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小雅棠棣的花儿,花蒂都有光彩。 如今一般的人,谁象兄弟相待。死丧的威胁,兄弟最是关心。 众人聚在原野,兄弟往来相寻。鹡鸰困在陆地,兄弟赶来救难。 往往有些良朋,相赠只有长叹。兄弟在家相争,同心抵抗外侮。 往往有些良朋,长期没有帮助。乱事平定之后,日子过得安宁。 这时虽有兄弟,又不如朋友相亲。陈列竹碗木碗,饮宴心足意满。 兄弟今日团聚,互相亲热温暖。夫妻父子相亲,就象琴瑟谐调。 兄弟今日团聚,永远快乐相好。“使你全家相安,妻子都能快乐。” 好好体会力行,这话真是不错!参考资料:余冠英·《诗经选》补充回答:这是一首贵族宴请兄弟、赞美兄弟和睦骨肉情深的诗歌。 诗中以棠棣比喻兄弟,成为常用典故。 这首诗的影响很大,后世以花萼,棠棣,脊鴒,孔怀比兄弟之情,都是从此诗中取意。注释:棠棣:棠棣又称郁李或者六月樱,开白色或粉红色花,果实比李小,可食用,蔷薇科李属。 棠棣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常棣的花比兄弟,或许因其每两三朵彼此相依,所以联想。 华:花。鄂不:花蒂。 “鄂”字《说文》引作“萼”。“不”字在甲骨文是花蒂的象形。 韡韡(音伟):鲜明貌,一作盛貌。不:语助词。 威:畏。孔怀:孔,最、很。 最为思念关怀。原隰(音习):原,原野。 隰,洼地。裒(音?g)聚:聚集。 聚于原野似指战争一类的事。 《集传》:“裒,聚也……至于积尸裒聚于原野之间,亦惟兄弟为相求也。” 一说“裒”读为“踣”(薄bó),毙。襃令(音剖令):襃:聚土成堆。 脊令(音急领):水鸟名,通常叫“鹡鸰”。头黑额白,背黑腹白,尾长。 每:虽。犹言时常。 况:就是“贶”,赐给。以上两句是说当危难的时候往往有些良朋只能为之长叹,而不能像兄弟奔赴援助。 永:长久。兄弟阋(音戏)于墙:阋(细xì):相争,兄弟在家里争吵。 御:抵抗。务:侮。 A:终久。戎:帮助。 虽:发语词,通“惟”。友:朋友、友人。 生:发语词。犹如反问。 傧尔笾豆:傧:陈列。笾(音边)豆:祭祀或宴享时用来盛物的器具。 笾用竹制,豆用木制。 好合:相亲相爱。 翕(音西):和顺,作聚合理解。湛:深厚。 宜:和顺。帑(音奴):通“孥”,子女,儿女。 傧:陈设。饫(音裕):满足、饱,指家宴劝人痛饮。 孺:相亲。究:深思。 言用心体会上面两句话的道理。图:考虑。 言努力做到。??(音胆):诚然;信、确实。 其:指宜室家,乐妻帑。然、如此。 2.这个是个地名吧,地名的话不读fu应该是按照当地人口音或者读法来的.百度说山名来源于诗经“盖其名取自于《诗经·小雅·常棣》,其诗曰:“常(棠)棣之华,鄂不䎬䎬”.“华”即“花”,“鄂不”即“萼跗”,谓之花蒂.山名“华不注”,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诗经由于成书年代比较早了,那时人们的语言不说与现在,就是与唐宋时期也有大不同,诗经一向颇多晦涩难懂之处,这里认为“鄂不”是“萼跗”的意思,想来也是后人根据文意揣测的.这种解释或许多年以后会有人提出异议,就如同胡适在《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里引用的例子“于以采频,南涧之滨.”的“于以”,古来有多种翻译,一直到杨树达先生提出以是何的意思以后,才逐渐读通这句话.或许以后对于诗经中这句的理解也会有变化.但是就华不注来说,作为地名读这个读音,想来是既定俗成了,就如陈寅恪先生的这个“恪”字,一般人叫他陈寅que,因为北方人当时把恪读作que,后来他就被人称作陈寅que了.个人倒是觉得你这句话中的“三周”如何解释是个问题.围着山跑三圈实在不怎么符合常理.。 3.《诗经》中好听的四字词语有什么《诗经》中好听的四字词语: 1. 宜家宜室:《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拼音: yí jiā yí shì 释义: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2. 日升月恒:《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拼音: rì shēng yuè gèng 释义: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 3. 坐怀不乱:《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拼音: zuò huái bù luàn 释义:形容男子在两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风正派。 4. 如日中天:《诗经·邶风·简兮》:“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拼音: rú rì zhōng tiān 释义: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5. 手舞足蹈:《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拼音: shǒu wǔ zú dǎo 释义:形容手臂和双足皆在挥舞跳动的样子,情绪高涨到极点。 6. 摽梅之年:《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拼音: biào méi zhī nián 释义: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7. 同仇敌忾:《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拼音: tóng chóu dí kài 释义:指抱着共同的愤恨,一致对付敌人。 8. 琴瑟之好:《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拼音: qí sè zhī hǎo 释义: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9. 投桃报李:《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拼音: tóu táo bào lǐ 释义: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10. 至死靡它:《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拼音: zhì sǐ mǐ tā 释义:意思是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