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德"字的诗句有哪些1.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金缕曲 纳兰容若 2.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谷风 诗经 3.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天问 屈原 4.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白华 诗经 5.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板 诗经 6. 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荡 诗经 7.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伐木 诗经 8. 淑人君子,其德不犹。——鼓钟 诗经 9.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碧玉歌 孙绰 10.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清庙 诗经 11. 惟德惟馨,尚兹克遍。——雍和 贺知章 12. 孤舟下建德,江水入新安。——发锦沙村 崔颢 13. 不知彼何德?不识此何辜?——哭王质夫 白居易 14.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答友问 白居易 15. 功成赐宴麟德殿,猿超鹘掠广球场。——郡斋独酌 黄州作 杜牧 16. 新欢便饱姜侯德,清觞异味情屡极。——阌乡姜七 杜甫 17.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赠柳圆 李白 2.形容才德的成语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 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百世之师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才德兼备 才:才能。德:品德。 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出处:宋·许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仲淹。” 材轻德薄 指才德疏浅。 有时用为谦词。 出处:宋·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材雄德茂 指才德杰出。 出处: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其监统中贵,必材雄德茂,荣耀宠光,能俯达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后为之。” 超尘拔俗 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 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谢承《后汉书》:“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 超尘出俗 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 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谢承《后汉书》:“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 超世拔俗 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同“超尘出俗”。 大家闺秀 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 也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大雅君子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 指有才德的人。 出处:《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 《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 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出处:《旧唐书·司空图传》:“匪夷匪惠,难居公正之明;载省载思,当徇栖衡之志,可放还山。” 负乘斯夺 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 出处:语出《易·系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珪璋特达 比喻人资质优异,才德出众。 出处:《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疏:“行聘之时,唯执圭璋特得通达,不加馀币。 言人之有德亦无事不通,不须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达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 鹤鸣之士 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出处:《周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怀宝迷邦 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出处:《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怀道迷邦 犹言怀宝迷邦。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怀珠抱玉 用以比喻怀藏才德。同“怀珠韫玉”。 怀珠韫玉 用以比喻怀藏才德。 出处: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浑然天成 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出处: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才,蓄雄刚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浑然自成 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 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同“浑然天成”。 鸡栖凤巢 栖:居住。鸡住在凤凰的窝里。 比喻才德卑下的人占据高位。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鸡栖凤巢,非其同类出去。” 嫉贤傲士 嫉妒和轻慢有才德的人。 敬贤爱士 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 敬贤重士 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同“敬贤爱士”。 明扬侧陋 侧陋:之地位低下而才德兼备的贤人。明察荐举出身微贱而德才兼备的人。 出处:《尚书·尧典》:“明明,扬侧陋。” 内圣外王 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 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出处:《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弸中彪外 弸:充满;彪:文采。指人内有才德,则有文采,自然外露。 赞美德才兼备的人。 出处:汉·扬雄《法言·君子》:“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 谦恭下士 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出处:《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墙高基下 比喻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 出处:《北史·序传·李僧伽》:“时郑子默有名于世,僧伽曰:‘行不适道,文胜其质,郭林宗所谓墙高基下,虽得必丧,此之徒也。 ’” 人浮于事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 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处:《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盛名难副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 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出处:《后汉书·黄琼传》:“阳春。 3.形容“以德报怨”的诗句有哪些形容“以德报怨”的诗句如下: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唐)《将进酒》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五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唐)《望岳》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宋)《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宋)《题西林壁》 6、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佚名(两汉)《长歌行》 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宋)《鹊桥仙·纤云弄巧》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宋)《冬夜读书示子聿》 1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唐)《劝学》 4.形容男人有才有德的成语德爰礼智,才兼文雅,学比山成,辩同河泻,明经擢秀,光朝振野,调仪许中,声高洛下,含潘度陆,超终迈贾。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看那淇水的曲岸,绿色竹子多茂美。文采风流的君子,像切牛骨磋象牙, 像琢美玉磨宝石。庄严啊,嫺雅啊,光明啊,堂皇啊;文采风流的君子,永远不能遗忘啊。 看那淇水的曲岸,绿色竹子多茂盛。文采风流的君子,充耳玉瑱多晶莹,束发皮帽像明星。庄严啊,嫺雅啊,光明啊,堂皇啊; 文采风流的君子,永远不能遗忘啊。 看那淇水的曲岸,绿色竹子像垫席。文采风流的君子,像精金啊像钝锡,像玉圭啊像白璧。宽厚啊,大方啊,靠著车上横木啊;善於戏谑谈笑啊,不会刻薄粗暴啊。 乘鹤吹笙想俊游,丑闻宫掖擅风流。身膏斧踬终尘土,若比莲花花亦羞。 七步成诗 下笔成章 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 刮目相待 不是刮目相看 飘泊流浪多少年,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 来去总在风雨中。 自信天下一支笔 文也纵横, 武也纵横。 纵横天下论英雄。 5.形容有德的成语有哪些爱人以德 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 才德兼备 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德高望重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言容功 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德艺双馨 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功德无量 世界各地: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功德圆满 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厚德载物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积德累功 积累仁德与功业。 积德累仁 积累功德与仁义。 积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俭以养德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年高德劭 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仁义道德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三从四德 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6.形容忍让的诗句有哪些形容忍让的诗句如下: 1. 《淮南子》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2. 《赠裴枢端公》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3. 《增广贤文》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4. 宋•善棋道人《绝句》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5. 《淮南子》 宽而栗,严而温 6. 《尚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7. 清•金缨《格言联壁》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8. 《论语.卫灵公》 小不忍,则乱大谋。 9. 司马迁《史记》 小不忍,害大义。 10. 《与韩荆州书》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7.表示道德的诗句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 【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 【讲解】涂:同"途"。 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 【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 【讲解】患:忧虑,害怕。寡:少。 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 【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讲解】摩:通"磨"。 倜傥(ti tǎng):卓异。意思是:古时发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 【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劣的手段。意思是:宁可一生清白贫穷,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讲解】善于做官的,能注意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往往招来怨恨。意谓为官者要树德,不要积怨。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出处】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 【讲解】济:(对事情)有益。 意思是:宁愿固守穷困以有益于心意,不愿低声下气去劳累自己。 不自信而人孰信之?不自度而安度人?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 【讲解】度(duó):揣度,认识。 如果不相信自己,那么别人谁能相信你?如果不能认识自己,那么怎能认识别人?意谓人既要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讲解】兰摧玉折:喻有节操才能的人死亡。萧、艾:古人以为恶草,比喻奸邪小人。 敷、荣:指花叶繁盛。意思是:宁可做兰草美玉被摧残,也不做萧艾之类恶草而繁茂。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出处】宋·陆游《入瞿唐登白帝》 【讲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意思是:大丈夫贵在不屈不挠,成功与失败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 【讲解】布衣:平民。 宠禄;因恩宠而得到的爵禄。意思是:富贵无常,不足羡慕,不如召平(原为秦东陵侯,后沦为平民)东门种瓜,可以安享天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处】《国语·周语》 【讲解】学习美好的东西,就象登山一样不容易;学习不好的行为,就象山崩一样迅速。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 【讲解】卑:谦恭。 瘁:这里指贫困。意谓谦恭而不失于礼义,贫困而不失廉洁。 也可理解为谦恭而有分寸,贫困而不志短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出处】《礼记·大学》 【讲解】广:开阔,坦率。 胖(pán):安泰舒适。意思是;拥有财富能装饰房屋,具备良好的品德能有益身心,心地坦然就会显得安泰舒适。 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 【出处】汉·王充《论衡·命禄篇》 【讲解】奋发努力,勤恳工作,从而达到富有;磨炼才能并使情操光明,从而求得高贵。 意谓富贵要凭实干和德才换取。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讲解】通过冒雪"独钓"于寒江的渔翁形象,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始终不屈的精神面貌。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议》 【讲解】知:同"智"。距:同"拒"。 专己:刚愎自用。意谓多看的人知识广博,多听的人聪明;拒绝别人意见的人闭塞,刚愎自用的人孤立无助。 意谓人要多见、多听;接受意见而不自以为是。 以天下之功为功,而不功其功,此之谓大公。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讲解】把天下人的功绩作为功绩,但不把那功绩认作自己的功绩,这就叫做最大的公心。"功其功"的第一个"功",意动用法,把……认作自己的功绩,此句话劝戒不要贪天之功以为已有。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地位不高,而担心道德修养不高。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处】《庄子·田子方》 【讲解】。 |