二、介绍更多关于作者的作品: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三、朗读1、学生齐读,纠正注音。2、学生个读,自主欣赏。 四、讨论:这首词意在写什么东西?(爱情) 由上可知,在鉴赏这块,我更多的是愿意引导学生由教材的内容,学习纵观全诗, 理解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情”,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所吸引所感染,拿出劲头来学习。 而光学习一两首诗词,就说能理解诗人的情感,是不太可能的,那就需要学生从更多的作品去体会。课堂中,对那些诗词中的典故,比如“蓬莱”“青鸟”,把这些故事都告诉学生,再去引入更多关于爱情的诗词,甚至可以拿现代的爱情诗对比。 不拘泥通篇在抠某首词的字眼,反而让学生学的更快,更多,更好!通过上诗词鉴赏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启发学生应产生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使学生感悟到上诗词鉴赏课更有品位。 3.如何学好古诗文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瑰宝,代代传诵,千古不衰。你可以这样来学习: 一、精心上好古诗课文,在拓展中积累. 二、营造古诗文氛围,在耳濡目染中积累。 三、开展古诗文活动,在快乐中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1、课前背一背 充分利用时间。这样反复的背诵,积累的古诗便得到反复的巩固,加深了记忆。积极主动去背诵一些其他同学不会背的古诗,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主动背诵古诗文的积极性。 2、每天抄一抄 ,至少有一本古诗文书籍,除了阅读之外,我把每天摘抄一首古诗作为了每天午间一刻钟练字的一项内容,在练字的过程中再一次亲近古诗文。 3、每周背一首 ,制订为“每周一诗”,即每个星期背一首古诗。 这样,每天听古诗,背古诗,抄古诗,随处见古诗,在耳濡目染中保……孩童时代在是学生记忆力最强的时候,要抓住这段时期,广泛积累古诗文,领略古诗文的艺术魅力,这对于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是大有益处的. 4.怎样上好古诗然后动辄就让学生抄解释、背解释。 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总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以至于有的学生在默写古诗或是解释古诗时,张冠李戴、信口开河。 至于对古诗的吟诵,对诗意的自主领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等,一概全无。长此以往,学生不但不能学到知识,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反而会在死板的教学模式中失去学习兴趣,思维也会逐渐变得呆板、不灵活起来。 古诗,虽然仅有短短的几句,但是它所具有的文字美、意境美、韵律美,却是诸多文学作品无法比拟的。它应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认真上好古诗课,让祖国这一文化精髓得到最良好的传承。那么,如何上好古诗课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 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 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 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古诗文具有完美的内涵,又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只有通过吟诵,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精心设计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吟诵古诗文的热情,因此在这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在活动组织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个人赛,小组赛,表演赛,使得竞争的气氛贯穿活动的始终;在活动形式上,可设计诵诗,对诗,唱诗,游戏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热情高涨。 其中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 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男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 )说明了这个问题。2、按要求写诗句。 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 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抒发了(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 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 5.【怎样上好高中古文课高中的文言文比较多,如何上好这些古文课呢一,诵读培养感情建议,学生要是背不到,抄写是没什么用的,你最多安排他们一两遍就够了二,预习粗略掌握 掌握框架结构 基础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钢筋是结合当时形势分析作者内在思想 混凝土是如何运用文字,主要是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三,上课抛砖引玉学习文言文,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翻译和讲解把思想包起来,大体框架就出现了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6.如何上好小学的古诗鉴赏一、作者背景。包括作者此时的人生迹遇,是穷困潦倒还是心花怒放,是壮志难酬还是踌躇满志,是刚被罢黜还是新官上任。不同的时间作者的心境也会不同,就说杜甫,虽然一直走的忧国忧民的悲情路线,但总有几首透露着欢快,像那“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时他在杜甫草堂过着安定的生活,所以诗中也流露着喜悦祥和。 二、时代背景。国家的安定与否,是否昌盛,关系着作者写诗是的心态。怎么说古代的诗人也是些知识分子,总会牵挂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会为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了解诗词的所在的年代,是欣赏古诗文的必要前提,知道了自作背景,才能对整首诗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明白这首诗的精魂所在。 三、表现手法。古诗文在创作的时候,经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像现在依旧常用的比喻、拟人、借代、对比,以小见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等。不要小看这些,这些手法是使诗文变得优美含蓄的法宝,也是鉴赏古诗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说前面的背景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深度,那么这些表现手法则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造诣,这也是所谓的文采的一方面。 四、音韵之美。我国古代的诗歌都讲究押韵,一首诗的韵脚一般都要相同。押韵不仅指韵脚,还包括平仄的区分,一首律诗或者绝句,前一句是怎样的平仄,后一句是怎样的对应,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老师说,连教授也搞不清楚到底古代的诗歌是怎样的的写作要求。中国的古诗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就是因为讲究押韵的缘故,像儿歌一样易读,又像散文一样深刻。所以说,音韵之美也是鉴赏的一个方面。 五、遣词造句。其实。这是比较现代的一种说法,放在古诗鉴赏里有点不伦不类,但我暂时也想不出什么更恰当的词了,⊙﹏⊙汗…简单点说就是看看他的用词,有时一字之差,诗的意境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再比如“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并由此而来的“推敲”的典故。这样富有新奇意味的,或者运用的十分恰当的,令人眼前一亮的字就是我们所说的诗眼。 六、诗的结构。《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也是欣赏的一个方面,像《孔雀东南飞》的开篇就运用了兴的手法。有时作者还会独出心裁,来个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情写乐景,对比突出鲜明。比如《红楼梦》里林妹妹惨死时暴雨那边欢天喜地的娶媳妇。 七、整体意境。每首诗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李白的大多是潇洒飘逸,杜甫的通常是沉郁顿挫,王维的多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的经常是豪放洒脱,等等。找到了诗自己的风格,你再鉴赏它就不困难了。 7.如何上好古诗词欣赏课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是必要的,也是艰难的任务。 初二下册,有首古诗,我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才讲完;学生学完了大呼过瘾,并且主动在课余时间去搜索和作者相关的那些古诗词来看,这让我似乎看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那节课讲的是李商隐的《无题》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欣赏古典诗词首先要有感悟之情。学习古典诗词,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反复读背的过程中,慢慢品味。 对于觉得陌生的诗词要先自己理解、体味,查文学史和有关注释,再回过头来对照自己的理解对不对。有的诗词,不同的版本注释也不一样,这就要认真加以分析比较,判断哪种注释更合乎作者原意,更合情理。 我的引导步骤如下:一、简单的回忆作者的简介。二、介绍更多关于作者的作品: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三、朗读1、学生齐读,纠正注音。2、学生个读,自主欣赏。 四、讨论:这首词意在写什么东西?(爱情) 由上可知,在鉴赏这块,我更多的是愿意引导学生由教材的内容,学习纵观全诗, 理解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情”,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所吸引所感染,拿出劲头来学习。 而光学习一两首诗词,就说能理解诗人的情感,是不太可能的,那就需要学生从更多的作品去体会。课堂中,对那些诗词中的典故,比如“蓬莱”“青鸟”,把这些故事都告诉学生,再去引入更多关于爱情的诗词,甚至可以拿现代的爱情诗对比。 不拘泥通篇在抠某首词的字眼,反而让学生学的更快,更多,更好!通过上诗词鉴赏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启发学生应产生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使学生感悟到上诗词鉴赏课更有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