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宋词通论

1.易安体的形成过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

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易安体”之称最早见于南宋侯寘《[眼儿媚](效易安体)》,后又有辛弃疾《[丑奴儿]博山道上效易安体》。侯氏效其意,辛氏效其文,皆失其本色,然而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标举“易安体”之始。

“尚清”意识是易安体形成的思想基础和创作的指导思想,易安体是对审美传统中的"尚清"意识的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艺术家的造型审美趣味很少指向"五色"、"五音"、"五味"等炫人耳目之物,而更多指向"朴素"、"平淡"一类对象的根本原因所在。

具体表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就是“尚清”的审美追求。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审美要求"内敛",正是美善统一的自觉要求,与西方审美观中张扬的唯美主义、片断性思维相比,是一种看待世界更为客观的视角。

2.易安体的形成过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易安体”之称最早见于南宋侯寘《[眼儿媚](效易安体)》,后又有辛弃疾《[丑奴儿]博山道上效易安体》。侯氏效其意,辛氏效其文,皆失其本色,然而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标举“易安体”之始。

“尚清”意识是易安体形成的思想基础和创作的指导思想,易安体是对审美传统中的"尚清"意识的继承和发扬。

我国古代艺术家的造型审美趣味很少指向"五色"、"五音"、"五味"等炫人耳目之物,而更多指向"朴素"、"平淡"一类对象的根本原因所在。具体表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就是“尚清”的审美追求。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审美要求"内敛",正是美善统一的自觉要求,与西方审美观中张扬的唯美主义、片断性思维相比,是一种看待世界更为客观的视角。

3.曾在《齐鲁文学》2000年4期刊登过 作者是曹志平

论柳永社会角色的多重内涵及其文化意蕴

曹志平

摘 要:在北宋词坛,柳永是一个颇有特点的作家。他以不凡的创作实绩为词(尤其是慢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奠定了其在词史上的地位。城市新兴文化的铸造、传统文化的雕琢及其个性自觉,使柳永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内涵丰富,风流自赏的才子词人、疏狂自傲的多情浪子、孤寂自伤的蹇运寒士等多重角色内涵统一于词人形象之中,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柳永;社会角色;多重内涵;文化意蕴

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00)04-0035-05

作者简介:曹志平(1965—),女,苏州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江苏 苏州 215006。

作者单位:曹志平(苏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杨海明:《唐宋词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版,第11~12页。

〔2〕赵伯陶:《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论略》,《江淮论坛》1997年第4期。

〔3〕杨海明:《论柳永词》,《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二辑。

〔4〕《从宋代官制考证柳永的生平仕履》,《唐宋词通论·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版。

〔5〕《灵溪词说·论柳永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版。

收稿日期:2000年2月14日

出版日期:2000年7月15日

这里可以查看全文,但是要注册会员才可以

参考资料:

4.“红杏尚书”是什么意思

出处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尚书”指宋代与欧阳修同时且身居高位的宋祁。

同胞兄弟宋庠和宋祁,是“俱以文学名擅天下”的荆楚文学大家。 [编辑本段]诗词赏析 词的上片,作者写道: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

湖面上棉纱一样的波浪,负载着游船,承载着游客的欢乐。绿杨翠柳,茂密如烟,春深了,只有早上,尚余轻寒。

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 下片作者感叹道:人生的欢乐是多么少啊!愿拿千金换一笑。

其实作者看得很透,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带不走,只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灵,才能伴人终生。所以作者注重当下的感受:他端起斟满的酒杯,邀请夕阳,劝夕阳同干一杯。

希望金色的晚照,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 这首词最精彩之处,是第四句的“闹”字。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一个字,即传达出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这正是词人的高明之处。不过,也有人反对这个“闹”字。

清代学者李渔曾写道:“闹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于诗词。”当然,这不过是他一己之见。

对于春天,诸多诗家学者,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观照。宋代无名氏有诗写道:“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

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该诗从两个方面对春日春风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我们知道,一年分四季,自然界不会永远是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人生也何尝不是如此?人生的道路上也不会总是一马平川,风平浪静,不会总是月白风清,良辰美景,不会总是成功的欢乐、动人的微笑、甜蜜的絮语、悦耳的歌声。

所以,当您的人生中遇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举步维艰的时候;当你的人生遇到“无边落木萧萧下”“黑云压城城欲摧”,困难重重的时候;当您的人生遇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天寒地冻的时候,请您不要气馁,不要退缩,不要一蹶不振,要相信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春天还会远吗?最后,给朋友们送上两句话:一句是,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一句是,留得根蒂在,岁岁有春风。 [编辑本段]美誉由来 宋祁描写春天的词更是为人称羡,其《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尤为流传:“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只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顿使全词有画龙点睛之妙,故同时代的词人张先称宋祁为“红杏尚书”。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2) 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京。安陆(今湖北安陆)人。

天圣初(1023)与兄宋庠同举进士,当时称为"二宋"。累迁同知礼仪院、尚书工部员外郎,知制诰。

又改龙图学士、史馆修撰。修《新唐书》,为列传 150卷。

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

宋祁曾自为墓志铭及《治戒》,自称"学不名家,文章仅及中人"。《郡斋读书志》说他的诗文多奇字。

《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晁公武"殆以祁撰《唐书》,雕琢□削,务为艰涩,故有是言"。今存宋祁的诗文集已非完本,即以现存者而论,文章兼有骈体和散体,其中确有好奇之癖和诘屈聱牙之句。

但也有博奥典雅的一面。有的散文如《题司空图诗卷末》写道:"噫!表圣,贤者也。

以其贤故,一言一物为后人爱秘若此。宁当时之人举不及后人之知表圣耶?是不然。

同时者□,异时者慕,尚何怪哉!"写得笔墨淋漓,有思想深度和感情色彩。诗歌也有特色,如《侨居》写道:"世路风波恶,天涯日月遒。

"《送范希文》写道:"危言犹在口,飞语已磨牙。"寓慨极深,耐人吟味。

宋祁也长于词,作品虽然不多,但是如〔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一阕,尤其"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写景抒情颇具特色。 著作除《新唐书》列传部分外,有《宋景文公集》,有《湖北先正遗书》本。

近人赵万里辑有其词《宋景文公长短句》 1卷,唐圭璋据以收入《全宋词》时又稍有增补。 [编辑本段]其他作品 玉楼春 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 - 宋祁 -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宋祁 【题目】:蝶恋花 【内容】: 雨过蒲萄新涨绿。

苍玉盘倾,堕碎珠千斛。 姬监拥前红簇簇。

温泉初试真妃浴。 驿使南来丹荔熟。

故翦轻绡,一色颁时服。 娇汗易晞凝醉玉。

青凉不用香绵扑。 宋 - 宋祁 - 锦缠道 【年代】:宋 【作者】:宋祁 【题目】:锦缠道 【内容】: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春,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注释】:【注释】 ①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这里指柳叶如眉。

②翠:指柳叶之色。 ③踏青:即游春。

【评解】 这是一首春日记游词。上片写浓丽的春景,下片写郊原踏青。

燕子呢喃,万花如绣。

5.浙大古代文学考研书目问题

浙大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册)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文论选》(1-4册) 郭绍虞 上海古籍出版社;

‍考研资料:

《浙江大学808文学评论与写作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中国古代文学)《浙江大学706中外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中国古代文学)《2017浙江大学考研复试一本通》。

复试分数线:

2015年总分355,政治:60,外语:60,业务1:95,业务2:95;2014年总分355,政治:60,外语:60,业务1:95,业务2:95;2013年A类考生350,B类考生340分。

6.声声慢 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谈谈本词的愁情有哪些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资料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7.唐宋词里的秋天有什么样的意象

萧瑟凄凉。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也有例外,比如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