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小雅·何人斯》全文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艰。 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 维暴之云。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我? 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不愧于人? 不畏于天?彼何人斯?其为飘风。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祇搅我心。 尔之安行,亦不遑舍。 尔之亟行,遑脂尔车。壹者之来,云何其盱。 尔还而入,我心易也。 还而不入,否难知也。 壹者之来,俾我祇也。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靦面目,视人罔极。 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 2.什么是ovhm为鬼为蜮为鬼为蜮 [wéi guǐ wéi yù] 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贬义 出 处 《诗经·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例 句 他那里肯依,说甚么皇上家抡才大典,怎容得你们~!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魑魅魍魉 百科释义 【拼音】:wéi guǐ wéi yù【解释】: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出处】:《诗经·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示例】:他那里肯依,说甚么皇上家抡才(选拔人才)大典,怎容得你们~!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3.《何人斯》古诗原文及翻译原文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 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彼何人斯?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絺搅我心。 尔之安行,亦不遑舍。尔之亟行,遑脂尔车。 壹者之来,云何其盱。 尔还而入,我心易也。 还而不入,否难知也。壹者之来,俾我絺也。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及尔如贯,谅不我郑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靦面目,视人罔极。 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译文 那究竟是什么人?他的心难测浅深。 为何去看我鱼梁,却不进入我家门?现在还有谁跟他,只有他那暴虐心! 二人同行妻随夫,究竟是谁惹此祸?为何去看我鱼梁,却不进门慰问我?原先可不像现在,竟骂我不是好货! 那究竟是什么人,为何堂前来往行?我只听见他声音,却总不见他形影。 你在人前不惭愧?连上天也不畏敬? 那究竟是什么人?简直像那飘风转。 为何来时不自北?为何来时不自南?为何去看我鱼梁?只是搅得我心乱。 慢条斯理你出行,竟然没空住一晚。 忙忙你要走,油车却还有空闲。为了你这来一次,多少天我眼望穿! 归家你入我房来,我的心儿就欢跳。 归家你不入我房,原因又有谁知道。为了盼你来一次,简直把我忧病了。 长兄吹奏那陶埙,小弟吹奏那竹篪。我与你心相连贯,能不相亲又相知?我愿神前供三牲,诅咒你竟背盟誓。 倘若真是那鬼蜮,行径也就难猜测。可你却是有头脸,行为表现没准则。 我只能作这好歌,捱过不眠长反侧。 4.谁知道《诗经.小雅.巧言》的全文并加以注释《诗经·小雅·巧言》赏析[论语说文] 诗经赏析 2010-04-22 08:41:29 阅读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诗经·小雅·巧言》赏析 《诗经·小雅·巧言》译注题解:讽刺周王听信谗言而祸国殃民。 原 文译 文注 释悠悠昊天1,曰父母且2。无罪无辜,乱如此幠3。 昊天已威4,予慎无罪5。昊天泰幠6,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7。乱之又生,君子信谗。 君子如怒8,乱庶遄沮9。君子如祉10,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11,乱是用长。君子信盗12,乱是用暴。 盗言孔甘13,乱是用餤14。匪其止共15,维王之邛16。 奕奕寝庙17,君子作之。秩秩大猷18,圣人莫之19。 他人有心20,予忖度之。跃跃毚兔21,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22,君子树之。往来行言23,心焉数之。 蛇蛇硕言24,出自口矣。巧言如簧25,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26。无拳无勇27,职为乱阶28。 既微且尰29,尔勇伊何?为犹将多30,尔居徒几何31?高高远远那苍天,如同人之父与母。没有罪也没有过,竟遇大祸难免除。 苍天已经大发威,但我确实没错处。苍天不察太疏忽,但我确实是无辜。 祸乱当初刚生时,谗言已经受宽容。祸乱再次发生时,君子居然也听从。 君子闻谗如怒责,祸乱速止不严重;君子如能任贤明,祸乱难成早已终。君子屡次立新盟,祸乱因此便增长。 君子相信那盗贼,祸乱因此势暴狂。盗贼谗人话甜蜜,祸乱因此得滋养。 谗人哪能尽职守,只能为王酿灾殃。巍然宫室与宗庙,君子将它来建起。 典章制度有条理,圣人将它来订立。他人有心想谗毁,我能揣测能料及。 蹦跳窜行那狡兔,遇上猎狗被击毙。娇柔袅娜好树木,君子自己所栽培。 往来流传那谣言,心中辨别识真伪。夸夸其谈说大话,口中吐出力不费。 巧言动听如鼓簧,厚颜无耻行为卑。究竟那是何等人?居住河岸水草边。 没有勇力与勇气,只为祸乱造机缘。腿上生疮脚浮肿,你的勇气哪里见?诡计总有那么多,你的同伙剩几员? 1.昊天:老天,苍天。 2.且(jū):语尾助词。 3.幠(hū):大。 4.威:暴虐、威怒。 5.慎:确实。 6.泰幠:太糊涂。泰,通太;幠,怠慢,疏忽。 7.僭(jiàn):通"谮",谗言。涵:容纳。 8.怒:怒责谗人。 9.庶:几乎。 遄沮:迅速终止。 10.祉:福,此指任用贤人以致福。 11.盟:与谗人结盟。 12.盗:盗贼,借指谗人。 13.孔甘:很好听,很甜。 14.餤(tán):原意为进食,引伸为增多。 15.止共:尽职尽责。止,做到。 共,通"恭",忠于职责。 16.邛:病。 17.奕奕:高大貌。寝:宫室。 庙:宗庙。 18.秩秩大猷:多而有条理的典章制度。 19.莫:制定。 20.他人有心:谗人有心破坏。 21.跃(tì)跃:跳跃的样子。毚(chán):狡猾。 22.荏(rěn)染:柔弱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柔即善也,非泛言柔弱之木"。 23.行言:流言,谣言。 24.蛇(yí)蛇硕言:夸夸其谈的大话。 蛇蛇,"訑訑"之假借;訑,欺。 25.巧言如簧:说话像奏乐一样好听。 簧,笙类乐器的簧片。 26.麋(méi):通"湄",水边。 27.拳:勇。 28.职:主要。 乱阶:逐渐引出祸乱的一连串事件。阶,阶梯,此为比喻义。 29.微:通"癓",小腿生疮。尰(zhǒnɡ):借为"瘇",脚肿。 30.犹:通"猷",指诡计。 31.居:语助词。 徒:党徒。【赏析】 此诗主题在于忧谗忧谤,同时揭露了谗言惑国的卑鄙行径。 《毛诗序》云:“《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 作者显然饱受谗言之苦,全诗写得情感异常激愤,通篇直抒胸臆,毫无遮拦。起调便是令人痛彻心肺的呼喊:“悠悠昊天,曰父母且。 无罪无辜,乱如此幠。”随即又是苍白而带有绝望的申辩:“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泰幠,予慎无辜!”情急愤急之下,作者竟无法用实情加以洗刷,只是面对苍天,反覆地空喊,这正是蒙受奇冤而又无处伸雪者的典型表现。 二、三两章,情感稍缓,作者痛定思痛后对谗言所起,乱之所生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揭露。在作者看来,进谗者固然可怕、可恶,但谗言乱政的根源不在进谗者而在信谗者,因为谗言总要通过信谗者起作用。 谗言如同鸦片,人人皆知其毒性,但它又总能给人带来眼前的虚幻的快感。因此,如果不防患于未然,一旦沾染,便渐渐使人产生依赖感,最终为其所害,到时悔之晚矣!作者在第四章中的描述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道理:天子的独特处境、地位使其天生地缺乏这种免疫力。 故与其说刺小人,毋宁说在刺君子。可谓深刻至极!此二章句句如刀,刀刀见血,将“君子信谗”的过程及结局解剖得丝丝入扣,筋骨毕现。 “盗言孔甘,乱是用餤”无疑是送给后世当政者的一付清醒剂。吴师道云:“前三章刺听谗者,后三章刺谗人。” (见《传说汇纂》)盖因听谗者比之进谗者责任更大,故先刺之。看来,愤激的情感并未使作者丧失理智! 四、五两章,形同漫画,又活画出进谗者阴险、虚伪的丑陋面目。 他们总是为一己之利,而置社稷、民众于不顾,处心积虑,暗使阴谋,欲置贤良之士于死地而后快。但险恶的内心表现出来的却是花言巧语、卑琐温顺,在天子面前,或“蛇蛇硕言”,或“巧言如簧”。 作者的描绘入木三分,揭下了进谗者那张赖以立身的画皮,令人有“颜之厚矣”终不敌笔。 5.张枣 何人斯 赏析张枣,“朦胧诗”以后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2010年3月8日凌晨因肺癌在德国去世。 《何人斯》这首诗可以说是:“诗风在此定型、线路已经确立并出现了一个新鲜的面貌”;“预示了一种在传统中创造新诗学的努力,这努力代表了一代更年轻的知识分子诗人的中国品质”。(柏桦:《左边:**时代的抒情诗人》) 同时《何人斯》这首诗迎合了他不久写出的一个诗观。这个诗观的中心是传统精神,恰好符合了他的艺术实践:“历来就没有不属于某种传统的人,没有传统的人是不可思议的,他至少会因寂寞和百无聊赖而死去。的确,我们也见过没有传统的人,比如那些极端个人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不过他们最多只是热闹了一阵子,到后来却什么都没干。而传统从来就不尽然是那些家喻户晓的东西,一个民族所遗忘了的,或者那些它至今为之缄默的,很可能是构成一个传统的最优秀的成分。……如何进入传统,是对每个人的考验。总之,任何方式的进入和接近传统,都使我们变得成熟,正派和大度。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才能代表周围每个人的环境、纠葛、表情和 饮食起居。”(《柏桦忆张枣:着迷于现代汉诗试验的诗人》) —————————————————————————————————————————— 这首诗具有极浓郁的古典诗词意境,但表达又是现代的,很难用传统的方式找到意义,但即使你读得满头雾水,你对他的文字仍忍不住迷恋。读这首诗必须先了解一首诗经: 《小雅·何人斯》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絺搅我心。 尔之安行,亦不遑舍。尔之亟行,遑脂尔车。壹者之来,云何其盱。 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壹者之来,俾我絺也。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及尔如贯,谅不我郑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靦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我复制了豆瓣上的一段赏析: 现代诗歌总是晦涩难懂却令人着迷。以前读张枣觉得他像文学家里的化学家,把各种汉字词汇文法打乱再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想象。很喜欢这首何人斯,意境平和而残暴,温情却冰冷,时而小桥流水,时而大漠孤烟。今天搜索了一下,竟意外发现《诗经》中也有以此为题的一首诗,讲述了嫠妇怨夫的故事,重章 迭句中似有恍惚梦幻之感,曾经的温存与今日的冷酷交织在一起,如怨如诉。再与张枣的对照一下,从情景到架构都十分相似,结尾却各异。诗经结尾是女人由爱生恨辗转反侧,现代诗却呼应题目“何人斯”,似乎要解答首句“那究竟是什么人”。 6.颜之厚矣”这句话的喻意是什么意思我该句出自《小雅·巧言》:“蛇蛇(读夷)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意思是:夸夸其谈说大话,都是出自小人之口;说巧话、假话像在奏笙簧,脸皮实在太厚了。”这也是“厚颜无耻”成语的最早出处。 《小雅·巧言》的主题是忧谗斥谤,在揭露谗言卑劣的同时,把谗言上升到惑政乱国的高度加以斥责。《毛诗序》云:“《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 “巧言如簧,厚颜无耻”的意思,不同于战国时代张仪、苏秦合纵连横的“游说之术”,也与毛遂的“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有本质的区别,更不等同当代人理解的“厚黑学”。它指的是那种与世俗标准相悖的“皮太厚、不知耻”的卑劣行为并阴险得逞。 据史书记载,南朝南齐的周颙 ,自命不凡,隐居北山,不肯出仕。其实此公才华平庸,隐居只不过是待价而沽。后来周颙阴招得逞,如愿出仕,并重游北山。时人孔稚珪就此写下《北山移文》,讽刺周颙假隐居以求利禄的虚伪行径,斥责周颙是一个混在草堂里滥竽充数、住在此山中冒充隐士的小人。他诱骗山中的松桂和云崖,即便在长江边假装隐居,心里却牵挂着高官厚禄。诗中有两句写道:“岂可使芳杜(香草名)厚颜,薜荔(香草名)蒙耻。”这是“厚颜无耻”成语形成过程中,一则有趣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