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孙子兵法的诗句

1.《孙子兵法》中有哪些名言名句

1.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第一】

译文:在未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比较、谋划,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多,有八、九成的胜利把握;或者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少,只有六、七成的胜利把握,则只有前一种情况在实战时才可能取胜。如果在战前干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较,或分析、比较的结论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胜利把握,那在实战中就不可能获胜。

2.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作战第二】

3.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第三】

4.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谋攻第三】

5.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谋攻第三】

6.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谋攻第三】

7.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攻第三】

8.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谋攻第三】

9.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军形第四】

10.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军形第四】

11.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军形第四】

12.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兵势第五】

13.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

14.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计篇》

15.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孙子兵法·计篇》

拓展:

1.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2.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2.求孙子兵法好词好句

孙子兵法 孙武 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 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 、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 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 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 ,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故能 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 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 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 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 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 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 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 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 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①杆 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 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 ①:“忌”加“艹”头。 谋攻第三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 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 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①□②,具器械,三 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 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 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 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 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 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 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 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注:】 ①:〔车贲〕。 ②:“温”字“氵”旁换“车”旁。

军形第四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 ,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 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 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 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 ,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 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 ,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兵势第五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 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①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 ,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 ,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 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

3.孙子兵法名句及解释

1。兵者,诡道也。

译文: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2.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译文:攻击敌人无备的地方,出乎敌人意外的行动。

3.知己知彼,百战不贻。

译文:了解敌人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

4.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译文:善于作战的人,要依靠有利的态势取胜,而不苛求将吏的责任。所以能选择将吏,去利用各种有利的态势。

5.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译文: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后发展为:善战者,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熟悉点的就这几个。。。楼主将就用吧

4.《孙子兵法》中经典的10句话

1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2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3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孙子兵法·计篇》4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孙子兵法·计篇》5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计篇》6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7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兵法·谋攻篇》 8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9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10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篇》。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