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改编成歌词如果说好改编,词肯定比诗好改,因为词比较长。而宋词又以柳永的最为好改,毕竟咱情情爱爱的歌也听了很多了。下面是柳永词全集/lyc.htm 例如这首词: 秋尽。叶翦红绡,砌菊遗金粉。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飘散露华清风紧。动翠幕,晓寒犹嫩,中酒残妆整顿。聚两眉离恨。 可以这样改:秋叶翦尽红绡愁,砌菊遗粉有谁收。雁字一行来,为你白了头。 呃。。。你们这老师真白痴,词其实不用改就可以唱的。古代的词都是唱出来的,有固定的词牌,也就是曲调。不给你改了,累,你分太少,o(∩_∩)o。 2.古诗改编的歌曲有哪些陆游《钗头凤》,改编后歌曲名《钗头凤》薛之谦岳飞《满江红》,改编后歌曲名《满江红》杨洪基柳永《雨霖铃》,改编后歌曲名《雨霖铃》童丽苏轼《水调歌头》,改编后歌曲名《水调歌头》王菲李煜《虞美人》,改编后歌曲名《问君能有几多愁》邓丽君李清照《一剪梅》,改编后歌曲名《月满西楼》安雯苏东坡《水调歌头》,改编后歌曲名《明月几时有》王菲杨慎《临江仙》,改编后歌曲名《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李商隐《无题》,改编后歌曲名《别亦难》徐小凤李延年《北国有佳人》,改编后歌曲名《十面埋伏》章子怡李商隐《无题》,改编后歌曲名《别亦难》徐小凤杨慎《临江仙》,改编后歌曲名《滚滚长江东逝水》扬洪基“古诗”相关信息: 【概念】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网友搞笑古诗改编: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 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窗前明月光, 李白打开窗. 遇见X光,牙齿掉光光。 西塞山前烤白鹭, 桃花流水桂鱼肥. 红烧的,白烧的, 白鹭桂鱼不须归 前不见女友.后不见工作 观口袋之空空,晚饭你请客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夜来大狗熊,看你往哪儿跑!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里巴巴声,不知死多少。 春眠不觉晓, 处处蚊子咬。 买来杀虫剂, 自己被熏倒。 李白乘舟不给钱, 船夫一脚踢下船。 桃花滩水深千尺, 不知李白死没死。 清明时节雨纷纷 ,孤家寡人欲断魂 。借问美女何处有,牧童遥指三里屯。 春眠不觉晓, 理工美女少。 夜来睡不着, 俺去网上找 。 3.古诗词改编的歌后现代唱的都是这类的歌曲 苏轼的《水调歌头》 曹操的 黄容唱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无还看今朝 《蒹葭》 还有〈窗外〉中的一段 人生悲沧,世态炎凉,前程又茫茫 滴滴珠泪,缕缕柔肠,更无限凄凉 满斟绿醑,暂赴醉乡,莫道我痴狂 今日欢笑,明日忧伤,世事本无常 海角天涯,浮萍相聚,叹知音难觅 山前高歌,水畔细语,互剖我愁绪 昨夜悲风,今宵苦雨,聚散难预期 我俩相知,请深不渝,永结金兰契 4.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但愿人长久》是王菲演唱的歌曲,由苏轼作词,梁弘志作曲,收录在王菲1995年7月1日发行的专辑《菲靡靡之音》中。改编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歌词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寒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寒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扩展资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但愿人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