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人民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晨星里荒汇。戴月荷锄归。 2.形容前进的诗句有哪些形容前进的诗句示例如下: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 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 · 屈原《离骚》 译文: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上天下地寻找心中的太阳。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意思:做事情不懂得坚持,那么腐朽的木头你都不能轻易折断的。如果做事情能持之以恒,那么即使是金石那么坚硬的物体都能雕出美丽的花纹。 4、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 · 佚名《折杨柳歌辞五首》 译文: 好男儿需要千里马的帮助,去实现心中的理想,向目标飞奔;而千里马也需要凭借胸怀大志的好男儿去体现它日行千里的价值。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6、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唐 · 刘希夷《从军行》 译文:大丈夫要担当清天下之任,哪能只扫一个小家。 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 ·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译文: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 · 郑板桥《竹石》 译文: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9、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 · 李白《上李邕》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1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 ·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3.形容道路艰难的诗句有哪些1,《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白话文释义: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2,《离骚》先秦: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白话文释义: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路途多么遥远又多艰险,我传令众车在路旁等待。 3,《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白话文释义: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4,《北上行》唐代:李白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 白话文释义:北上之苦,是因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山上的履道盘曲险峻,悬岩峭壁,上凌苍天。马足为侧石所蹶,车轮为高冈所催,真是行路难啊。 5,《苦寒行》魏晋: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白话文释义: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4.形容散步的诗句1、《春朝闲步》唐代:杨师道 原文: 休沐乘闲豫,清晨步北林。 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 译文:在休假的时候非常清闲,清晨的时候在北边树林散步。池塘边草木茂盛,兰花在幽静的地方生长。 2、《除草》唐代:杜甫 原文: 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忧。 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 译文: 清晨在树林中散步,江边的美景让人感到忧伤。光芒照在我眼中,还怎么能待到秋天。 3、《春日山中忆崔峒吉中孚(一作寄李舍人)》唐代:卢纶 原文: 延步爱清晨,空山日照春。 蜜房那有主,石室自无邻。 译文:清晨的时候非常喜欢散步,春天的太阳照耀着山峰。蜜房里没有主人,石室自然没有邻居。 4、《海珠寺 其一》明代:冯元基 原文: 长歌游宝地,延步爱清晨。 烟气笼青阁,晴光转绿苹。 译文:在这个宝地放声高歌,清晨的时候非常喜欢散步。烟气笼罩着青色的阁楼,太阳光照射着绿苹。 5、《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5.形容未来的诗句未来,会是更好的。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6、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7、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0、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2、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13、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6.形容远行的诗句有哪些1、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释义: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2、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曹操《苦寒行》 释义: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3、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李白《长干行·其一》 释义: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4、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宋玉《九辩》 释义:憭栗兮,若在远行。冷落啊好像一人独自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5、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李白《估客行》 释义:海客乘着海船汤帆乘风,到远处经商。 6、鸿雁不来,之子远行。——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沈著》 释义:书信不来,亲人远行。 7、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李白《独不见》 释义:天山如今天寒地冻,积雪厚有三丈,这个时候怎么适合远行呢? 8、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杜甫《送远》 释义:天地间仿佛充满着身着战甲的将士,这兵荒马乱之际我为何要远行! 9、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李白《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释义:我很惭愧,我连胡燕都不如,远离妻子来秋浦已经一年多了。 10、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释义:走那么远到这里,果然只有微薄的俸禄。 7.形容形势严峻的诗句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②,甲光向日金鳞开③。 角声满天秋色里④,塞土燕脂凝夜紫⑤。 半卷红旗临易水⑥,霜重鼓寒声不起⑦。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⑧。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据说,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 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 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 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注释] ①雁门太守行:乐府相和歌瑟调三十八曲之一。 ②这句以黑云压城好象将要摧毁的形象,表现形势紧急。 ③这句说,太阳照射在将士鱼鳞般的铠甲上,光芒耀眼。 ④角:古代军中的号角。 角声满天,是描写战斗的激烈。 ⑤燕脂:即胭脂,指战士流的血象胭脂一样红。 这句说,塞上战士们的鲜血在夜里和土壤凝结成紫色。 ⑥半卷红旗:红旗不能充分展开,描写急行军的样子。 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 ⑦这句说天冷霜重,鼓皮受潮,响声不大。 ⑧君:皇帝。黄金台: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 战国时,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天下“贤能”。玉龙:这里指宝剑。 这两句说,为了报答皇帝的重视,决心手提宝剑,为他战死。 [译文] 军情急,狼烟四起烽火腾空,敌情重,乌云压城危城撼动。 夕阳下,敌兵的铠甲闪鳞光,残阳中,攻城的刀枪在晃动。 角声振,撕裂长空满天飞扬,怒吼声,伴随秋风阵阵悲壮。 边塞上,一场血战可歌可泣,战士血,凝成胭脂夜色更浓。 红旗半卷,直逼易水,奇兵飞袭,鼓面冻裂,鼓声不响,寒霜重重。 愿报那黄金台上恩情隆,手握宝剑为统一祖国往前冲! 赏析 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但前四句 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 明确描写。 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 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 一首诗积字成句,积句成篇,成为 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这篇诗前四句颇难碓解,后四句却比较显豁。 说清后四句, 再反观前四句,通篇的意义便不难领会。 先看后四句。 “半卷红旗临易水”,暗示“临易水”之前有一段进军过程。“半卷红旗” 是为减少阻力,是进军的特征,如“红旗半卷出辕门” 之类。 “临”字也表现行军的动势。那么,“临易水”之后是否遇上敌军?如果遇到的话,力量对比如何?形势对谁有利?这一切,后三句都未作正面描述,而言外之意却比较明晰:一、“临易水”表明前进受阻,又令人联想起《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二、击鼓为了进军,而“霜重鼓寒声不起”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出战争形势的严峻。三、末尾两句,写主将提剑上阵,誓作殊死战斗以报君恩,则大敌当前,已不言可知。 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 “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 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 一、二两句写围城与突围,构成一个意义单位。 以下八句写乘胜追杀,直至兵临易水,是又一个意义单位。“角”,古代军用乐器。 《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有“吹角收兵”的记载。联系上下文看,“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正是以虚写实。 在读者想象中展现敌退我追的壮阔场景。“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应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从突围至此,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双方互有杀伤。 “塞上胭脂”,旧注引《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释,大致不错。紧承“角声”、“秋色”描绘塞土赤紫,已令人想见战血;于“紫”前加一“凝”字,更强化了这种联想。 由“日”到“夜”,以至夜深“霜重”,追兵已临易水,敌军自然先到易水。追兵尾随,敌军倘要渡水,便可能全军覆役,因而只能背水一战。 “陷之死地而后生”,想到韩信的背水阵,就知道追兵面临的形势何等严峻!鼓声不起,主将誓死,正是这种严峻形势的反映。至于快战的结果如何,却让读者去想象。 诗人运用特殊的艺术手法表现独特的艺术想象,或用象征,或用暗示,或用烘托,或以虚见实、以声显形、以部分代全体,给读者留下了过于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读者的理解因人而异。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 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仅以后两句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设色和造型。 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