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颂臣工

1.诗经臣工有何典故故事

《臣工》,《诗经·周颂·臣工之什》的一篇。

是一首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一章,共十五句。

《周颂》是宗庙祭祀乐歌,“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其中有十篇编为一卷,以这篇《臣工》为首,标明为《臣工之什》。这一篇和另几篇是农事诗(或与农副业生产有关的诗)。

这篇诗传说是周成王时代的作品。从诗的文本来看,确是周王的口气。

全诗十五句,前四句训勉群臣勤谨工作,研究调度执行已经颁赐的有关农业生产的成法。下四句是训示农官(保介):暮春时节,麦子快熟了,要赶紧筹划如何在麦收后整治各类田地。

再接下四句是称赞今年麦子茂盛,能获得丰收,感谢上帝赐给丰年。最后三句说:命令我的农人们准备麦收,我要去视察收割。

全诗脉络清楚,诗义很明白,确是一首歌颂周王关心农业生产,训勉群臣勤恳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发展农业的政策,感谢上天赐予丰收的乐歌。《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诗经中《颂》的第一篇是什么

《颂》就是祭祀颂歌。

《颂》分三类,一是《商颂》,一是《周颂》,一是《鲁颂》。《商颂》5篇,《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五篇,即《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是殷商初期一次大的祭祀仪式,在歌唱了商民的祖先契后,歌者颂扬了成汤继承契的思想与行为,南下征伐荆楚之地。在《长发》中,征伐荆楚应是成汤王的一次较远、较大的战争,尔后便天下太平,众国来贺。

歌者在意的不仅是歌颂成汤王的功绩,他主要歌颂的还有商国立下的很多规矩、规则,成为各小邦国效法的榜样。成汤王在推翻了夏桀后,在伊尹的帮助下,制定了很多治国原理和规则,在平定战乱后,便推广了这些规则,使得所有臣服于殷商的诸侯小邦国也得以改进。

所以颂中说:“稼穑匪懈”,就是明显地推广农业种植。分封建立诸侯邦国其实在此时已经开始,只不过成汤王是小规模分封,没有象周武王、周成王那样大规模分封。

如果没有成汤王的分封建立诸侯邦国,那么历史发展到周武王时期,人们也就不可能大规模分封建立诸侯邦国。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分封建立诸侯邦国是大国统治的一个较为成熟的经验。

整个《周颂》,如果连起来看的话,是在一个祭祀仪式上所有的颂歌。开始的《清庙》,即是周成王率领百官在宗庙祭祀周文王,颂唱清静纯洁的宗庙。

然后《维天之命》是周成王歌颂上天的美好,第三首《维清》则是周成王歌颂文王之德的,第四首《烈文》还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颂歌。周武王消灭商纣王后,就开始了分封建立诸侯,而武王仍把这归功于文王。

分封,是文王对所有人民的仁爱,所以歌者称颂文王是“大爱无疆”。第五首《天作》歌颂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及周文王,并从人们的投奔岐山来表现出周国的繁荣昌盛。

第六首《昊天有成命》是周成王的自我表白,说自己不敢懈怠,不敢追求安乐,希望天下太平。第七首《我将》中,周成王视文王、武王犹如活着一般,表明自己将每天侍奉、早晚侍奉,希望依靠文王、武王的威严,让周国能存在下去,能使天下安宁。

第八首《时迈》是插入一首另外的人的颂歌,想向文王、武王说明,周成王继承王位是正确的,成王也如同文王、武王一样,是可以依靠的。第九首《执竞》,又是另一人的颂歌,歌者首先回忆周武王保持争竞的武装力量,然后歌颂周武王并不单纯依靠武装力量的光明磊落的行为。

随后又歌颂成王也继承了武王的这种思想。第十首《思文》即是祭祀怀念周人的祖先后稷。

第十一首《臣工》则是颂扬众多官吏臣民共同努力于农业种植工作上。祭祀仪式由此从纪念祖先转为向祖先告白。

第十二首《噫嘻》则是歌颂周成王率领农夫千万从事于农业耕作。第十三首《丰年》是在祭祀仪式上敬酒时的一首颂歌,全歌主要是歌颂丰收,这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的努力,也是天意。

因丰收而致谢上天,致谢祖先,是寄希望于来年仍有丰收。第十四首《丰年》是欢迎来宾的颂歌。

第十五首《有瞽》是乐队就座,开始序曲,唱此颂歌以示对贵客的欢迎。第十六首《潜》是在祭祀仪式的后半段贡献祭品时所唱的颂歌。

在贡献祭品中的鱼时,人们要说明这些鱼儿来自何处。这从另一方面描绘出当时渔业生产的丰富。

第十七首《雍》是周成王将亡父亡母之灵升入宗庙、附于祖宗之后的大祭祀之颂歌,这是祭祀仪式在欢迎来宾后的又一高潮。第十八首《载见》是周成王率领诸侯们充满希望来拜见去世的君王之颂歌。

第十九首《有客》是在祭祀仪式结尾时为挽留客人所唱的颂歌。第二十首《武》歌颂的对象又是文王、武王,似是向文王、武王告别之歌。

在第二十一首《闵予小子》中,周成王所强调的就是要继承人际伦理关系。第二十二首《访落》是周成王向文王、武王叙述自己心情的一首颂歌。

第二十三首《敬之》也是周成王向文王、武王叙述自己心情的一首颂歌。第二十四首《小毖》是周成王就惩管、蔡之乱一事在宗庙里向祖先的自责与告白。

第二十五首《载芟》中,歌者告诉祖先,我们在全国推行农业生产,并取得了大丰收,现在我们用丰收的果实奉献给祖先,希望能够得到祖先的保佑。第二十六首《良耜》所颂唱的内容也是关于农业生产之事,是上一首的补充。

第二十七首《丝衣》是一首充满感激之情的颂歌,读后着实让人羡慕。第二十八首《酌》是周成王在祭祀时自表心迹之颂歌,把韬光养晦作为政治手段之一。

第二十九首《桓》也是周成王自表心迹之颂歌。周成王认为,天的运行有黑夜有白天,人世间的规律则是有黑暗有光明,黑暗与光明将会交替,残暴与美好也是交替出现的。

但愿美好的光明将会长久持续下去。第三十首《赍》是周成王在祖先牌位前告白,我要寻求事理,要勤奋思考,我该怎么办?这就是周成王的“绎思”。

诗经之颂篇【周颂·清庙之什】清庙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烈文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无。

3.【《诗经》里的风、颂、雅分别指哪三个内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目录 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国风·鄘风 国风·卫风 国风·王风 国风·郑风 国风·魏风 国风·唐风 国风·齐风 国风·秦风 国风·陈风 国风·桧风 国风·曹风 国风·豳风 小雅·鹿鸣之什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小雅·鸿雁之什 小雅·节南山之什 小雅·谷风之什 小雅·甫田之什 小雅·鱼藻之什 小雅·都人士之什 大雅·荡之什 大雅·文王之什 大雅·生民之什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周颂·清庙之什 周颂·臣工之什 商颂 鲁颂·駉之什。

4.《诗经》里的风、颂、雅分别指哪三个内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目录

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国风·鄘风 国风·卫风 国风·王风

国风·郑风 国风·魏风 国风·唐风

国风·齐风 国风·秦风 国风·陈风

国风·桧风 国风·曹风 国风·豳风

小雅·鹿鸣之什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小雅·鸿雁之什

小雅·节南山之什 小雅·谷风之什 小雅·甫田之什

小雅·鱼藻之什 小雅·都人士之什

大雅·荡之什 大雅·文王之什 大雅·生民之什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周颂·清庙之什 周颂·臣工之什

商颂 鲁颂·駉之什

5.诗名里带臣字的诗词有哪些

臣工:诗经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王维

哈萨克陪臣到因携观广陵风景:乾隆

正乐府十篇·路臣恨:皮日休

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鲍溶

系乐府十二首·农臣怨:元结

奉和献岁宴宫臣:虞世南

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导直臣:陈彦博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臣字:陆景初

残句:帝怜守土旧时臣:王禹偁

奉和御制崇政殿宴从臣:夏竦

和王纯臣启至大寨闻擒鬼章捷书上奏喜而为诗:刘禹卿

正乐府十篇。颂夷臣:皮日休

绝贼臣胡谦光:佚名

杂剧·荆楚臣重对玉梳记:佚名

庄辛论幸臣:佚名

争臣论:韩愈

6.诗经.蓼莪的问答,拜托大家帮帮我的忙

蓼莪

[格式:诗经]

[作者:诗经]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注释】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之什】。

诗经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汉代学者奉为经典前称为“诗”、“诗三百”。收入从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作品都是配乐的唱词。最初的编辑者可能是朝廷的乐官。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乐调,又称国风,就是各诸侯国土风歌谣,大多为民歌,富有思想性与艺术性,是《诗经》中最重要部分,分为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计160篇。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计105篇,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计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各部分产生的年代很难具体确定,大体上说,《周颂》全部和《大雅》大部分为西周初期的作品;《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为西周后期的作品;《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从《诗经》的内容看,雅诗和颂诗虽然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如周颂中《武》、《桓》、《臣工》、《丰年》等篇对武王灭商的颂扬,对春夏祈谷、秋冬谢神的祭歌,展示了当时的历史画面和生产情形;大小雅中的不少诗篇,如《生民》、《公刘》等篇,不只单纯颂扬祖先与神,开始注意对社会生活的描写。

后期的诗作艺术上也有很大的进步,不仅篇幅加大,句法整齐,语言通畅,而且比喻生动,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采薇》、《何草不黄》等篇)。《国风》中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其中不少篇章反映了2500年前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如《七月》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血泪生活;《伐檀》描写了伐木者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的愤怒斥责;《硕鼠》更把那些剥削者比作大老鼠。《式微》、《击鼓》、《扬之水》等诗篇还反映了劳动人民负担的沉重的徭役、兵役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歌占有较大的篇幅,既有反映妇女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以及不合理婚姻带给她们的痛苦(《谷风》、《氓》),也有表现青年男女健康、乐观的恋歌(《溱洧》、《静女》、《木瓜》等篇)。此外,不少民歌是揭露、讽刺诸侯贵族之作,尖锐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秽行,鞭挞了他们的丑恶灵魂。《国风》不仅表现劳动人民对现实的认识和爱憎,而且以其简朴的语言描写,朴素生活画面的展示,大量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前人概括的《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诗作的生动性、鲜明性和艺术的感染力;语言的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也使诗歌有了较大的艺术效果。《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所具有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给中国文学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也使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7.【诗经中关于子弦的诗】

打击乐 1 .鼓 皮革制。

国风 周南 关雎 国风 邶风 击鼓 国风 唐风 山有枢 国风 陈风 宛丘 小雅 彤弓之什 彤弓 小雅 鹿鸣之什 伐木 小雅 彤弓之什 采芑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小雅 北山之什 楚茨 小雅 北山之什 甫田 小雅 桑扈之什 宾之初筵 小雅 都人士之什 白华 大雅 文王之什 绵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周颂 清庙之什 执竞 鲁颂 有駜 商颂 那 2 .鼛 大鼓。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大雅 文王之什 绵 音高 3 .贲 大鼓。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4 .应 小鼓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5 .田 大鼓。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6 .县鼓 悬鼓。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7 .鞉 摇鼓。手鼓。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商颂 那 音桃 8 .磬 石制。 周颂 清庙之什 执竞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商颂 那 9 .钟 金属制。

国风 周南 关雎 国风 唐风 山有枢 小雅 彤弓之什 彤弓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小雅 北山之什 楚茨 小雅 桑扈之什 宾之初筵 小雅 都人士之什 白华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周颂 清庙之什 执竞 10.钲 古时号令士众进退的一种乐器。 小雅 彤弓之什 采芑 11.镛 大钟。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12.庸 镛。大钟。

商颂 那 13.缶 陶制。 国风 陈风 宛丘 音否 14.柷 形如漆桶,中有椎柄,连底撞之,令左右击。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音祝 15.圉 状如伏虎,敲击以止乐。一作敔。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音语 弹拨乐 16.琴 五弦或七弦。 国风 周南 关雎 国风 鄘风 定之方中 国风 郑风 女曰鸡鸣 小雅 鹿鸣之什 鹿鸣 小雅 鹿鸣之什 棠棣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小雅 北山之什 甫田 小雅 桑扈之什 车舝 17.瑟 二十五弦。

国风 周南 关雎 国风 鄘风 定之方中 国风 郑风 女曰鸡鸣 国风 唐风 山有枢 国风 秦风 车邻 小雅 鹿鸣之什 鹿鸣 小雅 鹿鸣之什 棠棣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小雅 北山之什 甫田 吹奏乐 18.笙 竹制。 小雅 鹿鸣之什 鹿鸣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小雅 桑扈之什 宾之初筵 19.簧 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国风 王风 君子阳阳 国风 秦风 车邻 小雅 鹿鸣之什 鹿鸣 小雅 小旻之什 巧言 20.龠 竹制,三孔笛。 国风 邶风 简兮 音月 21.龠 竹制,三孔或六孔。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小雅 桑扈之什 宾之初筵 音月 22.筦 管。 周颂 清庙之什 执竞 音管 23.篪 竹制。

小雅 小旻之什 何人斯 大雅 生民之什 板 音池 24.管 竹制,六孔。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商颂 那 25.箫 排萧。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26.埙 陶土制。 小雅 小旻之什 何人斯 大雅 生民之什 板 音熏 其它 27.簴 挂钟鼓的架子。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28.虡 植木以悬钟磬,其横者曰旬。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音巨 29.枞 业上悬钟磬处以彩色为崇牙。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音匆 30.业 旬上大板。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31.崇牙 设在业上,形状象牙齿。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音道 32.树羽 在崇牙上设的五彩鸟羽。

8.《诗经·周颂·载芟》的译文

译文如下: 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 子弟晚辈也到场, 有壮汉也有雇工, 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 小伙子们真强壮。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 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 谷穗下垂长又长。 收获谷物真是多, 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

酿造清酒与甜酒, 进献先祖先妣尝, 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品喷喷香, 是我邦家有荣光。

献祭椒酒香喷喷, 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 在才这样, 不是今 年才这样, 万古都有这景象。

诗歌赏析: 这篇诗是周王在秋收后用新谷祭祀宗庙时所唱的乐歌。它创作的时代,从诗的内容、在《周颂》中的编排及其艺术风格来看,当在成王之后,晚于《臣工》、《噫嘻》等篇。

全诗三十一句,不分章,但有韵,是《周颂》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几篇有韵诗中用韵较密的一篇。它的内容记述了西周前期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也是历来被历史学家重视的篇章。

它为研究西周社会形态,了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在现代,它的历史文献价值,要超过文学价值。 全诗虽未分段,其叙事自成段落,层次清楚,依次叙述以下内容: 首四句写开垦。

描写了有的割草,有的刨树根,一片片土壤翻掘松散,“千耦其耘”,遍布低洼地、高坡田,呈现热烈的春耕大生产景象。“千耦其耘”的“耘”字,单释为除田间杂草,与“耕”合用则泛指农田作业。

开垦时重在耕(翻掘土壤),这里是为了用韵,略为“耘”,实即“千耦其耕”。所谓“耦耕”,是上古一种耕作方式,即二人合作翻掘土壤。

如何并力,可有几种形式,如挖掘树根,宜对面合作;开沟挖垅,不妨并肩;盖使用耒耜翻地,必须一推一拉。这里言“千耦”,是言极多,从低洼地到高坡田,遍布田野,开垦面积多,出动的劳动力多,这只可能是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性质的大生产。

第五至第十句写参加春耕的人,男女老少全出动,强弱劳力都上场,漂亮的妇女,健壮的小伙,在田间吃饭狼吞虎咽,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据文献所载,周王是全部土地的所有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他只直接拥有一大片土地,以封建形式将土地分封下去,他取贡赋,并有权随时收回土地。

所以被分封者只有较长期的、较固定的使用权,各土地领主又以同等形式分给下属,这样可以层层分下去,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当时的家庭实际是家族,以家长为首,众兄弟、子孙多代同居,这种土地分配和家庭结构形式,在诗中都反映了出来。

第十一至第十四句写播种。锋利的耒耜,从向阳的田地开播,种子覆土成活。

“啊!多么锋利的耒耜!”“播下百谷就出芽!”在这赞叹声中饱含着欢欣,反映出金属(青铜)农具的使用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十五至第十八句写禾苗生长和田间管理。

“驿驿其达”,“厌厌其苗”,也是赞叹中饱含喜悦;“緜緜其麃”,表示精心管理,努力促进作物生长,表现了生产的热情。 接下去三句写收获。

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以“万亿及秭”形容露天堆积的谷物广大无边,表现丰收的喜悦。“万亿及秭”一句是全诗的转折处。

此句以上是写农事,从开垦叙述到收获;此句以下则转人祭祀和祈祷,可以说是诗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前四句写制酒祭祀,是全诗的思想中心,表明发展生产是为烝祖妣、洽百礼、光邦国、养耆老。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报答祖先,光大家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这也是周代发展生产的根本政策。

周代制酒主要用于祭祀和百礼,不提倡平时饮酒。末尾三句是祈祷之辞,向神祈祷年年丰收。

《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后人多以此篇为不限于藉田祀神之用,与《丰年》诗大致相同,亦可为秋冬祀神之诗。

全诗叙述有层次、有重点,初言垦,继言人,言种,言苗,言收,层层铺叙,上下衔接;至“万亿及秭”而承上启下,笔锋转势,言祭,言祷。在叙述中多用描写、咏叹,时或运用叠字、排比、对偶,押韵而七转韵,都使全诗的行文显得生动活泼,这在《周颂》中是相当突出的。

对诗中所反映的农政思想,龙起涛《诗经本事》有一段评析文字很有参考价值,兹录于下:“此篇春耕夏耘,备言田家之苦;秋获冬藏,极言田家之勤。至于烝祖妣,洽百礼,供宾客,养耆老,于慰劳休息之中,有坚强不息之神焉,有合众齐力之道焉,有蟠结不解之势焉。

是以起于陇亩之中,蔚开邦家之基;以一隅而取天下,其本固也,此之谓农战。”(朱守亮《诗经评释》引)。

9.丰年〔周颂〕的解释

你好像打错了一个字啊!呵呵呵

诗经·颂·周颂·臣工之什·丰年

题解:

周王于秋收后祭祀祖先用的乐歌。

原文: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fēnɡniánduōshǔduōtú,yìyǒuɡāolǐn,wànyìjízǐ.

丰 年 多 黍 多 稌,亦有 高 廪 ,万 亿及秭.

wéijiǔwéilǐ,zhēnɡbìzǔbǐ.

为 酒 为 醴,烝 畀祖妣.

yǐqiàbǎilǐ,jiànɡfúkǒnɡjiē.

以洽 百 礼,降 福孔 皆 .

译文: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