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骥伏枥”的下一句古诗是什么“老骥伏枥”的下一句古诗是:志在千里。 1、“老骥伏枥”[lǎo jì fú lì] 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2、“志在千里”[zhì zài qiān lǐ] 释义:形容志向远大。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释义: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4、全文赏析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是谁的诗句出自东汉诗人曹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是曹操晚年写成的,讲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 “ 老骥伏枥”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 “ 犹有 ”和“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 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螣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螣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颂说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临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曰: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而写的。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 如果经常注意保养,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的。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曹操以切身体验表达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 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 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 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 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 3.古诗中常常借动物以言志的诗句有哪些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咏菊》 飒飒西风满院裁,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菊花 (明)李梦阳 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 气为凌秋健,香缘饮露清。 细开宜避世,独立每含情。可道蓬蒿地,东篱万代名。 万寿菊 (现代)桂芳 花开黄金甲,叶坼恶臭发。原本岁枯荣,何须万寿夸? 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 宝钗(蘅芜君)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宝玉(怡红公子)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 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 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 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 休负今朝挂枝头。 ] 宝玉(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湘云(枕霞旧友)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湘云(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宝钗(蘅芜君)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探春(蕉下客)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湘云(枕霞旧友)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探春(蕉下客)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稚子书传白菊开, 西成湘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 多少清香透入来。 。 4.老骥伏枥意思是什么老骥伏枥的意思: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 【拼音】:lǎo jì fú lì 【出自】: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躺在马棚里,但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示例】:老骥伏枥的老王,平日的生活起居都自行打理,不愿劳驾别人。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扩展资料 一、老骥伏枥的近义词:壮志凌云 壮志凌云 【解释】: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出自】: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气,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老骥伏枥、鸿鹄之志、壮气凌云、豪情壮志、雄心勃勃、雄心万丈、意气风发、抱负不凡、青云之志、雄心壮志、斗志昂扬 【反义词】好逸恶劳、无所作为、暮气沉沉、垂头丧气、人穷志短、无所事事 二、老骥伏枥的反义词:老态龙钟 老态龙钟 【解释】: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出自】:有一位老态龙钟的工兵营营长吴某到站台迎接,并且报告锦州形势混乱,火车不能开过。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十九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等 【近义词】老迈龙钟、齿豁头童、蓬头历齿、头童齿豁、老气横秋 【反义词】反老还童、血气方刚、老骥伏枥、鹤发童颜、老当益壮、风华正茂、徐娘半老、年轻力壮、半老徐娘、年富力强、童颜鹤发、生气勃勃、风韵犹存、返老还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