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提前的成语有哪些防微杜渐、积谷防饥、练兵秣马、杅穿皮蠹、摩厉以须。 (1)防微杜渐: 【释义】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出处】晋·韦謏《启谏冉闵》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防萌杜渐、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以防万一 【反义词】江心补漏、养痈遗患、放任自流 (2)积谷防饥: 【释义】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出处】《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书云:积谷防饥,养子防老。” 【用法】作宾语 【近义词】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反义词】江心补漏、贼走关门、亡羊补牢 (3)练兵秣马: 【释义】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宋·苏洵《几策·审敌》 【用法】作谓语;指作好战斗准备 (4)杅穿皮蠹: 【释义】比喻国家的积蓄非常富足 【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5)摩厉以须 【释义】指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 2.表达“做事前做好充分准备”的诗句有哪些1、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将希望 付诸行动。语出《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 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 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意思是如果想创造更多的财富,必须首先做人。做人好了,做事就容易了。做人做不好,做事也不可能好,即使偶然成功,也不会维持多长时间。 3、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撰写的读书联,说的是西楚霸王灭秦和勾践卧薪尝胆灭吴。为表达他读书创作《聊斋志异》不达目的不甘休的意志与决心,用项羽大破秦兵和勾践天吴雪耻的史事来激励自己,鼓舞自己。 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意思是: 如果一个人能提前知道三日之内的事情,那么就会有十年的富贵。 主要是说:一个人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话,就能过的很好。。 类似意思的有:居安思危。 履霜坚冰至。 预则立,不预则废。 形容在什么时候都要做好自己的句子 形容在什么时候都要做好自己的句子 解答 可以写成: 人了倒,气节不能倒。 关于事前做好准备的名言警句 不打无准备之仗! 没穿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磨刀不误砍柴工! 机遇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预则立,不预则废。 临时抱佛脚,事情易办糟。 形容去旅行已准备好了的词句 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2、胸有成竹 :比喻熟练有把握。“胸有成竹”和“心中有数”都是“心中已有打算”的意思。但“胸有成竹”偏重于事前对问题已有全面的考虑和解决办法,或者因心中有了主意而办事神态镇定、沉着;“心中有数”偏重于对客观情况已有所了解,十分有把握。 3、胜券在握 :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4、万无一失 :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5、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要犯的敌人。形容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 6、我都准备好了一切了,为什么你还不肯走? 3.形容提前做好准备的成语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以防不测、有备无患、养儿防老 一、未雨绸缪 [ wèi yǔ chóu móu ] 【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自】:周.孔子编订《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翻译】:到天上没下雨,剥些桑树根上皮,捆扎窗子和门户。 二、防患未然 [ fáng huàn wèi rán ] 【解释】: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外戚列传下》:“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 【翻译】:事情不当时坚持;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三、以防不测 [ yǐ fáng bù cè ] 【解释】:防:防备;测:预测。用来防备不曾料想到的事。 【出自】:张中明《人生劫》:“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抢险的一切准备,以防不测,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 四、有备无患 [ yǒu bèi wú huàn ] 【解释】: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翻译】:平安无事时要想到以后可能发生的危险,想想就有准备,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五、养儿防老 [ yǎng ér fáng lǎo ] 【解释】:养育儿子是为了防备年老。亦泛指养育子女以防老年无依靠。 【出自】: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翻译】:养儿防衰老,积储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4.形容“谋划”的诗句有哪些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释义: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粗大;毫末:指幼苗,比喻细小。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比喻大事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礼记·中庸》 释义: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豫者预也,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哲学上反映的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3、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 释义:近看巨大的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令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 4、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诗经·召南·采蘩》 释义:什么地方采白蘩,沼泽旁边沙洲上。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祀用。 5、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须自成。——《钱公良测语·规世》 释义:做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如果对自己都负不了责,又拿什么对别人负责。 6、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 释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7、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 释义:集中天下之利益(财富)的人,应承担天下人的忧患,(有权)享受天下乐趣的人,应分担天下人的忧虑。 8、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论衡》 释义: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释义: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知道经书有错误的人在诸子。 9、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诗集》卷四十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释义: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止住的时候。 10、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九夷为藩篱,四海环我堂。卢生与若士,何足期渺茫。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和陶拟古九首》 释义:谓涤净忧虑,恣逞情怀。放纵之情。动摇、涣散意志。年幼的时候,一门心思向远方出发,立志行走天下,无拘无束。 5.形容“先作好准备”的诗句有什么形容“先作好准备”的诗句有: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自《乐府诗集》中的《长歌行》)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论语_卫灵公》。 指的是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近期的事情就会多有忧虑,可理解为,人一直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忧患一定近在眼前。)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出自:《森林中的远征》。意思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出自《礼记·中庸》。做任何事情,事先谋虑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要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