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描写中华民族精神的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2.关于民族精神的古诗词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 用苍劲的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 擦去满眼的泪花, 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四大发明的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老子孔子的圣明, 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的历史, 丝绸瓷器远涉重洋, 谁都知道这是来自我们的故乡。 讴歌我们的历史。 那狼烟里冲杀出, 兵马俑威武的阵容。 讴歌我们的历史, 那雄伟中耸立着, 万里长城的刚强。 …… 讴歌我们的历史, 千万年古老的土地, 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壮, 那东亚病夫百年耻辱的帽子, 终于被我们抛到了太平洋上, 我们实现了重整河山的梦想。 五十四个春秋, 锦绣大地神采飞扬。 五十四个春秋, 江山如画诗意酣畅。 五十四个春秋, 轰隆的铁牛梳理着田野的歌喉, 翻卷出丰收的喜悦与欢唱。 五十四个春秋, 贫油的国土拱起钢铁的脊梁, 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 五十四个春秋, 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 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 五十四个春秋, “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 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 五十四个春秋, 人民的军队威武雄壮, 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 五十四个春秋, 人民驾驭改革的春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 跨越我们的未来, 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 勃发出震惊世界的力量, 光荣和自豪焕发出辉煌的容光。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汇入历史的长河, 永远在我的胸中激荡。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精彩神奇的土地上, 又一次萌发了腾飞的希望, 历史的巨笔将绘出你新世纪的辉煌!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无 衣 【诗经·国风·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反映战士的友谊。从穿衣到赴敌,愿共患难。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 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 3.求一篇描写中华民族精神的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 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4.弘扬民族精神的诗歌有以下弘扬名族精神的诗歌 1、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徐锡麟《出塞》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泊秦淮》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陆游《病起书怀》 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1、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12、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屈原《国殇》 1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岳飞《满江红·写怀》 1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文天祥《扬子江》 15、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6、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1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 陆游《金错刀行》 18、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19、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20、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 屈原《国殇》 21、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夜泊水村》 22、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于谦《立春日感怀》 23、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 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2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 屈原《国殇》 2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6、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 ——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27、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屈原《国殇》 28、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29、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 屈原《国殇》 3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 31、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32、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33、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 罗隐《西施》 34、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 35、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36、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中华民族虽然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和政治宣传,并非人类学社会学里的民族。但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题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7613132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5.梅花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诗句明代高启《梅花九首》中的第一首,全诗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 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 依然新白抱新红。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花》 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 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 春色如何入得来? 《雪梅》(其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二)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香色俱佳 别具一格——谈王安石《梅花》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 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 “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 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 “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 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想到雪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 “遥知不是雪”这句诗,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句“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 诗人写梅香,没有借助任何形容词,亦未泼墨如云,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寻常最奇崛”(王安石语)的“遥知”这两句诗巧妙自然地出之。这两句诗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 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与张谓的《早梅》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遥知”两句诗也未必是实写诗人于远处闻到梅花的香色,从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结论,而只是虚写,极言梅花的香气之浓。 如果说,这首《梅花》诗所吟咏的梅花,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韵,而且给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那么,这首诗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咏的梅花,令人赏心悦目,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附:现代人《咏梅诗》 傲骨敢为天下先,不与国色争尊严。 清香飘溢冰雪里,迎来春色满人间。 ——(上海)张志真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卜算子·咏梅》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墨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 6.描写民族精神的名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² 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²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²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²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²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²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²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²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 陆游 ² 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²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²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 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²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 ²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吕坤 ²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²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 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²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鲁迅 ²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²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²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 ²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²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² 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²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²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 ²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7.找几句 关于“振奋民族精神”的诗词或豪言壮语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839年6月3日,在虎门寨的海滩上,林则徐将从外国烟贩那儿缴来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全部销毁,硝烟现场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林则徐的这种爱祖国、拒外侮的民族精神传颂千古。 在抗击非典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计其数的白衣天使们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在生死线上,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防线。他们用无私、勇敢和忠诚,悲壮地再现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军团收获了32枚金牌,跻身第一集团,固然可喜可贺,但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们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精诚团结、奋勇拼搏的民族精神。 从古到今,中华民族涌现了种种弘扬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实这一精神,同样贯穿着我们整个学习生活。对于同学们来说,首先要做“改陋习、树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见到老师要问声好,不管是不是认识的老师,都应该面带微笑、停下脚步,给每位老师带来亲切的问候。相信在带给老师暖意的同时,你也会获得相同的回报;与同学相处时要少些唯我独尊的霸气,多些关怀与帮助,善于捕捉他人的优点,多发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步步为营。争做老师与同学眼中的绅士与淑女,继承并发扬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善待他人的民族精神。 下课后,能自觉保持学校优良的学习环境,走廊上、阳台上、楼梯口、操场上,少些喧闹、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读书声,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些捧着课外书津津有味读着的小小书虫。让学校成为学习交流的宝地。勤奋学习、沉稳善思也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民族精神也体现在勤俭节约上,不管是在学校用餐还是在家中用餐,千万不能任性妄为,倾倒大量的饭菜,浪费粮食,要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上凝聚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不能因为挑食、贪玩、爱吃零食等不良的习惯而让自己的健康与美德随着饭菜流失殆尽。 讲卫生,勤劳动是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部分,不破坏学校的公物,不乱采摘花朵树叶,不折断树枝打闹嬉戏,不乱丢废纸果壳,不随意吐痰、践踏草坪,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恶意破坏,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齐心协力使映照在蓝天下的美丽校园变得更加亮丽如新。 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其实很简单,只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打好一切基础,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