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恐怖”的诗词有哪些1、《满庭芳 赠宁海颜先生》 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降心一著,有些法度。要你自心省悟。闲想骷髅模样,缘甚作做。因贪气财酒色,损精神、堕於恶趣。如恐怖,管不须擒捉,自然得住。觉照心开坦荡,见浮名浮利,如无归素。内外倒颠颠倒,道家活路。触来不摇不动,遮本来、一点堪顾。神光灿,上九霄,跨云归去。 2、《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一身入定多身出,屈申臂顷四天下,如世箧藏诸有物,及以丝缕舞工木。 小儿赞叹或恐怖,耆老智者但袖手。 佛说神通方便力,度脱众生具功德。 3、《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如来宝仗降魔相,慈悲威怒震十方。 毒龙帖耳收雷霆,逆鳞可摩若家狗。 我法未尝恼众生,不令肆毒生恐怖。 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 4、《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打贼贼恐怖,看客客喜欢。 亦有客是贼,切莫受伊谩。 乐哉贫儿家,无事役心肝。 既无贼可打,岂有客须看。 5、《风》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风于天地间,惟桂尤其雄。 将由岩窍多,或是地形穹。 不知起何处,但觉来无穷。 浮埃晦白昼,奇响激半空。 一怒动旬浃,小亦数日中。 城堞凛欲压,况此半亩宫。 尝闻古至人,御气犹轻鸿。 刘季晚可怜,击筑悲沛丰。 我老断恐怖,眡身等枯蓬。 飘掷付大块,奚必分西东。 6、《蜀道自勉》 年代: 宋 作者: 石介 潮阳章烟墨,去京路八千。 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 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 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间。 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 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 我乏尺寸効,月食二万钱, 自清西南来,此行非窜迁。 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 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 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 惟怀史部节,不知蜀道难。 7、《金山寺避暑望雨作戏效玉川子体》 年代: 明 作者: 杨循吉 山中日日望雨至,立向山头看云气。 今朝且喜雨果来,阴云成片当天坠。 云之来兮奇且特,有如推山而至遮尽半天黑。 黑云上有白云行,白白黑黑兮重复轻。 不知黑云是风白是雨,白云多处先沾注。 云中雨脚略可观,数条当天大如柱。 此云先自北方起汗漫,只谓太湖中来返头看。 忽然风自东向来,却把西方之云尽吹散。 众人观者都言苦,日日望雨又不雨。 幸得一片云,推来自天北。 须臾变作大云,有黑亦有白。 令人观之恐怖生,若要作雨不如此不得。 雨未至兮雷先鸣,惊人不须用多,只一声魈肝鬼胆不知在 何处,世上亦有奸人立不住。 树头萧萧风作闹,如今却是雨真到。 吾且闭门高坐看汝落,落到三日五日也不恶。 2. 形容吓人的句子1. 漆黑的夜晚,寂静阴森,外面的风阴冷的嚎叫着,时不时可以听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现在已经午夜时分,突然一个黑影掠过窗头,可是外面寂静的可怕,仿佛黑暗要吞噬一切,我不敢多想只期待黎明的到来! 2. 满屋充满惶惶不安的气氛,好像地球末日就要来临了。 3.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独自走在阴森的小径上,周围除了寂静还是寂静。 4. 黑沉沉的夜,仿佛无边的浓墨重重地涂抹在天际,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 5. 夜雾袭来,仲夏的夜晚倒有点凉意,朦胧的月光下,看不到几颗星星。天空并非纯黑色,倒是黑中透出一片无垠的深蓝,一直伸向远处,远处。 6. 外面阴风阵阵,我的心好冷好冷!忽然从远处走来一个熟悉的人,我在发抖,他会是谁呢? 7. 月光透过缓慢移动的黑云时隐时现,不远处巷道的转角边依稀站着一个诡异的人影…… 8. 夜色浓厚的化不开,漫长寂静的街道看不见行人,背后脚步声似有却无。 9. 在这种黑暗中我的全身一阵阵冒着凉气,头皮发麻,仿佛前后左右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我,身体逐渐蜷缩成一团,闭上眼睛,在也不敢凝视黑暗。 10. 一轮青月镶嵌在黑色萤幕般的夜空之上,皎洁的月光倾洒人间,黑色的世界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轻纱。 11. 古老的欧式别墅楼房,屹立在歌轮酒醉的城市边缘,城市酒红的玻璃杯弥漫着诱人而恐怖的气息,风里似乎能嗅到血的腥味,一股凉意穿透身体,刺进骨中,仿佛禁锢千年的寒意突然得到释放,让人在大脑无法思考的一瞬颤抖起来,最后的微笑间接被诡异的冰冻了。 12. 傍山小径,浓厚的阴影,刀也割不开,针也刺不透。我走著,彷佛潜游在阴森的海底。而山上人家那些疏落的灯光,就像海底的磷光。没有风声,也没有虫鸣,深山中极度的幽静,使人感到恐惧。 13. 那天傍晚,下起了暴雨。先是一道闪电划破了整个天空,闪电好像是一根金线,从我眼前闪过。这时,我看见漆黑的天空被这根金线劈成两半,接着,就是一声惊天动地的雷声,它似乎要把整个宇宙震碎了似的。雷声在头顶上轰鸣,大地似乎被震的颤抖起来。我吓得魂飞魄散,钻进被子里,连大气也不敢出。 14. 于是我走进客厅里,看起了电视,我就把电视音量关得很小,我害怕有东西在我后面,比如说:鬼、小偷、杀人犯等等。把电视音量关小点就会听到他们走的脚步声,我敛气屏息、胆战心惊、毫毛倒竖、心惊肉跳。 15. 每次我一进黑黑的屋子,我就吓的手心淌汗,脚掌头皮发麻,全身出虚汗,你不知道,我就是害怕黑暗,怕我走不出来,怕黑暗中会藏匿魔鬼,怕见不到你了,我好怕。 16. 一切想象中的恐怖全都挤在我脑中,有如事实,我觉得两腿抖颤得厉害,手也抓不住了。 17. 夜色浓重,如腐烂的尸体上流出来黯黑冰凉的血,蜿蜒覆盖了天与地。月亮孤零零地盘旋在学校上空,光线暗淡,仿佛女人眼角的怨泪。高大的建筑物被黑暗模糊掉棱角,远远看去,似血肉模糊的脸孔。淅沥的雨下在黑夜里,所有东西都很潮湿,树木和泥土的皮肤开始溃烂一般,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味道。 3. 描写吓人的句子1、他把心提到嗓子眼儿上来,浑身紧张得就像拉满了弓的弦一样。 2、我丢开了愤怒,惊慌害怕地奔向他。那种绝望的宿命的预感又重新降临,我害怕会再次失去他,他那么轻,那么轻那么轻。 3、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急得不知所措、这个考场一片寂静,仿佛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听得到、心急如焚、焦急万分、急不可待、迫不及待、心如火灼、忙忙。 4、他吓得脸儿就如七八样的颜色染的,一搭儿红一搭儿青。 5、孩子,如果害怕的话就别看吧。尽管不看针头扎进娇嫩皮肤的情景,但是看着她那耸着的小小肩膀,还是可以感觉到,孩子仍然害怕。 6、天已经很黑了,走进楼道,楼道里黑洞洞的,我的心怦怦直跳,总觉得不知道从哪儿会钻出个人来,我越想越害怕。 7、她立到他面前就觉得不寒而栗,她经受不住他那锐利的目光。 4. 形容很恐怖,很可怕的成语形容很恐怖、很可怕的成语: 1、胆颤心惊 【拼音】: dǎn chàn xīn jīng 【解释】: 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 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举例造句】: 所以,每有风声,无不‘谈虎色变’,胆颤心惊。 2、魂飞魄散 【拼音】: hún fēi pò sàn 【解释】: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举例造句】: 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得魂飞魄散。 3、心惊胆战 【拼音】: xīn jīng dǎn zhàn 【解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元·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举例造句】: 霎时间,森林里传来让人心惊胆战的吼声。 5. 形容非常可怕的词语胆颤心惊 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诚惶诚恐 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怛然失色 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大惊失色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担惊受怕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胆裂魂飞 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胆战心寒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胆战心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骨寒毛竖 形容十分害怕。 骇人听闻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寒毛卓竖 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汗不敢出 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魂飞魄散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惶恐不安 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惊恐万状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惊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惊愕失色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惊恐失色 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6. 形容很可怕的成语兵凶战危 指战事凶险可怕。 出处:汉·晁错《言兵事疏》:“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故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俛卬之间耳。” 鼓吻奋爪 犹言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出处:明·马中锡《中山狼传》:“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面目狰狞 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人言可畏 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出处:《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肉颤心惊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肉跳神惊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出处:老舍《神拳》第三幕:“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 肉跳心惊 心里吃惊,身上肉跳。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势焰熏天 形容势力大,气焰高,很可怕。 出处:蔡东藩《清史演义》第十八回:“只是人在势在,人亡势亡,当多尔衮在日,势焰熏天,免不得有饮恨的王大臣,此次正思乘间报复,适值顺治帝亲政,下诏求言。” 视为畏途 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出处:《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望而却步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出处:秦牧《象和蚁的童话》:“凡这一切,都很可能使某一部分有条件从事这种工作的人望而却步。” 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张牙舞爪 张:张开;舞:挥舞。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出处:《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托相问书》附录二《新编小儿难孔子》:“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 苛政猛于虎 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出处:《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7. 形容很吓人的成语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 [释义] 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语出] 唐·韩愈《送穷文》:“屏息潜听;如闻音声;……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 [正音] 悚;不能读作“sù”。 [辨形] 悚;不能写作“忄偬”。 [近义] 不寒而栗 胆战心惊 [反义] 镇定自若 面无惧色 [用法] 一般用来形容看到、听到或想到令人害怕或恐怖的事情时人的心理感受。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胆战心惊”;都形容害怕、恐惧。但~语气重;并可用来形容非常冷;“胆战心惊”不用来形容冷;可表示内心的害怕和恐惧。 [例句] 黑夜一个人走在荒凉的原野上;忽而传来什么动物的叫声;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