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德育”古诗句有哪些1. 兄弟姊妹,手足骨肉,痛痒相关,休戚与共。 2. 兄爱弟敬,和和睦睦,相推相爱,家庭之福。 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相处,有损有益。 4. 益者近之,损者远之,劝善规过,端赖乎兹。 5. 衣取遮体,兼以御寒,大布之衣,惜福养廉。 6. 莫羡绸缎,锦绣华美,折了福寿,自暴自弃。 7. 一秉真诚,不被妄侵,事亲接物,了无二心。 8. 祗期尽分,不计人知,如是之人,堪为世仪。 9. 守信之人,言不妄发,说到做到,不矜不伐。 10. 无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厌弃,不如牛马。 诗的基本信息如下: 1.诗是文学的一大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地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诗话。 2.最常见的诗分为:五言、五律、七言、七律(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诗经。 3.诗,是中国古代文艺文字的总称。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汉代以后《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由此而专指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阮籍等人作品,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近现代以来则专指通过意象写意类文字,如朦胧诗等。 2.关于德育古诗句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3.与道德有关的诗句有哪些1. 《献华阴罗丞别》 (唐)储光羲 华山薄游者,玄发当青春。道德同仙吏,尊卑即丈人。 县城俯京路,获见官舍里。淹留琼树枝,谑浪春泉水。 昔余在天目,总角奉游从。寒暑递来往,今复莲花峰。 别情无远近,道别方愁予。孰想古人言,乃知悲风雨。 2. 《列女操》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3. 《赠孟浩然》 (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4. 题剑门 (唐) 李衍 缓辔逾双剑,行行蹑石棱。作千寻壁垒,为万祀依凭。道德虽无取,江山粗可矜。回看城阙路,云叠树层层。 5.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 (唐)赵彦昭 云骖驱半景,星跸坐中天。国诞玄宗圣,家寻碧落仙。玉杯鸾荐寿,宝算鹤知年。一睹光华旦,欣承道德篇。 4.关于“道德”的古诗句有哪些1. 《上元怀古》 唐代:李山甫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 却因歌舞破除休。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古城秋。 2. 《舜城怀古》 唐代:项斯 禅禹逊尧聪,巍巍盛此中。四隅咸启圣,万古赖成功。 道德去弥远,山河势不穷。停车一再拜,帝业即今同。 3. 《水调歌头(和德和上南涧韵)》 宋代:辛弃疾 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青毡剑履旧物,玉立侍天颜。莫怪新来白发,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南涧旧活计,猿鹤且相安。 歌秦缶,宝康瓠,世皆然。不知清庙钟磬,零落有谁编。堪笑行藏用舍,试问山林钟鼎,底事有亏全。再拜荷公赐,双鹤一千年。 4. 《古松感兴》 唐代: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5. 《定鼎门》 唐代:褚载 郏鄏城高门倚天,九重踪迹尚依然。 须知道德无关锁,一闭乾坤一万年。 5.关于道德的古诗句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 【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 【讲解】涂:同"途"。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 【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 【讲解】患:忧虑,害怕。寡:少。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 【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讲解】摩:通"磨"。倜傥(ti tǎng):卓异。意思是:古时发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 【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劣的手段。意思是:宁可一生清白贫穷,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6.关于“德育”古诗句有哪些兄弟姊妹,手足骨肉,痛痒相关,休戚与共。 兄爱弟敬,和和睦睦,相推相爱,家庭之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相处,有损有益。 益者近之,损者远之,劝善规过,端赖乎兹。衣取遮体,兼以御寒,大布之衣,惜福养廉。 莫羡绸缎,锦绣华美,折了福寿,自暴自弃。一秉真诚,不被妄侵,事亲接物,了无二心。 祗期尽分,不计人知,如是之人,堪为世仪。守信之人,言不妄发,说到做到,不矜不伐。 无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厌弃,不如牛马。诗的基本信息如下: 1.诗是文学的一大样式。 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地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诗话。 2.最常见的诗分为:五言、五律、七言、七律(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诗经。 3.诗,是中国古代文艺文字的总称。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汉代以后《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由此而专指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阮籍等人作品,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等。 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近现代以来则专指通过意象写意类文字,如朦胧诗等。 7.关于道德的古诗1.《列女操》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 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行。不过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是属于封建,应予批判。 2.《赠孟浩然》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贵品行;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8.关于道德的古诗短歌行》曹操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咏蝉》唐.虞世南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史记.李将军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论语.里仁》 德不孤,必有邻.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求通亲亲友》曹植 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 《淮南子.修务训》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