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句含动物的诗句含有动物名称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朝发白帝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题自画小像》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2.描写家禽家畜的成语【六畜兴旺】六畜:牛、马、羊、猪、鸡、狗。 指各种牲畜、家禽繁衍兴旺。呆若木鸡 呆:傻,发愣的样子。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斗酒只鸡 斗:酒器。古人祭亡友,携鸡酒到墓前行礼。 后作为追悼亡友的话。 斗鸡走狗 使公鸡相斗,使狗赛跑。 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 独鹤鸡群 一只鹤站在鸡群中。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范张鸡黍 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 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缚鸡之力 捆鸡的力量。比喻体弱无力。 割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鹤发鸡皮 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 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鹤立鸡群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淮南鸡犬 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 鸡虫得失 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 鸡蛋里找骨头 比喻故意挑剔。 鸡飞蛋打 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鸡飞狗走 走:跑。鸡乱飞,狗乱跑。 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鸡骨支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 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鸡烂嘴巴硬 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鸡零狗碎 形容事物零碎细小。 鸡毛蒜皮 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 鸡鸣而起 鸡叫时就起床。 形容勤奋不怠。 鸡鸣狗盗 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鸡鸣狗吠 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鸡鸣戒旦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 鸡皮鹤发 皮肤发皱,头发苍白。 指老人。 鸡犬不惊 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 也指平安无事。 鸡犬不留 形容屠杀残酷,连鸡狗都不能幸免。 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鸡犬皆仙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 鸡犬桑麻 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猫鼠同眠 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 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照猫画虎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争猫丢牛 比喻贪小失大。 阿狗阿猫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 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阿猫阿狗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 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猫哭老鼠 比喻假慈悲。 猫噬鹦鹉 比喻排挤好人。 猫鼠同处 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 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同“猫鼠同眠”。 猫鼠同乳 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同“猫鼠同眠”。 捉鼠拿猫 拿:抓住。 捉住老鼠和猫。比喻能制服敌手。 白云苍狗 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 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藏弓烹狗 飞鸟射尽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 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 打狗看主 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给其主人留不留情面。 比喻处理坏人下事要顾全其后台的情面。 打落水狗 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 斗鸡走狗 使公鸡相斗,使狗赛跑。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 飞鹰走狗 放出鹰狗去追捕野兽。指打猎游荡的生活。 狗恶酒酸 比喻环境险恶,使人裹足不前。 狗吠不惊 吠:狗叫声。 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狗吠非主 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 狗吠之警 比喻轻微的惊动或扰乱。 狗苟蝇营 比喻为了名利不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不知羞耻。 狗急跳墙 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 狗头军师 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 狗尾续貂 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狗血淋头 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 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 狗血喷头 言辞刻毒,大肆辱骂。 形容骂得痛快淋漓。 狗眼看人 比喻眼光势力。 狗仗人势 仗:倚仗、仗势。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 狗彘不若 彘:猪。连猪狗都不如。 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狗彘不食其余 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 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挂羊头,卖狗肉 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关门打狗 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狐朋狗友 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狐群狗党 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画虎成狗 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画虎类狗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鸡飞狗走 走:跑。 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鸡零狗碎 形容事物零碎细小。 鸡鸣狗盗 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 3.描写动物的古诗【整首】在中国文化传播史上,诗词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形式。 中国是诗的国度,数千年来,诗人们创造出无数美不胜收、传诵千古的诗歌。中国古代的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形式。 中国最早的诗歌先后有四言、五言、七言、骚体等,其中又分古诗、律诗、绝句等。诗歌到了唐朝发展为鼎盛时期;唐朝以后,又以宋词、元曲等韵文形式出现。 无论是哪种形式,诗歌中总离不开动物的形象。换句话说,借用各种动物形象,是诗人咏志抒怀的一种非常得体的形式。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约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成书,共收作品305篇,其中大部分为民间歌谣。这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古代我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些诗歌中,就不乏运用动物形象的作品和语句。 众所周知的《诗经》的开篇便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雎鸠成了恋人的象征。《诗经》中还有许多诗是以动物冠名的,如《硕鼠》、《鸡鸣》等等。 在《中国历代诗歌选》[i]所收的《诗经》39首诗歌中,共有31首直接谈到了动物(间接涉及动物的如“车”、“狩猎”等不计在内),占所选诗篇的80%。诗中所涉及的动物有马、牛、羊、鸡、鸠、鼠、熊罴、蚕、蟋蟀、狐狸、鸱鸮 (猫头鹰)、蠨蛸(喜蛛)、鱼、燕等。 有些动物在一首诗里多次出现。如果说《诗经》中的大部分诗为民间诗人所作,其间所用动物形象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那么先秦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在其诗作中所运用的动物形象就与民歌中的动物有所不同了。 例如,屈原在其代表作《离骚》中,就使用了这样一些动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凤凰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等等。在屈原的诗作中,还有这样的名句:“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见《涉江》)。 在这两名诗中竟写出了鸾、凤、燕、雀、乌、鹊6种鸟。在两汉乐府中,运用动物形象的诗句更多。 在长诗《焦仲卿妻》中,利用孔雀和鸳鸯来表达男女之间的感情,而其开头便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其结尾则是:“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在《古诗十五从军征》中,有“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的语句。在《江南》一诗中,专门刻画了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场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短短的7句诗中,竟有5句是写鱼的。 在这一时期中,与动物有关的著名诗句还有:“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古诗步出城东门》);“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行行重行行》)等。在历史人物曹操仅存的二十几首诗中,运用动物形象的不在少数,如《龟虽寿》里,就写了3种动物:“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成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他的诗篇里,还有这样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蒿里行》)“熊罴对我尊,虎豹夹路啼。”(《苦寒行》)我们再看看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句。 李白的名句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下江陵》)“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长干行》)而在著名的《蜀道难》一诗中,竟有“鱼凫”、“鸟道”、“六龙”、“黄鹤”、“猿猱”、“悲鸟”、“子规”、“狼与豺”、“猛虎”、“长蛇”10处动物形象。诗人杜甫的诗句中,动物形象更多,著名的诗句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佳人》)“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呼风》)“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寄韩谏议注》)“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曾经宿鸾凤。”(《古柏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白居易的长诗最有名,他为后人留下的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等,为后人所经常吟诵。各种动物形象,在他们及其他唐代诗人的诗句中到处可见,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引用了。 宋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词中动物形象也随处可见,如著名词人欧阳修就写过这样的词句:“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阮郎归》)在这首词里,作者一连写了3种动物:马、蝴蝶、双燕。大词人苏轼为后人留下了这样一些名句:“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蝶恋花》)“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浣溪沙》)在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这样的词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辛弃疾在一首词中竟然写进三种动物:“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沁园春。 4.形容“猪”的美好诗句有哪些1、《猪年说猪》 作者:现代·罗启明 大腹便便碍了谁,神闲气定长长肥。 吃香喝辣难行远,遇雨随风可奋飞。 常要欢愉游四海,不需愁苦量三围。 逆来顺受无人比,傻傻痴痴乐恶菲。 2、《猪肉颂》 作者:宋·苏轼 洗净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译文: 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 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3、《猪》 作者:现代·冯伟 猪, 无忧无虑, 短暂的享受, 却献出了全部。 4、《猪年说猪》 作者:现代·梁平 猪年猪福到,新居格调高。 莫笑猪愚痴,阁楼最逍遥。 5、《猪》 作者:现代·陈国玉 不与世俗相论争,耿直乌金是福星。 肥头大耳显诚意,憨首笨脑露呆萌; 室中有豕为家字,畜内无猪不成名。 且看西天取经路:斩妖驱魔有天篷。 5.描写动物的诗描写虫鸟的诗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绿遍山原白满州,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 《乡村四月》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