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抒发“郁郁不得志,含恨终身”的诗句有哪些1、李白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3、《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5、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7、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8、 题临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9、 赠花卿 唐代: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0、 上李邕 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11、 相鼠 先秦:佚名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2. 描写“活着无奈,想死”的诗句有哪些1、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白话文释义: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2、古怨别 唐代:孟郊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白话文释义: 在秋风萧瑟,满眼凄凉的季节,一双相濡以沫的夫妻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含怨辞别。在这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刻,两人眼含热泪,面面相视,想要向对方说点什么,可尚未开口已是泣不成声。 心中早有千言万语,可是在此刻,因悲痛至极而无法诉说。分别后天各一方,相思之情能与谁人说,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天涯两地共赏一轮明月,寄托无尽的相思愁苦。 3、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清代: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白话文释义:行遍天涯,看尽人情。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4、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代: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译文: 我自己并不是生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1353361性喜好风尘生活,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所致。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 总有一天会离此而去,留下来又将如何生活下去呢?若有朝一日能将山花插满头,那就不需要问我归向何处。 5、点绛唇·感兴 宋代: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译文: 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3. 带“恨”字的诗句,越多越好 最好有出处恨入骨髓 比喻怨恨之极。语本《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 恨相见晚 见“恨相知晚” 恨相知晚 谓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以相识太晚而感到遗憾 恨之入骨 同“恨入骨髓” 遗恨终天 谓终身感到悔恨 饮恨而终 心怀怨恨而死 饮恨吞声 忍恨含悲,不敢表露。语本南朝梁江淹《恨赋》:“莫不饮恨而吞声。” 雨恨云愁 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相逢恨晚 见“相见恨晚” 相见恨晚 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语本《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相知恨晚 谓以未能早成知己为憾事 咬牙恨齿 见“咬牙切齿” 报仇雪恨 见“报雠雪恨” 报雠雪恨 亦作“报仇雪恨”。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 千愁万恨 极言愁苦怨恨之多 深仇大恨 亦作“深雠大恨”。谓极深的仇恨 深雠大恨 见“深仇大恨” 吞声饮恨 谓抱恨无言饥浮观簧攥毫硅桐亥昆。语本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新仇旧恨 ①新近的仇恨加上旧有的仇恨。形容仇恨极深。②指先后和自己结仇的人 新愁旧恨 谓对现状和往事都感到烦恼和怨恨。极言愁恨之深 雨愁烟恨 烟雨所引起的人的惆怅哀愁 4. 形容心死的诗句1、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宋代: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释义: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2、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清代: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释义: 这愁绪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滴落在空空台阶上的细雨终于止住,夜晚如此清冷,正是适宜葬花的天气。你离我而去已整整三年,纵然是一场大梦,也早就应该醒来了。你一定是觉得人间没有趣味吧,不如泥土深处的黄泉,虽冷冷清清,但它能埋葬所有的愁怨。你倒是去了那清净之地,而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不弃的约定,就这样被你抛弃。 如果可以寄书信到黄泉该多好,好让我知道你这些年过得怎样,是谁在身旁照顾你。夜深了,我仍然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不忍听他们的续弦之议。让我们来生再结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来生,我们两个仍然无法长相厮守。而今,我的泪水已经流尽,纸钱烧成灰,飘忽不定。 3、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临江仙·送王缄》宋代: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释义: 忘掉了成都那些事儿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因为你的到来,使我不得不再三思念。今日送别,请你将我的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我又何尝不知道故乡的好啊,自己飘零已久,赋归无日,自成天涯孤凉客。 哪里悲凉的愁绪你不会知道,早已被我吟断的衷肠已不会再过分伤愁。今日殷勤给你送上离别的酒宴,希望你能尽兴。我的身躯就好像传舍一样辗转流离,何处才能是我的家乡啊! 4、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岳鄂王墓》元代: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释义: 岳飞墓上荒草离离,一片荒凉,只有秋草、石兽而已。南渡君臣轻视社稷,可中原父老还在盼望着王师的旌旗。英雄被害,后悔晚矣,天下灭亡已成定局。不要向西湖吟唱此诗,面对这样的景致无从吟起。 5、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悼亡三首.其一》宋代:梅尧臣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释义: 我们成为结发夫妻,到如今一共有十七年。互相厮守还嫌不够,何况现在是永远失去!我鬓发已多见斑白,这肉身还能坚持多久?与你同穴为期不远,未死时还是涕泪涟涟。 5. 表达家破人亡之恨得古诗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 描写古代有很多人为争夺王位而死的诗句杜甫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 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 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 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个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活用这一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维妙维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 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 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他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接着出现的是李琎之。他于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 然而好景不长,开宝五载适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琎之传》)“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琎之诗句。“乐圣”即喜喝清酒,“避贤”,即不喝浊酒。 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琎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三个显贵人物展现后,跟着出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 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 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接着写苏晋。 司马迁写《史记》擅长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展现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 “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 “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知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比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 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 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 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 7. 用诗句表达讨厌一个人一、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宋代: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译文: 远隔天涯旧恨绵绵,凄凄凉凉孤独度日无人问讯。要想知道我是如何愁肠百结,就像金炉中燃尽的篆香。 长眉总是紧锁,任凭春风劲吹也不舒展。困倦地倚靠高楼栏杆,看那高飞的雁行,字字都是愁。 二、读长恨辞 宋代: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译文: 到蜀地的道路比上青天还难,何况是在夜间,又不断地下起了雨呢!值此时刻。唐玄宗想起了杨贵妃,眼泪就伴着铃声不断地流下来了。 那时军中死去的并非贵妃一人,死了那么多人,君王却丝毫也没有怜惜他们,更没有为他们而难受过。 三、四块玉·马嵬坡 元代: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 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译文: 杨贵妃酣睡初醒的神情仿佛是晚春的海棠花一般,唐明皇恨不得放在自己的手心里观赏把玩。那只《霓裳羽衣舞曲》便是中原最大的祸患。 不是因为这个杨玉环,引起那位野心家安禄山的垂涎,怎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动乱?唐明皇也就不会知道蜀道有多么难。 四、兰陵王·恨之极 宋代:辛弃疾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 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译文: 怨恨真是到了极点,而怨恨到了极点就无法消散磨灭。苌弘含恨屈死于蜀,人们常说,他的血三年以后化为了碧玉。 郑国人缓也曾泣涕相告:我的父亲攻击儒家协助墨家造成了我愤而自杀的后果;十年之后我托梦与他,告诉他我的满腔沉痛之所化,就是我那坟冢上的秋柏早已结出的累累果实。 五、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译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重新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周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