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唐诗、宋词,我陶醉着一首短小唐诗让人流连忘返;一段宋词让人沉醉不已;一首流传百年的元曲让人心旷神怡。 每一首诗都让我与作者一起享受他的故事,像在与作者交谈,每一首诗、词、元曲情感不同,但都让我陶醉其中……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的看到了六月那美不胜收的粉嫩的荷花,让我赏心悦目。 荷花已红就够让人陶醉了,但满池的荷花在西湖上盛开时,就更让人喜欢了。要不怎么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呢?看到了西施似的西湖能不让人喜欢吗?怒每当我读完岳飞的《满江红》时,我的心里就激起一团怒火。“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作者愤怒至极,连头发都根根立起。因为国君被掳的奇耻大辱,至今尚未洗雪,因为秦桧是个叛徒,所以作者岳飞大怒。 哀如果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人心里美滋滋的,《满江红》又让人愤愤不平,那么《春望》则让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哀伤。“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长安被叛军侵略,只有山河还依然存在。 最悲的是,长安城中尽管春天已到来,可却只有野草树木。春天不是春天,这个国家何时才会有美好的春天呀!乐当你看到我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时,便是我正在读一首让人开心的诗——《小儿垂钓》。 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不在读书,也不在练字,而是在一处背阴少人的地方专心致志学钓鱼呢!你瞧!当行人路过时,他还招招手,生怕惊动鱼儿。如今,我们还在上学,如果还可以悠闲自在地钓鱼该多好啊!唐诗、宋词既有喜怒哀乐四种感情,还表达了诗人的心情,每一首诗也在讲述一个故事。 我想,这就是我喜欢唐诗、宋词的原因吧!读唐诗、宋词,我陶醉着……。 2.能够告诉我段宋词(江城子)的翻译和问题吗本词是文学史上第一首悼亡词。 这首词写作的时间是乙正月二十日夜。当时苏轼知密州,不满自己的外迁,颇为失意。 所居之地又距家千里的密州,他在这种情形下悼念亡妻,愈显悲凉。词中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方法,来表达怀念亡妻之间感情表达得深婉而执着。 苏轼妻子王弗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病逝于京师汴梁,次年归葬四川故里。至此正是十年。 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时,也委婉地抒发了十年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慨叹。全词以梦为线索分为三层。 上片写梦前的思念,表现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纵使”二句包含着仕途失意的感伤。 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相逢。用生活小细节抒发伉俪间的深情。 “小轩窗,正梳妆”如特写境头,含蓄地写出亡妻的美貌与多情。“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感情容量很大。 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沉挚,意境悲凉。 3.能够告诉我段宋词(江城子)的翻译和问题吗本词是文学史上第一首悼亡词。 这首词写作的时间是乙正月二十日夜。当时苏轼知密州,不满自己的外迁,颇为失意。 所居之地又距家千里的密州,他在这种情形下悼念亡妻,愈显悲凉。词中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方法,来表达怀念亡妻之间感情表达得深婉而执着。 苏轼妻子王弗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病逝于京师汴梁,次年归葬四川故里。至此正是十年。 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时,也委婉地抒发了十年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慨叹。全词以梦为线索分为三层。 上片写梦前的思念,表现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纵使”二句包含着仕途失意的感伤。 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相逢。用生活小细节抒发伉俪间的深情。 “小轩窗,正梳妆”如特写境头,含蓄地写出亡妻的美貌与多情。“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感情容量很大。 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沉挚,意境悲凉。 4.在吗掂一本唐诗宋词在手,看不穿千年文学中的忧伤,只是欣喜着那写出心情的文字。 从唐的豪放到宋词的感伤,一遍遍让我的心情为之痴狂。我特欣赏唐朝的陈子昂。 他的文章一无藻饰词语,决无粉饰太平之音,却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蔚然生慨。韩愈曾评陈子昂的文章“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明胡应麟也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而陈子昂的诗词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即使表现自己的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诗人依然体现了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吟咏的名篇。 写景寄情当数孟浩然,从《秋登万山寄张五》“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有景有人,有动有静,朴素的语言,平淡自然中透着静谧气氛和自然界的优美,在孟浩然的诗里,总能体味到一种高远清幽的境界,所以每每情绪急躁,读读孟同志的诗句,该是最好放松的一剂良药。小时候学到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那时候感觉此小诗平淡无奇,今天再读,却感觉诗中别有一番天地。这种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 而在于韵味。而这首我们都能随口颂来的小诗却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 短短二十个字,却写的屈曲通幽,回环波折。至于浪漫而豪放的李白,更是让人念念不忘。 喜欢那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行路难到到达理想的彼岸,一腔无限的豪迈的诗句中体现。 尤为让我欣赏诗人的倔强,乐观的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现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所以每当心绪低落,无意追求时候,看看李白的诗词,就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进取的不懈劲头。 看盛世的李白,看颠簸流离而依然不忘国难的杜甫,让人为诗人的忧国忧民,一腔真情而动容。常常是眼含热泪去读杜甫,去体会那个用生命抗争的战士。 从“双照泪痕干”到“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再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那一个忧愤而焦虑的老翁形象跃然展现。是啊,杜甫真的是用生命在看他痴爱的国家。 尤其记忆清楚的是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从开篇寻人到下句写映阶草碧,隔叶黄鹂,再到久仰的武侯祠,景也是为衬托一种心情罢了,正因为此景悠悠,数声呖呖黄莺之音,越发衬托一种荒凉之境无限。从诗中你可以看到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在武侯祠之间。 想到那“三顾频频”和“两朝开济”,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跃然现自脑海。且莫说古人的“士为知己者死”,不仅仅专指“刘氏子孙万世帝业”。 老臣之心,更有天下苍生,华夏河山,想到诸葛孔明一生,在阶前徘徊的诗人禁不住老泪纵横。老杜往往是把个人置于度外的一个,心念武侯,泪满襟袖,只能给予当世之良才。 心怀天下,所以才有子美一番常人难以理解的心情,之所以怀者大,就所感着深,今天重读杜诗,也禁不住流涕。读杜诗就如同走进那个征战四起的唐朝,可以一观从盛世走向衰落的王朝剧变,而杜甫就是这样一位史诗的诗人。 5.高一会考历史论文急宋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源自民间的“曲子词”,隋唐之际发生、形成的曲子词,原是配合一种全新的音乐--“燕乐”歌唱的。燕乐曲调的两种主要来源,奠定了燕乐及其配合其演唱歌辞的俚俗浅易的文学特征。歌词所具有的先天性的俚俗特征,与正统的以雅正为依归的审美传统大相径庭。广大歌词作家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历史和社会潜移默化之赋予他们的审美观念,皆在他们欣赏、创作歌词时,发挥自觉或不自觉的作用。努力摆脱俚俗粗鄙、复归于风雅之正途,便成了词人们急迫而不懈的追求,故而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宋词。 宋词分豪放派和婉约派。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李清照、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而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总是有那么多凄美磅礴的意境,让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每一首词都浸住了词人们的真情与对世间万物的感悟,“紫薇朱槿花残”是我犹爱的一句,晏殊此刻的“微寒”心情让我一览无余,多么唯美的词句,多么唯美的意境!《宋词》真是盛开在东方文明花园的一朵奇葩,它经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留下美词无数。阅读这些富有灵魂的词句,让我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