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首宋词出现在什么时候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五代时,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小令、轻丽之词。两宋词坛的勃兴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时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欧阳修、张先(990~1078)、柳永等人。柳永开始大量创作慢词长调,为此后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赋体的手法铺写都市生活和送别的场面,洋洋百余言,充分体现了慢词篇幅宏大、适于铺陈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近体诗长于比兴的特点之外别树一帜。柳词的另一个贡献是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宋词的题材,把词的描写范围由士大夫的小庭深院引向市中都会;同时普及了词的歌唱。柳永词多为歌妓所作。于之同时齐名的还有张先。 其后苏轼以异军突起而主盟词坛,在柳永开创的慢词长调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诗入词”,完全突破了词的传统题材和传统风格,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品格,使之成为一种可以表现多方面内容的新诗体,因而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新方向。关于苏轼词风与柳永的不同,宋人有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俞文豹《吹剑续录》)的说法。“大江东去”即《念奴娇·亦壁怀古》,与此相类的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后世以“豪放派”概括苏轼的词风,大抵正着眼于这一部分作品。苏轼作词,刚柔相济,所著《东坡乐府》,其中婉约词亦不少。不过就文学史上的影响而言,最能代表苏词的,还是清雄之作。 苏轼作词,以意为主,常常突破词律的束缚。这一点曾引起恪守传统词法的后起作家(如李清照)的不满。他的门人、著名词家秦观也没有走他所开辟的道路。从秦观到李清照,一般被认为是婉约派词风的正宗。秦观有《淮海词》传世,代表作如《踏莎行》(雾失楼台)、《鹊桥仙》(纤云弄巧),声情并茂,语工而美,继承了柳永赠妓之作的遗风。李清照曾撰《词论》,力主词“别是一家”之说。传世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写深闺中的寂寞和年轻女子惜春的心情,具有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让会意义;晚年避乱江南所作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以传统词风抒写深沉的爱国情怀。 2.【历史】《宋词三百首》第一首是谁的词赵佶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是《宋词三百首》的第一篇。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宋词三百首》的编排总体以时间为序。但是,由于朱祖谋是个正统的封建文人,有着浓厚的封建思想。所以在排序时,他将皇帝排在最前面,如宋徽宗赵佶;把和尚和女词人排在最后,如李清照。这表现了他皇权至上、轻视妇女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但是为尊重上疆村民原书,我们在此未对顺序进行调整。 3.宋词第一人,是谁呢这个问题争议古来已久,并不是我们。 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排出谁第一。文无第一!婉约中,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清照也是大家。晏殊,晏几道,父子才高。 然,婉约之中,当推李清照与秦观。豪放派,苏轼,辛弃疾,以及声名不显赫但却是词水平非常高的贺铸。 被王国维称为集大成者的清真,周邦彦。你要按词作数量?这想来不行,还是要按某教授所谓的精品数?那按他的说法是苏轼。 这想来也不甚公平。还是按照王国维推崇的集大成者,周邦彦。 这显然也是一家之辞。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的代表人物,应该分个高低。 那都是一家之辞。 4.天下第一词.宋词《天下第一词·宋词》 宋词以奇崛的姿态、脱俗的神韵与唐诗争奇斗艳,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天下第一词·宋词》将宋词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沿袭期、变革期、过渡期、中兴期和衰微期,辑录了此间出现的诸多经典作品。 《天下第一词·宋词》编辑推荐:经典:阅读中不能忽视之“重”!在一切作品中,经典的分量是最重的。经典意味着时间的淘沥、文明的传承、智慧的结晶。举凡文学、历史、艺术……只要经典,必有最广泛的观众。因此,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经典作品,便有了最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号召力。《轻阅读-人文手卷》书系所选书目,均是经典领域中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在吸引读者方面有天然说服力。 浅阅读:阅读中不能忽略之“轻”!在各种信息不断泛滥、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今天,人们汲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碎片化,阅读普遍呈现出一种“轻浅”特征,人们对厚重的大部头经典图书越来越敬而远之。如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们对经典的敬惧感,增加此类图书的亲和力,便可有效促进销售。《轻阅读-人文手卷》紧扣“轻”字,全力塑建经典阅读“轻模式”,便是这一理念的实践。 书名:书名的重要性毋庸赘言。“轻阅读”在信息传递上一语中的、直指人心,兼具与众不同的小资情调;“人文手卷”之“手卷”概念来自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典型形制:卷轴长卷。后经衍伸,凡篇幅精简、长短适度、形制入手随形的图书形式均可称为“手卷”。“人文手卷”借手卷二字,传递形制轻巧之意,颇具历史文化内涵,与“轻阅读”相得益彰。 视觉:在消费时,“好看”往往指形式,而不是内容。人们偏爱一切美的事物,被形式引诱导致的消费远远大于内容。美女如此,香车如此,华服如此,豪宅如此,图书也如此。基于此,《轻阅读》在“好看”上力求尽美尽善: 封面设计:前所未有的惊艳。大胆突破经典惯有之典雅、厚重形象,在色彩、纹饰上均以繁花似锦、光鲜亮丽为第一要义,辅以水晶塑料书封,绝对抢眼、惊艳。 内文设计:摄人心魄的妖艳。业界顶级设计师亲自操刀,逐一精雕细琢,彩色印刷,页页不同,本本不同,每部书的翻阅都变是一次醉人的视觉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