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老将复出的诗老将行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老将行》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写一老将年少勇战,转战沙场,后因“无功”被弃,然而他自不服老,在边地烽火重燃时,他壮心复起,仍想为国立功。全诗分三部分,开头十句是第一部分,写老将青少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中间十句为第二部分,写老将被遗弃的清苦生活;最后十句为第三部分,写边烽未息,老将时时怀着请缨卫国杀敌的衷肠。诗中大量用典,几乎句句对仗,层次分明,自始至终洋溢着爱国激情,格调苍凉悲壮,但哀而不伤。 2.关于乾坤的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乾坤名言 唐·杜甫《登岳阳楼》。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唐朝开元年间始建,下临洞庭潮,高三层,为游览胜地。吴楚:我国古代吴国和楚国的故地,大约包括现在长江中下游的江、浙、赣、湘西等地。坼(chē彻):分裂开。乾坤:天地。这两句大意是:东南方的吴楚大地被洞庭湖分割成两大块,整个天地像是日夜浮浸在洞庭湖之中。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描写洞庭湖最有名的句子,表现了洞庭湖浩淼无涯和雄浑博大的气势。可用来描写洞庭湖水,后一句也可用于描写其他的湖泊和海洋。 唐代诗人 杜甫 《登岳阳楼》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唐·杜甫《江汉》。江汉:长江汉水。乾坤:指天地。腐儒:迂腐而无用的儒生,这里是作者自指,含有自嘲而兼自负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我是滞留江汉思归未归之人,也是天地间一个迂腐无用的懦生。这是杜甫离蜀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时所作。~两句表现出作者飘泊天涯、北归无望的窘境,也表现了心忧社稷而报国无门的悲观。他以自嘲中含有自负的口吻,倾吐了怀才见弃的郁郁不平之气。 3.10分,形容一个人能文善武的诗句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三国演义》诗一(颂关羽):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三国演义》诗二(颂姜维)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 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 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 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三国演义》诗三(颂邓艾) 自幼能筹画,多谋善用兵。 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 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 功成身被害,魂绕汉江云。 《三国演义》诗四(颂周瑜) 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 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 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4.力挽狂澜定乾坤出自那首诗出自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并且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等。 作品原文编辑 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3)。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6) 。”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7)。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8)。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9)。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10)。补苴罅漏,张皇幽眇(11)。 寻坠绪之茫茫(12),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13) 。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14)。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15)。跋(16)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17) 。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18)。命与仇谋,取败几时(19)。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20)?” 先生曰:“吁,子来前(21)!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22)。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23) 。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24)。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25)。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26)。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27)?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28)。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29)。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30)。 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31),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32),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33)。 注释译文编辑 注释 (1)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 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下面有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国子学是为高级官员子弟而设的。 太学:这里指国子监。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 (2)嬉:戏乐,游玩。随:因循随俗。 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史记·酷吏列传》:“法令者,治之具。” 毕:全部。张:指建立、确立。 (3)畯(jùn):通“俊”,才智出众。 (4)率:都。 庸:通“用”,采用、录用。 (5)爬罗剔抉:意指仔细搜罗人才。 爬罗:爬梳搜罗。剔抉:剔除挑选。 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意指精心造就人才。 (6)有司:负有专责的部门及其官吏。 (7)六艺: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百家之编:指儒家经典以外各学派的著作。 《汉书·艺文志》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另外在《诸子略》中著录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兴起,著书立说,故有“百家争鸣”之称。 (8)纂:编集。纂言者,指言论集、理论著作。 (9)膏油:油脂,指灯烛。晷(guǐ):日影。 恒:经常。兀(wù)兀:辛勤不懈的样子。 穷:终、尽。 (10)异端:儒家称儒家以外的学说、学派为异端。 《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朱熹集注:“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 焦循补疏:“异端者,各为一端,彼此互异。”攘(rǎng):排除。 老:老子,道家的创始人,这里借指道家。 (11)苴(jū):鞋底中垫的草,这里作动词用,是填补的意思。 罅(xià):裂缝。皇:大。 幽:深。眇:微小。 (12)绪:前人留下的事业,这里指儒家的道统。韩愈《原道》认为,儒家之道从尧舜传到孔子、孟轲,以后就失传了,而他以继承这个传统自居。 (13)英、华:都是花的意思,这里指文章中的精华。 (14)姚姒(yáo sì):指 虞舜 和 夏禹 (15)见信、见助:被信任、被帮助。 “见”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16)跋(bá):踩。 踬(zhì):绊。语出《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意思说,狼向前走就踩着颔下的悬肉(胡),后退就绊倒在尾巴上。形容进退都有困难。 辄:常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