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我3句描写战争的诗句,军事成语10个,军事格言4句诗句:1)【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2) 【苦战行】 唐·杜甫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3) [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军事成语:军令如山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千军万马 全军覆没 异军突起 横扫千军 溃不成军 勇冠三军 枪林弹雨 单枪匹马 荷枪实弹 军事格言:1)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2)语言和行动的统一,是军事首长威信的基础.———(前苏联)拉先科3)影响部属最好的办法,是军官本人勇敢、顽强、对胜利充满信心.——— (前苏联)斯科罗杜莫夫4)迅速的动作、迅速的冲击,是真正战争的灵魂(苏沃洛夫)。 2.“横扫千军如卷席”出自哪里出自**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1、原诗为:《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2、译文:白云山顶的浓云象是愤怒地站立起来,白云山下的冲杀声震天撼地,连那枯朽的树木也都齐心合力地迎战敌人。 红军从山上猛冲下来,枪枝如林,直逼敌阵,如同飞将军降临。十五天长驱七百里,从苍茫的赣江边一直打到青翠的闽西山区,红军横扫敌人的千军万马,势无阻挡如同卷席。 有人在那低声地哭起来了, “步步为营”已失败,悲叹又有什么用呢。3、赏析上阕前三句从前线指挥所的所见所闻所感总写战斗,前三句化用成语,说明敌人已经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后两句写短兵相接,红军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从山上猛扑下来,奋力杀敌的情景,又形象概括了红军善于打运动战的特点。下阕前三句概括了红军五战五捷的史实,表现了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的特点和威力,歌颂了红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英雄气概。 下阙起始三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形象地描绘了工农红军长途进击、连战皆捷的雄伟气势。 具体而言:红军在这次反“围剿”首战告捷后,“接着打郭、打孙、打朱、打刘。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走350公里,打五仗,缴枪两万余,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 其中一、三句用豪言续写,中间夹一句触景生情,文笔摇曳多姿!相比之下,敌人又是怎样一个下场呢?“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反动派在伤心抽泣,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法屡遭失败,**以无比辛辣的笔调,极为传神地嘲讽了敌军,歌颂了胜利。 4、作者简介:**(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 1949至197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思想。因**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5、创作背景:“第一次围剿”结束还不到三个月,1931 年 4、5 月间,38 岁的**又经历了第二次大“围剿”。 这次国民党投入的总兵力是二十万人,采取的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代表王明路线的“四中全会”代表团来到了苏区,提出了红军主力退出中央苏区的主张,甚至要红军到四川去重新建立根据地。 **在会议上严厉批判了这种逃跑主义的方针。在中央局扩大会上,多数高级干部拥护**的主张,才把逃跑的声浪压下去了。 战役开始后,红军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从 4月20日开始后移,向龙冈地区集中。随后又移至东固一带隐蔽集结。 三四万人挤在一个狭小地带,三面都有敌人,被称为“钻牛角”。5月14日,得悉王金钰、公秉藩的两个师分别向东固前进。 从15日起,红军也分别前移,迂回包围敌人。**从第二天一早就登上白云山,与**一起指挥战斗。 至中午时分,就从上次反“围剿”缴获的收报机里听到了公秉藩、王金钰两个师的呼救声。不久,呼救声听不见了,想来战斗已经结束,**这才从容下山。 这次反“围剿”首战告捷,歼公秉藩的28师全部和47师一个旅的大部,缴枪五千余支。红军乘胜向东横扫过去,又接着歼灭了47师一个旅的残部和43师一部,缴枪四千余支。 从5月16日开始到30日结束,十五天中,红军从江西赣江边上的固陂、富田打起,一直打到福建建宁,横扫七百里,打了五个胜仗,缴枪二万余支,又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这次大“围剿”。**在南昌召开的高级军官会议上,在大骂部属无能时,不禁痛哭失声,确确实实地哭了。 3.描写战争的诗句2个 军事成语4个 战争名言2个 描写战争的作品2部诗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8、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成语: 十面埋伏,刀光剑影,增兵减灶 军令如山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千军万马 全军覆没 异军突起 横扫千军 溃不成军 枪林弹雨 单枪匹马 荷枪实弹 唇枪舌剑 临阵磨枪 刀光剑影 刀山火海 牛刀小试 大刀阔斧 心如刀割 剑拔弩张 刀光剑影 口蜜腹剑 唇枪舌剑 前车之鉴 怀水车薪 丢卒保车 螳臂挡车 学富五车 闭门造车 旗开得胜 旗鼓相当 偃旗息鼓 重装旗鼓 顺风扯旗 一鼓作气 胶柱鼓瑟 欢欣鼓舞 打退堂鼓 偃旗息鼓 重装旗鼓 百战百胜 三战三北 速战速决 转战千里 背水一战 决一死战 南征北战 能征惯战 身经百战 浴血奋战 临阵脱逃 严阵以待 临阵磨枪 冲锋陷阵 勇冠三军 战争名言: 争只能带来伤害,到头法国仍是法国,德国仍是德国! ----阿道夫.希特勒(German) 这次战争我们用核子,那么下次我们只能用棍子 ----爱因斯坦(German/American) 我一生最大的成功也是最后悔的事,我们一起无数人经过一生的努力,终于为人类打开了地狱之门--远程核打击。 -----冯.布朗(German/American) 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 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 ——巴顿 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 ——克劳塞维茨 ●战争从有私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